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问”进行到底
——关于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

2018-01-28 04:26:52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变色龙一节课语文课堂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 仲 慧

踩着沉重的步伐,我无奈的走进办公室,一堂语文课又在死气沉沉中结束,从初一到初二,学生的变化是明显的。发言的学生是越来越少了,哪怕是小组合作讨论,主动发表观点的学生也是寥寥无几,少的可怜。刚刚上完《晏子使楚》这篇文言文,设想完美的我,觉得可以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教师适当点拨完成对这篇文章的翻译学习。但愿望是“丰满而美好”的,现实却是“骨干而残酷”的,在学生理解文意质疑这块,大家竟都没有疑问,当我满心期待等着大家提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时,回答我的是“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的安静,安静的让我觉得可怕,让我窒息。而当我反问时,情况却糟糕得让我烦躁和火大,很多关键的字词点果然都存在问题,可是却没有人提问……这到底为什么?

是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不禁也问起了我自己。我们的语文学习到底怎么了?我是不是也该问问我自己?我们少了一种“十万个为什么”的意识,缺了一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或者更简单地说,我们是不是没有“问题意识”!

反思之一:我们是否真正重视学生的问

当我们在进入课堂之前,当我们在充分备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过,学生顺着我们的设计思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会有疑问,会有什么样的疑问?我们是不是每一节课都有精心去备“学生的问”?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灌输“我要问”的思想?而当学生偶尔有一个问题时,我们教师的态度又如何?是觉得这个问题太过于幼稚不屑于回答,还是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不需要回答?从而将学生的问题简单敷衍解决,殊不知我们打击了一个学生问的积极性。

孔子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信息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语文新课程理念,彻底摒弃“学生是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解决学生的问题”“最好的学生是能答满分的学生”等陈旧的思想观念。

这几天在观看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门公开课视频《公平与正义》,每一节课都让我震撼,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从来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是什么,而是不断的让学生产生问题,有一个问题衍生出一堆的问题,再推荐给学生一些书籍去阅读,去思考,去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去继续追问“为什么”!我想这就是我们教育之间的差别,这就是我们需要去改进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学生的问。

反思之二:我们是否做到让学生敢问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一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尊师重道”。但这样的思想,是不是也将教师架在高高的神坛之上,拉远了和学生的距离呢?学生对老师尊重尊敬之外,还有什么?是畏惧害怕还是亲切热情?

突然想到了《送东阳马生序》中,“先达”的形象是“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而作为学生的宋濂只能“立侍左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有请焉”。当时,自己的反应是什么?一方面感慨“尊师重道”这一传统的观念在古人的身上真是名副其实,同时却又不敢完全苟同,毕竟这有失“平等”。可是真正我们又是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摆正学生的位置的呢?在语文课堂上,当学生战战兢兢的站起来,支支吾吾、断断续续的回答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真正的心理是什么?是对这个问题没有把握,是不会,还是心理对老师有一种胆怯?当学生站起来一言不发,低着头时,他们的眼神中是否又有着丝丝恐惧,恐惧老师的质问?如果是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又怎么能敞开心扉的去“援疑质理”呢?

反思之三:我们是否创设情境使学生爱问

例如在教学经典课文《最后一课》时,文章知识点多,以往授课时总觉得零零散散,到底如何设计能使教学新颖吸引学生呢?我想到了从题目入手,于是教学设计中便有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读了标题《最后一课》后会产生哪些疑问?同学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这是一堂什么课?为什么会是最后一课?哪些人在这堂课上?课上老师和学生们学到了什么?这堂课与以往有哪些不同?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并顺着学生的问题,一个个去解答,我发现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而且以小组为单位的交流意识强烈,都想展现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而在学生的回答中,文章的重点知识水到渠成的解决了。又如教学《变色龙》这篇小说时,同样启发学生去问,教师通过一个问题:看到《变色龙》这个题目你有着怎样的疑问?学生就会产生各种问题,比如变色龙是指谁?为什么称他为变色龙?作者称他为“变色龙”,有没有包含作者的情感?怎么的情感?“变色龙”这个题目有什么好处?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课文,积极性可高了,读的认真,读后的交流也很投入热烈,真正做到了问题来源于学生,真正解决了学生的“不会”。反思这两节课,不仅教学环节流畅,重点突出,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习效率高。我想这样的方法指导多多益善,如果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都能用心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问,又何愁语文课堂沉闷枯燥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总是苦恼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断遇到“瓶颈”,每每谈及语文,总和“枯燥无味”“没有意思”联系到一起,学生怕学语文,怕写语文,怕读语文……改变这一现状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该如何去做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面前需要我们去攻克的难关。我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或许就是我们的一副良剂,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用心的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就一定能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一定可以收获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变色龙一节课语文课堂
神奇变色龙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54
托马斯的一节课
学生天地(2018年17期)2018-07-09 01:33:24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斯诗私塾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05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