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高新区韩集乡中心小学努力探索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路子,希望改变过去德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不理想的被动局面。学校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培养品质,进而实现“快乐幸福,健康成长”的办学愿景。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韩集乡中心小学长期开展硬笔书法课程,每天20分钟,师生共写,一起成长。为了激发学生练字的积极性,学校经常在班内和校内开展硬笔书法比赛和展示活动,展览优秀作品。在聊城市的两届硬笔书法大赛中,学校四名教师、四名学生荣获一等奖。硬笔书法成为这所农村小学名副其实的办学特色。
学校还开设了毛笔书法课程,聘请校外教师执教。长期练习毛笔书法,锻炼了孩子们的耐力和韧性,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重视毛笔书法课程的“溢出效应”。学生一边习字,一边学习书法名家的崇高品德,以此激励自己以德治书,以德治学,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着、发扬者。
老师们也把“端端正正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理念贯穿于写字课程的始终,教育孩子们字品如人品。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学校开设了葫芦丝校本课程,老师通过音乐课和校本课程,教学生葫芦丝的演奏方法和技巧。组成了葫芦丝社团,百余人的社团在全市大会公开展演,受到媒体关注。学生也在学习、演奏葫芦丝中获得美的熏陶。
学校的另一个传统文化课程是剪纸。韩集乡剪纸历史悠久,被誉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韩集剪纸以其豪放、朴实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
为弘扬这一民间艺术,学校自主开发了“剪纸”课程,使剪纸艺术走进了课堂。不仅加深学生对家乡民间艺术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热爱,而且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传承剪纸艺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又新增加了二胡、竹笛、扬琴和古筝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给更多的孩子搭建了平台,让更多的孩子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洗礼。而人民艺术家的光辉形象印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树立起做人做事的榜样。
经典背诵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渗透德育的又一有效方式。学校编写了校本教材,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每天坚持背诵,到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大都能背下两百余首优秀古诗文,能背诵《古今贤文》《论语》《大学》等名篇。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的扩大、志向品格的塑造、文化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在经典背诵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互联网在中高年级开设了《三字经》《弟子规》大讲堂课程,让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聆听大师的讲解。
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课程效果明显,韩集乡中心小学也于2017年被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