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
社会是一定数量个体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想确保社会能够良性运行且稳步发展,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和社会要求相适应。但社会成员并不能够自发依照社会要求作出正确行为与选择,为了适应、参与当前的社会生活,个体要一直学习行为方式与各种知识,即实现社会化。大学时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校体育则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组成,在个体实现社会化进程中有重要作用。
社会学领域中,从不同的理论背景中对社会化的概念加以审视,所认识的社会化也会有所不同。其一,从互动理论方面认识社会化。人要通过学习才能有社会性存在。社会性的行动基本上不可能是发生性、遗传性的,因此人要学习才能参与到社会群体中。因此,社会化是互相作用与学习的一种过程。社会化的主要焦点就是个人适应社会状况。社会化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人为了得到社会主体性的身份,对适当角色行为加以学习,并适应社会期待的互相作用的过程。其二,从角色理论认识社会化。人在一生中总是在加入到一个社会群体中,淡出一个社会群体而加入到另外一个社会群体中。人在很多群体内有不同位置,在角色不同、地位复杂化的情况下,个人要拥有适应角色转换的主体性。典型社会化个体需要经历很多次转换。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化从质上反映社会状态、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积累与传承社会文化,维持与发展社会结构,形成与凝聚社会形态。而社会成员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是发展人格、具有良好价值观、找准角色、完善自我,而达成这些目标则是要经过社会化的历练。个体在实现社会化中应该达到的目的是:(1)得到社会主体性的身份。主体性能社会性授予,并能获得社会性的支持,且达到充分而完美。在群体中个体占据位置时就要学习群体期待的角色行为,以角色行为作为标准对自身定义,也就是把群体所规定的主体性内化为自己的主体性,扮演自我和群体规定自我的一致性越高,其所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所以,借助适当行为培养出的主体性在确定后,个人能把主体性当做自身行为,以得到更多心理稳定感。(2)学习并获得社会角色的适当行为。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本质是学习和承担角色。社会化是在角色者完成了所学习且应该表现出的行为,达到了群体行动义务时完成的。(3)培养适应社会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人实现社会化的一个基本内容就是传递与内化社会文化。
高校是人实现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而高等教育则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高校开展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社会化有较大影响。
社会生活中内化价值标准是通过强化、模仿和学习等方式达到的,以得到社会文化规范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简单来说,价值标准与社会文化、个体行为和态度相连接,让学生知道哪些行为和态度是得到支持的,而哪些是需要做出改变的。内化价值标准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高校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内化价值标准的主要影响是:接受高校体育文化的遗产、传递体育文化与延续体育生活等,有利于大学生能适应良好,对社会制度有正确的态度。
在个性发展方面,社会化是个人形成与发展个性的过程。而个性则是个人的独特行为与心理,其主要有人的生理条件与生物倾向决定。大学生是高校体育的活动主体,其个性形成与发展会被高校的体育文化所影响。(1)在生理方面,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对大学生而言,强健体魄是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奠基石。而高校开展的体育教育,为锻炼学生身体提供了条件,包括高校基础体育设施、体育教学和课外的多样化体育活动。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有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提升运动能力。此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也能让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生活态度。(2)在心理方面,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在加快现代化进程,生活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增加了人们的工作压力,而现代人普遍欠调节自己的能力,容易出现一些心理疾病。高校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也容易出现身心不和谐的问题,而体育能起到良好的心理疏导功能。其一,高校体育具有群体性、趣味性和刺激性等特点,参与者的消极情绪能得到发泄,从而消除心理不和谐,并缓解人际关系。其二,在精神层面上,可以培养大学生中吃苦耐劳、奋勇拼搏、坚韧不拔、勇于担当和乐观向上的品质,让大学生能更好地应对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和矛盾增加的现代社会,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社会化是对社会角色的学习与扮演,认识和掌握自身在群体和特定阶段的角色地位,学习如何承担自己的角色地位。在不同阶段,人都会遇到不同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要对周围环境有所反应。大学生开始反思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思考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假如个人无法统一以往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就无法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容易出现个人角色混淆。所以大学时期,对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加以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开展的体育活动是社会活动的一个缩影,能让学生积极学习和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大学生扮演和模拟社会角色的一个最佳途径,能让大学生对角色冲突有正确地看待。
现代教育不但是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目标是将“自然人”塑造为“社会人”。而高等教育作为教育最高层次,承担着培养建设者的责任。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必须要认识并发挥其对个人社会化的主导作用。美国一名著名学者曾说过,在完整教育中,体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这一领域的主要目的是以身体的活动为中介,培养出情操、精神和身体等方面都适应社会的公民。在推动人实现社会化的进程中,体育教育是一个必要教育环节,促使人变成合格的社会公民。体育教育在教育学生,构建和适应社会主流文化的规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他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是无法代替的。要想个体能顺利、积极地达到社会化,其一是在体育课程体系中纳入对个体实现社会化具有积极价值的体育竞赛,体育竞赛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慎重选择。其二,要发挥各种教育资源,比如同伴群体、教师、校园氛围等在个体社会化方面的积极影响。
西方体育方面的教育家们普遍认为,在利用教育制度达到教育目的方面,竞技体育、竞赛和游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方式是达成教育目的极为合适的一种媒介。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对比赛比较喜爱,且体育竞赛相比社会经济各行业来说,是能承受失败也是能重复失败的一种游戏。基于这样的原因,比赛是现代化社会价值和观念得以传达的一种合适媒介。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各侧面都能在体育比赛中进行情景模拟,在比赛中学生能够理解竞争社会的种种行为,且能提前体验到这些行为,让大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对进入竞争社会有了一定的准备。所以,体育比赛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所起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学生进入社会的模拟化体验。
在体育竞赛中,学生要具备扮演角色与传递信息的能力。传递信息与角色扮演重视合理决定和理解因果关系。角色扮演在比赛中出现的自我抑制、控制与冲动,规则都会给予明确奖惩,从而提供给学生自我发展的良好社会情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比赛的主要价值就是对未来社会发生的竞争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和感受竞争。体育竞赛不单单是让学生学会在捉摸不定和变化无常的环境中生存,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探求努力和坚持的一种信念,假如学生没有参加过体育竞赛,那从行为上和理念上来说都是一种缺失。
在高校校园中,老师和学生在长期活动逐渐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与精神环境,这就是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实现社会化而言,校园文化是一个隐性、有益的关键渠道,在大学生社会化上起到激励作用与内在引导作用。而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高校的体育文化,校园良好的体育文化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一方面学生体质得到有效增强,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塑造有重要影响。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在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群体意识,出现了群体归属感。另外,校园体育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其社会角色意识,形成社会规范意识与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就对社会、互相沟通有基本认知,奠定适应社会的良好基础。
在构建体育文化方面。体育活动是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师生在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内容,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升学生个人素养。校园体育活动的常见形式就是运动会,基本上所有高校都会组织运动会,对体育文化加以弘扬,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另外,在开展校园运动会之外,学校也要积极对体育活动的形式加以创新,积极融合其他文化,比如娱乐性体育活动、民间传统体育、休闲体育等。另外,也可以组织一些表演性质的活动,如团体接力、体操比赛等,让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培养集体意识,塑造完善的人格。学校管理人员要将学生社团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激励学生参加一些体育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发挥学生对体育的热情。体育社团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并以学生喜爱的方式组织体育活动。参加这些形式的体育活动,能让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一定的参与积极性,且各个社团间的交流也能形成校园的体育文化。
高校体育教育为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要坚持培养人与塑造人的宗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社会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与心理素质,具备社会角色意识。通过接受大学教育,大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生活,得到社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