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文化馆 276800)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从实质上来说,群众文化其实就是人类改造社会的一种产物。在不同的民族中,群众文化也具有着不同的特点。而群众音乐,则与群众文化密切相关,比较贴合群众的实际生活,也更加符合大众的口味。而群众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群众音乐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群文音乐,则是群众文化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审美水平,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丰富群众精神世界的目的。在社会上的各个方面,都有群文音乐的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压力。目前,在群文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广场舞音乐了。这种音乐最为普及,而且节奏感鲜明。随着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文音乐在社会上的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们的身心愉悦,陶冶人们的情操。
1.缺乏专业创作人员
群文音乐,大都是为社会群众服务的。因此,针对群文音乐的创作,也需要将广大社会群众考虑进来。一般来说,要想保证创作效果,那么就不能够缺少专业的创作人员和专业的设备。但是某些处于基层的文化观众,在群众音乐的创作方面却会存在某些限制因素,比方说缺乏专业的创业人员、自身规模的限制等等,导致群文音乐的创作遭到限制。
2.存在地域文化的差异
在现实情况中,地域文化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群文音乐的创作,从而影响到群文音乐的发展。比方说,在广东地区,社会群众大都比较倾向于一些流行文化、或者是地方戏曲等,那么在创作群文音乐的过程中,人们就会重视将这些因素融合在一些。这样一来,群文音乐的创作人员也就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使得群文音乐的创作难度得以增加。
3.存在个人需求的差异
目前,群文音乐已经成为了群众文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群文音乐,却也存在着个人需求的差异。而这,也会影响到群文音乐创造工作的正常开展,从而影响到群文音乐的发展。比方说,在某些基层文化活动中,如果选用的活动音乐是比较传统的戏曲类型,那么便会吸引到很多年纪偏大的群众,而年轻的群众则不会对此产生兴趣。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依旧灿烂。在悠久的历史中,中华文化也变得越发厚重而弥足珍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仁、义、信、礼、智”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目前,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不仅仅只是在学校中,在很多群文音乐中,也都有倡导传统美德这一理念的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来说,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比方说:著名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在歌词中就在倡导子女们要注重孝顺父母,常回家看看。而歌曲《说句心理话》则也赞扬了伟大的中国军人既钟爱国家,也爱自己的小家,展现了一种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另外,现在还有很多将优美的古诗词被配上音乐用来演唱的,比方说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等,在演唱歌曲的同时,对于传承文学也具有传承的作用。在群文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若是能够融入传统文化,那么群文音乐与人们之间,也会更加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在冥冥之中,达到对人们的教化作用,而且也能够使传统文化在群文音乐中得到弘扬。
在不同的地区,群文音乐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也存在着差异。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含着各个方面的内容。在音乐方面,中国也有很多传统的民族民间乐器。比方说箫、琵琶、古琴、以及二胡等等。因此,在群文音乐的创作中,为了能够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积极地将这些传统民族乐器应用在其中。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比方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晓宁就是一名注重群众文艺创作的作曲家,在他所创作的那首描绘江南古镇历史人文的《古镇风情》不仅在曲调上融入了上海民歌和评弹元素,而且在配乐中也融入了古琴、三弦、编钟等中国的传统乐器。这种方式不仅为听众提供了更为独特的审美感受,而且也能够使听众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传统艺术文化,而民间歌曲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秦汉时期的《楚辞》,还是现代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些民间歌曲的传唱,都为音乐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现实情况中,民歌不仅能够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地域性传统文化。当然,对于群文音乐也是如此。在群文音乐的创作中,若是能够融入地域性文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比方说,经典的《黄土坡》、《塔里木的胡杨》等,都具有着浓浓的西北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由此可见,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在群文音乐中渗透地域文化,这也是一种传承传统文化的形式。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洗礼,融入了无数的文化艺术,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文化宝藏。如今,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在群文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那么,就应该根据群文音乐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合理地融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