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
摘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国际标准舞慢慢呈现赛场竞技以及舞台表演等不同的属性,且日渐走向大众化。作为艺术性以及体育性兼并的舞种,国标舞能够陶冶舞者的情操,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目前,不少专业院校纷纷设置了国标舞教学。不仅充实了学生在校内的文化生活,同时也适应了大学生对当代艺术提出的审美需求。所以,笔者将立足于国际舞,对专业院校如何培育本专业人才进行分析,旨在为专业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后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国际标准舞 专业院校 人才培养方式
教育改革已在稳步推进,国际标准舞(国标舞,也称作体育舞蹈)已被纳入专业院校中独立的课程。自此,高等艺术教育也有相当明朗的气象。考虑到设置时间还不是很长,国标舞在改革实践中没有足够的借鉴经验。本文将对国标舞专业教学的价值、人才培养常见短板、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展望等作出深度探讨,旨在推动国标舞专业良性地运转,使专业院校培育更多和社会需求相符合的高级国标舞人才。
一、专业院校开展国际标准舞教学的重要作用
专业院校,可作为人才培养最重要的阵地。为满足时代的变化需求,专业院校应当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合格的大学生,除了要具备独特的学习能力外,同时也应当形成较好的适应、社交能力,拥有独特的艺术素养。国标舞,其形体动作相对较为多元化,教学和专业院校总体的教育目标较为符合,有较强的条理性以及实效性。国标舞没有厚重的课堂氛围,引导他们更踊跃地开展体育活动,形成长期锻炼的意识。
国标舞训练者,需对舞蹈的定义进行诠释,方可彰显多元文化背后的舞蹈魅力。通过深度挖掘舞蹈作品潜在的内涵和情趣,彰显舞蹈最佳的生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形成较好的综合素质。
二、国标舞在专业院校中培养人才存在的困难分析
不管是教学硬件还是说资金投入,专业院校均需培育足够的国标舞专业人才。很多专业院校由于不清楚国标舞专业相关的教室类型,前期会选择很多缺乏本专业教学配套的教室。国标舞尤其是摩登舞中的5种舞蹈,均呈现出移动量较大、位移快等诸多特征。国标舞竞技赛事中,摩登舞提出了规范的线路走法。国标舞教室,相较于篮球场的面积。若面积偏小,有不少学生无法领悟舞蹈线路走法。
由于没有资金的扶持,教师讲解的内容以及含金量相对滞后。长此以往,国标舞专业很可能会淡出国标舞市场。该状况下,教师开展的科研课题由于断代很难拥有较好的专业性,国标舞行业对其保持排斥。基于宏观的视角,学术型院校开设的国标舞专业无法跻身成为国标舞行业中的“排头兵”。截止今日,我国有部分藝术专业院校均已占据主动地位,但也有些学校开设的国标舞专业被迫选择停办。
三、国标舞在专业院校中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国标舞,离不开大量的国标舞人才。现代社会需要我们根据人才市场的基本规律来对人才进行培养,并将其当作人才培养的有力依据。笔者结合专业院校现行的基本概况,对国标舞专业人才提出具体的培养方案。
(一)加强师资建设
国标舞教学活动中,舞蹈教师担任着极为关键的角色。所以,各高校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全面建设。同时,应当构建国标舞教师配套的培训以及深造体系,优化师资力量,处理好经验缺乏、水平偏低等系列问题。短时间里,各级高校需注重对人才进行大力招聘,引导舞蹈专业院校内部的合格人才共同开展国标舞相关的教学。针对那些国标舞教师,建议考虑公费+自费的方式,挑选合格的人员开展深度培训,提升教师总体的教学水平,缓解好师资力量偏低等系列问题。
(二)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多元化,这也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直接体现。在国内,社会对本专业人才有着多元化的需求,且地区发展有较强的不平衡性,加之院校办学基础、条件上有明显的不同,这就使得人才需求更加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今后的国标舞市场中,专业院校应当结合学生不同的来源以及特点,来挑选人才培养具体的模式。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其生命线在于质量,核心在于特色。人才特色,往往是由知识结构来决定,而知识结构则和课程设置之间有直接的关联。对专业方向进行拓展,削弱专业意识,这将是教育改革今后的演变趋向。专业课程,应当根据“厚基础,泛专业”的原则进行设置。第一,应当正确看待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的相关性,处理好特色、一般课程二者的关系。同时,应当客观看待课程设置和能力以及素质结构存在的相关性,对理论课、活动课进行妥善地安排,分配不同课程各自消耗的学时。第二,课程设置应当坚持教育部针对课程方案提出的方针以及具体要求,了解本专业所处的就业形势,抓好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唯有统筹分析上述因素,才能设置最恰当的方案。
四、国标舞发展进程的展望
(一)和谐互鉴的新结构
国际标准舞,在我国已有20余年的流传时间。该过程中,国标舞也和传统文化之间有较多的碰撞,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该种变化下,国标舞得以健康地发展,双方存在的价值张力不仅没有被抵消,反而成为双重、兼并的文化形态。不仅突出了国标舞本身的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实现了协调发展。随着国标舞日渐中国化,中西艺术也渐渐地体现出了其潜在的理性价值。该过程中,修正艺术让这个时代充满了韵味。唯有持续创新,国标舞方可探寻中西融合、彼此渗透、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未来。
(二)中西结合,秉承民族性
中国舞蹈若要让全国人民深受喜爱,在世界上找准自身的定位,就应当保留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并作出稳步创新,让世界对此表示认可。相反,国标舞若要在国内持续地发展下去,应当和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推陈出新,适应国内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学习中西方舞蹈独特的品质,体现其特色和优越性。中西文化在实际的碰撞中,需坚持求同存异,彰显和突出舞蹈文化独特的意识以及中国特色,借鉴西方国标舞的优秀成分,形成中国特有的风格。因此,国标舞理应将中西方文化元素进行融合。
五、结语
专业院校中,国标舞目前的开展状况仍有较多的障碍。然而,我们切不可忽略国标舞的内涵和本质,擅自摒弃其特点来对国标舞人才进行培养。因此,我们需对国标舞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化改革,形成更可靠、安定的课程框架体系,彰显独特的艺术性以及舞蹈特色,培育和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国标舞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谋,张海莉.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谢琴.国际标准舞欣赏与审美关系之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
(作者单位:四川工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