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洁 戴曦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含义,起因于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在大部分的社会工作实务中都会存在。现在被大家认可的关于伦理困境的定义是:“所谓伦理的困境是当专业核心价值中对专业人员要求的责任与义务发生相互冲突的情形,而社会工作者必须决定何种价值要优先考量。”
案例:某初中的初三学生小嘉家庭困难,于是他总旷课出去打零工,这种行为长期下来导致厌恶学习,并决定辍学。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要求学校社工介入后,社工不赞成小嘉的做法,并告诉小星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可以对他进行教育帮扶。但是小嘉觉得自己读不读书都可以养活自己了,而且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读书很吃力。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学校社会工作者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同意案主(小嘉)辍学,那么这一决定对案主今后人生发展有何影响?(眼前案主打零工可以解决生计,那么以后呢,用工要求提高,他还能适应这个社会吗?并且案主年龄过小,心智不成熟,过早地步入社会,很容易走上歧途)这一决定是否可以解决案主现存的生活问题?如果学校社会工作者链接资源解决资金问题让小嘉继续读书,是否案主的生活就开心快乐呢?
案例:从A城市转学到B城市的17岁高中生小军性格怪癖,其班主任找到学校社会工作者寻求帮助,学校社工接案并介入,在多次和小军及其家人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他曾经有偷窃行为,被公安机关逮捕拘留过。这个时候学校社会工作就在纠结要不要把这个信息上报学校或者司法机关。
在这个案例中,无论这名学校社会工作者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可能造成“潜在的伤害”如果学校社会工作者选择替案主(小军)保密他以前的违法行为,那么他在新学校是否会损害到学校师生的利益呢,或者会导致青少年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产生认知偏差?而如果选择信息披露,是否会给案主(小军)带来伤害?
有一次,学校社会工作者小李在半夜接到案主的电话,案主亲切的喊她姐姐,聊了之后才知道是这个案主想要找小李借钱,并且他真的有困难。在这个时候小李很困惑,觉得按私人关系是可以帮助案主的,但又由于专业关系的关系,小李没有借钱给案主。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叛逆期强少年这一群体时,为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赢得他们的信任,社会工作者往往都会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以便日后工作的继续。
因此,在具体的情境下,社工不仅要坚持专业的伦理守则也要有灵活变动处理问题的能力。正如此案例,在恪守伦理守则的原则下可以挣脱死板的专业关系,但也不可以长期以“朋友”关系占据主位,以免与案主产生私人情感或利益纠葛,违背专业伦理。
案例: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赵所在学校学习风气不好,师资力量薄弱。在这时,学校接收了几个转校生,成绩都很不错。学校想把这几个学生留住,就找学校社会工作者小赵想办法,让这几位同学能够长期就读这所学校,以增加学校美誉。可是,分析学校的整体环境,让这几位同学留下来真的好吗?但如果学生走了,社工小赵和学校的关系会非常紧张,这让小李很难做。这个时候的小赵,面对的利益方有老师、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社工自己。案主利益、社工自身利益、用人单位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导致社工面临着多种利益冲突,抉择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大化地维护案主利益,需要社工考量。在这里我们应该如实告知学生和家长这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并告诉他们,他们的到来,或许会改变这个学校或者班级的学习氛围,在征得这些学生和家长的同意后,方可让学生继续留在学校。
将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教育归入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在专业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服务方法传授,还要加强学生专业伦理的教育。如在授课中应该加入更多的伦理困境议题进行剖析。
督导是一线社工专业服务成效体现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需要督导应该掌握扎实的伦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及时有效指导社工实务。
一线社工伦理问题的出现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其自身专业知识匮乏和经验不足。因此,这就要求社工积极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提升服务能力。
目前我国内地社工所学习到的伦理守则多是从美国和我国港台地区借鉴而来的,由于缺乏本土的伦理守则作为实务支撑,这就使得本土社工在做伦理抉择是更加困难。因此,究其根本,要想有效地对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困境,还要尽快定本土化的伦理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