■天津市第七中学 王保庆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学校应该如何发展,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七中应该发展成一所怎样的学校,学校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召唤,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从1951年建校,七中毕业的学生成为共和国各个领域建设的领军人物。回顾历史,探寻学校发展的轨迹,今天的七中应如何定位,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如何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作为一校之长,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和领航人,我认为,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说,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育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学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学校文化基础之上,同样,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学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甚至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
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基础上创新,注入新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教育价值追求是我们改变、升级的主要原因。
我校原来的办学理念是“质量立校,追求卓越”,我们升级为“追求卓越,慧育英才”。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优秀的学校,质量是其必备因素。“卓越”是七中的核心文化,是所有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这一点我们必须坚守。学校发展体现时代性,把办学理念与学校特色建设紧密结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发展其多元智慧,造就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富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办学目标由“天津一流,全国示范”,升级为“建悦慧校园,育智慧生命”,目标更加具体。“建悦慧校园”就是要建设以潜能激发、智慧生成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教育生态,师生乐于探索智慧、分享智慧、生成智慧,校园里处处都有智慧教育的因子,引发智慧体验的愉悦和感动。这里,“悦”指学校“悦空间”建设和“悦文化”建设;“慧”指“智慧课程”建设和“智慧校园”建设。“育智慧生命”就是在悦慧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促进学生从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向智慧生成转变,促进格物致知的智慧与做人做事的智慧的均衡发展,语言、逻辑、数学等多元智能与情感道德智慧的均衡发展;以智慧的多元化发展、融通式发展,促进智慧以生命发展为基础的整体性建构。
赋予时代特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修订,让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为我校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学校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
“发展潜能教育”是我们于2012年依据七中办学传统和学生成长发展调研而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美国当代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个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他的特长,因为这种发展最能和谐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当时,我们依据的理论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潜能教育”在于尊重个体差异,让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都发挥智能特长,改善智能结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理解是,教育的革新必然要回应个体的需求,未来时代社会所需要培养的人是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己潜能的人。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是我们七中人的职责。
五年的特色建设,五年的认识发展,时至今日,我们的特色建设有了新的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平面”,上面是我们每个人拥有8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我们把特色理论变成一个“坐标轴”,横轴是“多元智能理论”,纵轴是“智慧商数学说、智慧教育理论、大成智慧理论、主体教育与个体教育、建构主义”等。发展潜能教育建设的理论基础得到了丰富,我们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学校特色建设更加明晰。我们定义了“发展潜能教育”,即在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培养过程中,激发、唤醒、鼓舞、引领学生的自我探索,促进自我发现,并在促进智慧生成中得到自我实现,帮助学生进行智慧生命的建构。
发展潜能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在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孕育慧根生发,助力慧能生成,促进慧心发展。发展潜能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依据自身特点,进行自我探索,挖掘自我所长,增强自力提升,砥砺自强精神,并在合作与对话中,建构智慧而大成的生命。
发展潜能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我校特色办学的理论基础,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创新了教育教学制度,构建了特色化、个性化的学校课程体系,明确了以建设潜能激发、智慧生成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教育生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所以,提升学校环境建设,把校园建设得更美好,从而提升师生学校生活的品质,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我们积极对校园提升改造,建设7个“悦空间”:学生学习探究的“悦学空间”、师生读书的“悦读空间”、运动活动的“悦动空间”、展示才华的“悦享空间”、交流沟通的“悦纳空间”、行政管理的“悦能空间”和饮食住宿的“悦适空间”。
1.悦学空间的建设。悦学空间包括三栋教学楼,原名为A楼、B楼、图书馆楼,重新命名为崇智楼、耘慧楼、博学楼。科教楼命名为思远楼,实验楼命名为行知楼。五栋楼的命名取自“智慧学思行”。楼名都有出处与含义,我们将其刻在楼口的门标上,让每栋楼都有教育意义。“思远楼”之名出自西汉桓宽“夫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任大者思远,思远者忘近”。“行知楼”语出南宋朱熹“致知力行,论其先后,固然以致知为先,然论其轻重,则当以力行为重”。这一改变,使校园更具文化气息。
2.悦读空间的建设。悦读空间在思远楼建有文渊书库、博闻阅览室、师慧教师读书室、师说教师沙龙。在博学楼和勤政楼建有跨学科阅读教室6间:文史教室、数理教室、化生教室、政地教室、语言教室、技术教室。跨学科阅读教室的建设体现跨学科的特点,使之成为学生融通、跨界的阅读空间和学习空间,也可以作为学科组教研交流的空间,为走班教学创设了学习空间。我们已建成了信息化图书借阅系统,还在每层楼道和主要功能厅内装配了读报机和电子图书阅读屏,重新改建了图书馆和阅读空间。
3.悦动空间的建设。把已有的体育馆、运动场和篮球场,整合为悦动空间,满足学生运动的需求,利用篮球场后空地筹建体育公园——悦动园,添置运动器械,增加课外活动项目。
4.悦享空间的建设。可供500人使用的报告厅,可供350人使用的演艺厅,可供140人使用的多功能厅。两楼间的小广场筹建露天剧场,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开放舞台。今年,我们将建成美术馆和西藏文化馆。学生们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欣赏艺术作品的地方。
5.悦纳空间的建设。小花园取名悦纳园,重新修建,成为学生们促膝谈心,师生敞开心扉的地方。悦纳空间的建设是我们今后两年的建设重点,还将建成文化长廊、生态长廊,使学生们在教室以外的空间有更多的地方能自由的交流。
6.悦能空间和悦适空间的建设。悦能空间是指我们的办公区域,包括厚德楼、勤政楼、文慧楼和厚德楼内悦能园。悦适空间是指师生就餐和休息的生活空间,包括悦适餐厅和悦适藏生公寓。
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让师生愉悦的学习、快乐的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培养的提出,我们重新规划了学校课程体系,补充完善了原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建设课程群,构建了将“必备素养、学业基础、人格成长”融为一体的发展潜能教育“智慧课程”体系,提出以“一体两翼三层四类”作为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结构,全方面、宽领域、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选择,促成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一体”指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称为“智慧能力发展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翼”分别指提升性格素养、促进人格成长的“智慧心灵养成课程”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智慧根基涵养课程”。智慧心灵课程包括心灵智慧课程群、行为智慧课程群、学习智慧课程群、生涯规划课程群。智慧根基课程包括生活智慧课程群、科学智慧课程群、运动智慧课程群、艺术智慧课程群。“三层”指的是“智慧能力、智慧心灵、智慧根基”三个板块的课程由不同领域构成不同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均按由低到高三个目标层次设计与实施。“四类”指课程学习组织方式的四个类别,即班级学习、讲坛学习、研究室学习以及活动学习。
几年前,学校提出了“131”教学模式,第一个“1”是指课程开始时要明确预设的学习目标,最后一个“1”是指课程结束时要反馈目标达成情况,“3”是指中间三个教学环节——静悟、精讲、互动。
两个“1”强调预设目标导向和目标达成的反馈。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个环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不同的顺序组合,但有一个总的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力求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处理好静与动的关系,从而实现多元互动、发展潜能、目标达成的教学目的。
去年7月,我们把“131”课堂教学模式升级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学习实践为核心结构,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思维培育为主,促进智慧的生成。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主结构为:学而知之,学而思之,学而辩之,学而化之,学而行之。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带来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课堂生动,师生平等,共同学习,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走班选课、生涯规划、大数据精准教学等新事物不断涌现,学校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家引领,于是我们成立了学校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天津市教科院专家、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市教研室教研员组成学校发展专家团队,形成学校发展的智库。我们开设“专家讲堂”,聘请专家开展系列讲座,进行理论研究和课题研究,同时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解决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许多难题,找到了发展潜能教育的理论基础,引领教师树立教育理想、提升专业能力,挖掘文化内涵,建构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发展潜能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专家型教师”“熟手型教师”“生手型教师”三种类型教师的不同特点,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出课例、出教法、出模式,让每位教师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修炼内功,提升专业水平。利用课题研学、论坛互学、反思述学等形式,促使教师深入学习,既有一课三议、同课异构等反思型的备课组活动,又有为三种成长阶段的教师量身定制的三种大赛:“示范课”展示大赛、“七中杯”教学技能大赛、“新秀杯”教学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规范课堂教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主题教育月活动”:3月是读书月,4月是悦享月,5月是心理健康月,9月是行为规范月,10月是运动月,12月是艺术月。4月是七中校园最美的时候,学生会组织开展西园节活动,有“兰亭之约诗词大赛”“醉书琼蕊散文大赛”“榆柳风吟诗歌大赛”“韶华墨影摄影绘画大赛”。全体师生一起参加,用镜头拍下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和每一朵海棠的绽放,用诗词和散文描绘校园里“一花一木、一人一物”。
新生入学,我们设立“开学仪式”,告诉学生们,“七中学子”应该怎样度过学习生活;毕业前夕,我们召开隆重集会,“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同时举行。高考前,我们有“壮行会”。通过这些,力图给学生温暖的学校记忆,增强学生仪式感,赋予他们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家国情怀。
大力扶植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学生潜能,培养他们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具有科研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学校组建有29个社团,有的由学生自主组建,有的由学生和教师联合开发,每周进行活动。IC创新社团连续三年获得国际比赛金奖,合唱团屡获天津市文艺展演第一名。
学校文化建设让我们尝到甜头,为此,我们整体规划了四个工程,即“悦空间”校园改造工程、“慧课程”深度开掘工程、“智慧融通”人才培养工程、“追求卓越”文化提升工程。四个工程已完成了部分,未完成的部分已经分年度写进我校2017—2020年的三年发展规划,逐步完成。学校文化建设一直在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把七中建成文化底蕴深厚,社会高度赞誉,师生共同成长的人民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