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璐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统一战线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统一战线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知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厘清其核心概念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统一战线学的核心概念就是统一战线。对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现有研究和著述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统一战线是译自英文“United Front”。那么“United Front”又从哪儿来?究竟是哪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制了这个词?这个词又是如何传到中国来的?本文以现有研究成果为线索,依据马克思主义原文典籍,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概念的来龙去脉做进一步的梳理和考证。
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概念来源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两部:一部是中央统战部研究室编著的《统一战线100个由来》(2010年出版,以下简称《由来》),另一部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秘书长朱真撰写的《统战理论讲座——马克思主义统战学原理纲要》(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纲要》)。其他著述①如姜汝真,等.统一战线思想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孙信,张树桐.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在谈到这一问题时的说法大多转引自这两部著作。《由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创始人,恩格斯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1840年10月17日,他以弗·奥的署名在《知识界晨报》第249号上发表文章《唯物论和虔诚主义》,其中写道:“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1892年3月8日,恩格斯在致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尔的信中再次使用了统一战线的概念。他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要善于运用革命策略,“如果射击开始得过早,就是说,在那些老党还没有真正相互闹得不可开交以前就开始,那就会使他们彼此和解,并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我们”[1]。《纲要》提出,马克思最早使用统一战线概念是在1869年11月29日致路·库格曼的信中。信中谈到,在英国工人阶级对爱尔兰的政策还没有和统治阶级的政策一刀两断以前,英国人民就还得受统治阶级的摆布,“因为他们必然要和统治阶级结成反对爱尔兰的统一战线”[2]。
《纲要》认为,真正系统地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统一战线这个特定概念的是列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1917年7月16日,斯大林《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中有些人是愿意同反革命作斗争的,“我们准备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同他们联合起来”[2]。《由来》则提供了另外一条线索:1917年7月,斯大林指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右翼“已经出卖了革命统一战线,和反革命结成了联盟”。列宁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时间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当时,列宁曾设想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中实行多党合作的统一战线,但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党派要建立所谓的联合政府。对此,1919年、1922年,列宁曾多次使用统一战线的概念,揭露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结成反革命联盟,破坏社会主义革命的行为[1]。《纲要》提供了列宁当时使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文本:1919年7月31日,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指出:“当有人责备我们是一党专政,而提议——象你们听到的那样——建立统一战线时,我们就说:‘是的,是一党专政,我们所依靠的就是一党专政’,而且我们决不能离开这个基地。”[2]根据朱真的研究,列宁、斯大林和俄共(布)此后在国内问题上就很少提及统一战线了。朱真认为,1919年3月在列宁直接领导下成立的第三国际,系统地提出了建立世界范围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口号和方针、政策。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统一战线这个概念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使用,成为第三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策略的重要内容。
《由来》认为,中国共产党最初使用的是“联合战线”概念。1922年5月23日,陈独秀在《广东群报》发表《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该文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劳动运动的工作上,应该互相提携,结成一个联合战线(UNITED FRONT),才免得互相冲突,才能够指导劳动界作有力的战斗”。中共二大正式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写进党的文件。最早改用统一战线概念的是瞿秋白。他在1925年8月18日发表的《“五卅”后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前途》一文中提出:“反帝国主义的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事实。”[1]此后,统一战线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用语。
上述研究成果已经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概念的来龙去脉基本说清楚了——恩格斯最早提出并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随后,马克思、列宁、斯大林都曾在不同语境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使用过这个概念;到第三国际,这个概念被各国共产党广泛使用;1922年和1925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先后以“联合战线”和“统一战线”表述把这个外来概念引入中国。但是研究者们所依据的经典著作都是中文译本,而非原文典籍。除了中国共产党最早使用这个概念的人是陈独秀,他对这个概念的最初表述是“联合战线(UNITED FRONT)”这个环节确定无疑之外,整个链条的其他环节仍然有待确认。第一,陈独秀首次用中文写下“联合战线”四个字时,后面括号中的那个英文词“UNITED FRONT”是从哪儿来的?第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提及统一战线时,用的是这个英文词,还是相应的德文词或俄文词,或者其他什么词汇?要解答这些疑问,只能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文典籍中去。
概念是用语词来标示和记载的。专用概念以专用术语来标示和记载。中文统一战线对应的英文是“United Front”,德文是“Einheitsfront”,俄文是“единый фронт”①时佳.中央文献重要术语译文发布(2015年第四期)[EB/OL].(2015-07-23)[2018-06-25].http://www.cctb.net/bygz/zywxsy/201507/t20150720_325517.htm.。
恩格斯是否在1840年提出并使用了统一战线这个词?恩格斯以弗·奥署名发表的《唯物论和虔诚主义》一文的中文译本中的确有统一战线这个词:“迄今为止,虔诚主义认为它的对手被分为许多派别是上帝的善行,但愿它终究会感到,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3]这段话的德文原文是:“und der Pietismus, der es bisher für eine Schickung Gottes ansah, daß seine Gegner in so viele Parteien unter sich selbst zerfielen, spüre nun auch einmal, daß wir alle zusammenhalten, wo es den Kampf gegen die Finsternis gilt.”[4]统一战线的对应德文是“alle zusammenhalten”。按照德文习惯,名词的首字母应该大写。显然,“alle zusammenhalten”既非名词更非专用术语。此句直译应为:“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团结一致。”因此,说1840年恩格斯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统一战线这个词,应该是个误会。
马克思是否在1869年使用过统一战线这个词呢?在《致路·库格曼》的信中,马克思写道:“在英国工人阶级对爱尔兰的政策还没有和统治阶级的政策一刀两断以前,在它还没有做到不仅和爱尔兰人一致行动,而且还倡议取消1801年所实行的合并,以自由联盟的关系去代替这种合并以前,它在英国本土永远不会做出任何有决定意义的事情。这是必须做到的,这并不是出于对爱尔兰的同情,而是基于英国无产阶级利益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英国人民就还得受统治阶级的摆布,因为他们必然要和统治阶级结成反对爱尔兰的统一战线。”[6]这封信的原文是德文,含有统一战线一词的短语原文是“weil es mit ihnen gemeinschaftlich Irland gegenüber Front machen maß”[6]。其中几个关键词:“gegenüber”是介词,基本含义是“在…的对面”,在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各种搭配中可以表达“与某人、某物的排斥、对抗、敌对”的含义。“machen”是动词,意为“结成”。“gemeinschaftlich”是形容词,意为“共有的、共同的”。这里出现了“Front”一词,而且首字母大写,可以将之译为“战线”。“gemeinschaftlich”和“Front”中间隔着两个词,虽然含有共同阵线或结盟、联盟的意思,但不能就此认定其为统一战线的表达式。这个短语可以直译为“共同反对爱尔兰的战线”。
恩格斯是否在1892年3月8日致倍倍尔的信中使用过统一战线这个词呢?信中相关的中文段落为:“对于正在逐渐组成的反动的一帮,我们现在还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当我们自己还无法能动地创造历史时,我们所希望的是历史的发展不致停顿,为此,就需要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相互倾轧。就这一点来说,当前的制度是异常可贵的——它在为我们创造这些条件。如果射击开始得过早,就是说,在那些老党还没有真正相互闹得不可开交以前就开始,那就会使他们彼此和解,并结成统一战线来反对我们。”[7]信的原文是德文。被译为统一战线的德文原文是“einmütigen Front”[8]。“einm ütigen”是形容词,意为“一致的、同心协力的”。“Front”首字母大写,显然是名词。“einmütigen”修饰“Front”,可译为“统一的战线”,将之译为统一战线也说得通。共产国际四大文献中表达统一战线概念的德文词是专用术语“Einheitsfront”。“einmütigen Front”相当于一个词组,或一个语词搭配,可以看作是统一战线的初始表达形态,但恩格斯用这个词组指的是反动势力的统一战线。
上述考证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在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意义上使用过统一战线这个词,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的创始人。那么他们又是怎样阐述统一战线思想,用什么词汇来表达统一战线这个概念的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导各国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很早就注意到欧洲反动势力联合的现象。他们为此提出,各国工人为了反抗共同的敌人,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战斗。1847年11月29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伦敦举行的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17周年的国际大会上各自发表了演说。马克思在演说中指出:“各民族的联合(Vereinigung)和兄弟联盟(Verbrüderung),这是目前一切派别,尤其是资产阶级自由贸易派的一句口头禅。的确,现在存在着一种各民族资产阶级的兄弟联盟(Verbrüderung)。这就是压迫者对付被压迫者的兄弟联盟、剥削者对付被剥削者的兄弟联盟。一个国家里在资产阶级各个成员之间虽然存在着竞争和冲突,但是资产阶级却总是联合起来(vereinigt)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本国的无产者;同样,各国的资产者虽然在世界市场上互相冲突和竞争,但总是联合起来(vereingt)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各国的无产者。”[9]恩格斯在演说中提出:“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Verbrüderung der Arberter aller Völker)来对抗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9]315-316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战略作了全面阐述。《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实现自身联合的战略思想。这是因为,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使各种劳动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少,使工资几乎到处都降到同样低的水平,因而无产阶级的利益和生活条件也越来越趋于一致”,“个别工人同个别资产者之间的冲突愈益成为两个阶级之间的冲突。工人们开始成立反对资产者的同盟(Koalitionen)”[9]409,“他们斗争的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Vereinigung der Arbeiter)。这种联合由于大工业所造成的日益发达的交通工具而得到发展,这种交通工具把各地的工人彼此联系起来。只要有了这种联系,就能把许多性质相同的地方性的斗争汇合成全国性的斗争,汇合成阶级斗争”[9]40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最初总是民族的斗争。每一个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首先当然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9]41,“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9]419。《宣言》阐明了共产党人联合和支持一切政治力量共同反对主要敌人的斗争策略。“在法国,共产党人联合社会主义民主党去反对保守派的和激进派的资产阶级”,“在瑞士,共产党人支持激进党人”,“在波兰人中间,共产党人支持把土地革命当做民族解放的条件的政党”,“在德国,当资产阶级还采取革命的行动的时候,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反动市侩”[9]434-435。“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世界各国民主主义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 。《宣言》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roletarier aller Lander, vereinigt each![10])”结尾[9]435。
1850年,马克思为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在总结革命的策略时,马克思指出,革命的无产阶级要联合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在联合的反革命资产阶级面前,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中一切已经革命化的成分,自然必定要与享有盛誉的革命利益代表者,即与革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9]499,“这一次无产阶级是革命联盟的首脑”[9]534。在革命进程中,农民、小资产者、整个中间等级将逐渐向无产阶级靠拢,“团结在作为决定性革命力量的无产阶级周围”,组成“各种不同利益的联合”[9]530。1850年3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以下简称《同盟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之一。标题中“同盟”一词用的是“BUND”,这个词的本义为“有血缘关系的兄弟般的联盟”。《同盟书》特别指出,工人党在未来的革命中必须独立地、最有组织地进行活动。“在这种工人联合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派对于他们跟无产者缔结的这种应该保证无产者与他们具有同等力量和同等权利的联盟(Allianz)。”[9]558
对上述文献的考察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使用过统一战线(Einheitsfront)这个专用术语。他们在阐述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时,使用的是“同盟”“联盟”“团结”“联合”等一系列词汇,而最接近“Einheitsfront”的是词组“einmütigen Front”。
确如《纲要》所说,真正提出并使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这个特定概念的是列宁、斯大林和共产国际,而且斯大林先于列宁。1917年7月16日,斯大林《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多次使用统一战线(единый фронт)一词:“如果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支持工人和布尔什维克,那么反革命是可以击败的,但是他们开始打击布尔什维克,破坏革命统一战线”[11],“当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而开始打击布尔什维克的时候,反革命就明白革命统一战线(единый фронт революции[12])已经破裂了”[11]112。斯大林指出,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已经同“护国派结成联盟反对革命”,因此不能同他们联合,但是“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中有些人是愿意同反革命做斗争的(在社会革命党人中有卡姆科夫派,在孟什维克中有马尔托夫派),我们准备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同他们联合起来”[11]114。1921年 12月18 日,斯大林在《前途》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工人的统一战线”(единого рабочего фронт):“在工人阶级中间就产生了为建立工人的统一战线和争取成立工人政府的声势浩大的运动(特别是德国),这个运动要求工人阶级中一切或多或少带有革命性的派别(从‘温和的’到‘极端的’)达成协议和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13]
1919年7月31日,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使用了“社会主义统一战线(единый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й фронт)”的提法:“有人向我们提议建立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时,我们说,这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提出的,他们在革命过程中表现动摇,倒向资产阶级”,“责备布尔什维克破坏自由的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人,即建议同那些动摇不定、在俄国革命史上两度倒向资产阶级的分子实行联合的人”[14]。这里的“社会主义统一战线”指的是要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结盟,列宁显然是拒绝这种主张的。
“工人统一战线”是共产国际在列宁的指导下作为一个重要策略提出来的[15]。1921年前后,列宁逐步认识到世界革命走上了缓慢、曲折发展的道路,在共产国际的活动中强调需要“革命的准备”,并推动共产国际在策略上由“直接进攻”转向建立统一战线。共产国际三大提出了争取工人阶级大多数的任务,同时提出了实现这一任务的实际办法:统一战线策略。1921年6月,《论策略》指出:“共产国际的世界性的政治任务,不是就某些重大事件开展示威运动,而是通过建立联合战线,来经常加强共产党人在不断的共同斗争中的国际联系。”[16]1921年12月,以列宁的建议为基础,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工人统一战线和关于对参加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和阿姆斯特丹工会国际的工人以及对支持无政府工团主义组织的工人的态度》的提纲(以下简称《十二月提纲》)。其中明确提出,“工人统一战线就是一切愿意同资本主义作斗争的工人的统一战线”[17];为了“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各国共产党和整个共产国际都必须支持工人统一战线的口号”。为此,“允许各支部同第二国际、第二半国际各政党和各工会达成协议”。共产国际“自己显然不能拒绝在国际一级上达成类似的谅解”。1922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扩大的全体会议和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先后讨论和批准了《十二月提纲》。
上述考证表明,统一战线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专用术语,是由列宁和斯大林创制的,并经过共产国际在全世界共产党人中流传开来的。早期,对统一战线概念的标准表达主要有三种语言:俄文“единый фронт”,德文“Einheitsfront”[18],英文“United Front”,并应当是在 1921 年的《十二月提纲》前后定型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制定的《十二月提纲》曾载于1921年《共产国际》杂志第20期[19]。从前后时间判断,1922年5月,陈独秀文章中的“联合战线(UNITED FRONT)”应该来自共产国际。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发表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和红色工会国际关于统一战线的联合宣言》(“ECCI-RILU MANIFESTO ON THE UNITED FRONT”)[15]。这时,“UNITED FRONT”显然已经作为一个术语被固定了下来。这次远东大会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为指南,分析了远东各国及中国的情况,认为这些国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议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国内各革命势力,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均派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以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问题。1922年上半年,参加远东代表大会的代表陆续回国,向中共中央作了汇报与传达。1922年1月15日,《先驱》创刊号刊登了署名G.S.的文章《第三国际对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所采的原则》。文中指出:“第三国际在一九二零年七月十七日到八月七日第二次大会中所议决的第三国际对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的方针。去年的第三次大会,据报上的记载,对于这些原则弗未变更并且主张严厉执行。”“依照上面所述的根本原则,国际共产党对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大政方针是:联合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有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为一起,同力共事于革命的争斗以达到推翻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如此,民族平等和民族受压之是不能消除的。”[20]这里所谓的“大政方针”正是共产国际根据列宁的意见提出的,以“全世界无产者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而闻名于世的统一战线策略。这意味着,至少在1922年1月,列宁和共产国际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已经传入中国,只是署名G.S.的文章还没有用统一战线这个专门术语来表达。1922年5月23日,陈独秀在《广东群报》发表署名文章《共产党在目前劳动运动中应取的态度》,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联合战线(UNITE FRONT)”这个术语[21]。这表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的一年时间里,接受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从英文引入并创制了自己的中文术语“联合战线”。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首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在无产阶级未能获得政权以前,依中国政治经济的现状,依历史进化的过程,无产阶级在目前最切要的工作,还应该联络民主派共同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中国现存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中国共产党的方法“是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以“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22]。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联合战线”这个概念。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23]。大会通过的《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指出,在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必须联合“全国革新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23]。
根据共产国际文献的中文译本,党内最早使用统一战线一词是刘仁静在向共产国际四大提交的报告中提出的。但是因为目前还没有见到中国共产党当时向共产国际提交的报告原件,无法确定上述报告是用中文,抑或用别的什么语言写就的。1922年11月5日至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苏联召开。刘仁静在《关于中国形势的报告》中说:“要在中国消灭帝国主义,就必须建立反帝的统一战线,我们党根据这一原则,已决定和国民革命的政党即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其形式是我们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24]
目前可以确实查到的中共党内最早改用统一战线一词的是邓中夏。1925年5月31日,他在《中国劳动运动的新生命》一文中写道:“此次大会(指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议决工农联合,而且实际上举行两次工农兵联合大示威巡行,便是建立全国被压迫革命势力之统一战线加入赤色职工国际,因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之总联合机关,加入它,便是建立全世界被压迫革命势力之统一战线。”[25]此后,1925年8月18日瞿秋白在《“五卅”后反帝国主义联合战线的前途》一文中再次使用了统一战线概念:“反帝国主义的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为事实。所以‘五卅’以后反帝国主义运动确已进了革命行动的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也已经不仅是宣传上的口号,而成了群众斗争的实际目标了。”[26]党中央的决议中首次使用统一战线的概念是在1926年7月中共中央第二次扩大会议通过的《对于广东农民运动议决案》。文件指出:“我们除了在政治上得到左派的拥护外,还要努力在乡村间努力实行各阶级的联合战线,使各种民众在统一战线之下组织起来。”[27]中国共产党真正懂得统一战线,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策略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运用得炉火纯青,以致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重要法宝的是毛泽东。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十八年的革命经验。他指出:“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28]
概念以语词为载体,是思维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话语体系中,往往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一概念,甚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话语体系也可能采用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一概念。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正是这样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是从西方文明中产生出来的,西方政治理论表达这个概念的词是“同盟”或“联盟”。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学说,但他们表达统一战线概念时,并没有创造新的词汇,而是沿用“同盟”或“联盟”以及“联合”等词汇。作为专用术语,统一战线一词是列宁和斯大林的创造。中国共产党从苏俄和共产国际引入“United Front”,最初将之译为“联合战线”,后来又改称“统一战线”。它在长达90多年的实践中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