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交通领域金融动态活跃。如果把交通金融界比作一个生态圈的话,近年来,圈中的要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剧变:财政性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已无法满足行业的资金需求,产业基金成为热潮,政府性基金进入探索阶段。
交通金融界与中国金融体系同步前行。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金融改革的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管委会成员卡尔·沃特,曾经用三句话归纳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复杂成因——企业转型的重要催化剂;一种能够使资金在不同群体间流动的机制;为地方企业和政府吸引外资而装点门面。现在看来,交通行业产业基金、PPP模式等的动因,也没逃出这三个方面。
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在中国金融体系西风东渐的实践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甚至出现了从国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到外企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的跃迁,比如,1996年,梅赛德斯-奔驰就寻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上市。
截至2016年10月,云南、青海、甘肃、内蒙古、贵州、浙江、湖南7个省份的交通产业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14年至今,国家和交通行业频繁发文,国务院〔2014〕43号文、财政部〔2014〕60号文、交通运输部〔2015〕67号文,以及3月28日财政部刚刚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从“基金热”“文件热”中可以看出交通行业资本市场的渴望开放、意图摇摆、规范限制、再次思索。
除了交通投融资领域的摇摆,清明节等重大节假日免通政策也令交通行业摇摆不定,免还是不免?在老百姓看来,高速公路是公用品,而在经济学家看来,高速公路是私用品。在经济学定义中,私用品是指一个人用了之后别人就不能用或者影响他人使用的物品,比如粮食、水、医疗服务等;而公用品是一个人用了之后不影响他人使用的物品,比如公共电视台节目、有版权的电影和图书等。由此可见,高速公路是私用品,应该遵循“用者付费”“按价付费”的原则,而公交优先、道路优化规划、非首都职能疏解等,都不是治堵的命门。
拥堵降低了道路的价值,术语叫“公地悲剧”,通俗一点就叫“经济浪费”。因免通政策刺激的餐饮业、旅游业的增长部分,正是高速公路的亏损部分。从一盘棋的角度看,没有赢家。而免通政策作为短暂的刺激政策,歪曲了需求,也排挤了需求。所以,从资本经济的角度审视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可能可以缩短行业摇摆的时间。
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交通行业的投融资动作,都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卡尔·沃特曾说,如果卡尔·马克思还活着,他会在中国发现大量新的素材,写就一本新著——《中国特色资本论》,而“交通资本论”一定会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