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的艺术

2018-01-27 01:05杨荣华
北方文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讽刺批判幽默

杨荣华

摘要:《三重门》与《围城》在写作手法上都以讽刺为主,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批判社会现实或者当代教育。韩寒对钱钟书小说的模仿与继承是显而易见的,但《三重门》又有其独特而新颖的元素,使《三重门》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两位作家都将讽刺这一创作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使得小说独具风格。

关键词:讽刺;幽默;继承与创新;批判

两部书的成书时间不同,围城在一九四七年初版,而《三重门》是韩寒在1999年写的,2000年5月初版,前后相差半个世纪。但他们的共通之处却十分明显。比如钱钟书先生借用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史、哲学、政治方面的典故,而韩寒也经常引用些历史或者文学上的轶事。《围城》是以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批判为主。《三重门》通过写学校和主人公林雨翔的经历表达对教育的批判。

一、語言的风格上

从两部小说的语言和叙述风格上来看,都具有幽默的特点,且通过幽默的人物对白、旁白,以及一些信手拈来的典故,表现出深深的讽刺意味与批判。首先看讽刺,钱钟书与韩寒都讽刺了当时的教育和一些文人的臭毛病。《围城》里的方鸿渐的博士文凭是花钱买的,以此来应付家庭压力。《三重门》里的林雨翔是花钱择校的体育生。两人都瞄准了教育制度上的弊病,而钱钟书先生批判的更深刻些,他不仅仅讽刺了教育,还有文凭至上的人才观念,例如买假文凭的韩文愈不但当上了三闾大学的教授,而且挤走了方鸿渐,颇具讽刺和挖苦的意味。而林宇翔是择校上学,只要花钱就进好高中,是对当下教育的无情批判。

语言的幽默风格上看,两位都是幽默大师。钱钟书只有一部小说,钱的幽默背后往往有对现实的讽刺或者人性的批判。韩寒的幽默风格贯彻他几乎所有的小说,而且越到后期韩寒的幽默更显得有黑色幽默的风格。

二、内容上的继承与模仿

读过两部小说,会发现两部作品在内容、情节甚至人物设置上都有不少共同点。两部小说都围绕一个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展开,如方鸿渐与林雨翔。两个人都面临求学、感情上的困境。其实做这一比较,得截取出《围城》的一部分来分析,方鸿渐留学归来在上海的那段经历就是例子。方在追求苏小姐时,同时还对唐晓芙心生好感。而《三重门》里,罗天诚与林雨翔都同时喜欢suan。在细小情节的安排上,两位作者都对一些知识分子加以讽刺与嘲讽。比如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买办、喜欢人们唤他jimmy的张吉民,外表时髦、骨子里守旧的董斜川。再如《三重门》里喜欢藏书而不读的林父、自我介绍咬文嚼字的梅老师,打着补习班名号发财的“白胖高”。两部小说里主人公虽然只有一个,情节也比较简单。但是每个人人物都形象鲜明。像《三重门》里的梁梓君,虽然着墨不多,情节较少,但是通过他反映了大多数的现在“富二代”对待教育与学习的共同心态。而方鸿渐在留学及其刚归国时也是表现出十足的纨绔作风。船上与鲍小姐勾勾搭搭,回上海虽然面对亡故的“妻子”(家庭安排的婚事,方留学时已病逝。)有些许内疚,但又不忘联系苏小姐,同时劈腿又喜欢唐晓芙。暴露了苏文纨官宦小姐矜持自负、自作多情、因而落得空对镜花水月的尴尬相,也暴露了方鸿渐纨绔子弟优柔寡断、不更世事而又玩世不恭的浮华相。

有继承就有创新,否则完全的继承就与模仿没有任何区别。韩寒的《三重门》在伴随着批判现实与教育的同时,又带着一种清新的学院风。韩寒写《三重门》时正值高中,他自己也是个孩子。在老练、犀利的文笔的同时,也有几分学生的清新感。

三、《三重门》自传式的特色

很多读者认为林雨翔带有韩寒自己的影子,也有人甚至认为是他的自传。其实后者的看法有失偏颇,如果看过韩寒的《零下一度》,里面有写他不少小时候的散文。其实韩寒和林雨翔还是有很大距离的。现实生活里的韩寒是一回事,而林雨翔是韩寒构筑在艺术世界里的一个形象。是文学作品,就有真实的一面,同时也就具有虚拟的一面。在现实生活里,韩寒七门功课不及格,红灯高挂,他休学后也是呆在老家里。而韩寒在写《三重门》前最大的光环就是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其《杯中窥人》中深刻表现出的国民性的批判已经昭示了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学少年。《三重门》用他机智而冷静的语言叙述了林雨翔的生活,而韩寒仿佛置身和凌驾在整部小说之上,用他的思维和充满个性的语言来调侃。其实不论是《围城》还是《三重门》他们的出彩之处都是在大量的旁白。以至于两部作品在翻拍成电视剧时,都需要有配音去在特定的镜头中朗读旁白。但是阅读小说带来的那种感觉绝对是在影视作品中体现不出来的。

两部小说有联系也有不同,总得来说钱先生的深邃与深厚的文学功底是韩寒无法比拟的。但是韩寒写作时作为一个少年,已经带给了我们足够多的惊喜,而《三重门》也有其自身独有的特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讽刺批判幽默
新世纪以来国产歌舞电影典型案例分析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