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2018-01-27 10:39田志华
祖国 2017年24期
关键词:平民化视角新闻报道

摘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闻专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众多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会更多地采用平民化视角,报道者在报道中会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来报道具体的新闻事件,在最后评论环节也会融入更多人情味。但我们必须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趋势,平民化视角的确可以使新闻报道更贴近百姓生活,但过度平民化可能会带来一些错误的观念,最终影响到新闻的客观性,对新闻舆论的方向带来误导。

关键词:新闻报道 平民化 视角 辩证看待

一、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概述

所谓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就是指新闻在报道过程中深入平民百姓生活,直接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再现和反映平民的日常生活。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在实践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选题的平民化、内容的生活化、语言的通俗化。

(一)选题的平民

从传播角度来说,受众最为关心的是与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信息,这种关系体现在职业、地域、文化等多个层次,受众在评价信息重要性的时候,往往会根据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来对信息进行分级别接收。这一传播规律直接会对新闻的选题产生直接影响,特别是媒体市场化以来,收视率和阅读量会直接影响媒体的经济效益,为了生存,国内很多传统媒体,特别是以往基本只刊登政府活动和政策调整的党报党媒,他们在新时代会更多的刊登一些对当地民众有直接吸引力的民生新闻,因为与政府官员慰问或会议相比,倘若这些慰问与会议对民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不大,那么民众会更关心民生新闻,即使民生新闻里大多都是漏水、暖气停工等这类琐事,因为这些琐事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更多的媒体在一些政策选题上,会更倾向于从百姓的角度入手,在“大多数人最关心最焦虑的问题”上选题,将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诉诸政府,在政府之间建立桥梁。

(二)内容的生活化

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在对政策类新闻进行报道时,倘若只干巴巴的用数字和理论来解读政策,那么受众是很难理解的,因为绝大部分民众并不是专家,其对理论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普遍是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的,只有将这些政策结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生活例子来举例解读政策变化。譬如华尔街日报体,就是先从能够和民众产生共鳴的个案入手,对个案进行描述化报道,从生活细节入手切入新闻事实,并时刻将新闻事实对个案的影响表现出来,以便于民众理解复杂枯燥的新闻事实。另一方面则是在已经非常生活化的民生新闻报道中采用鲜明个案归纳汇总的方式来传播新闻事实,用个案的真实生活来组成新闻事实。此外,当前许多新闻在报道一些节假日出行情况、自然灾害等与民生相关的新闻时,多会为民众提供有用的指导。

(三)语言的通俗化

语言的通俗化一般指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尽量使用当地百姓熟知的口语,避免使用过于书面化的语句,甚至个别新闻媒体结合本地情况推出了不少受人欢迎的方言地方方言新闻,比如杭州电视台推出的电视节目《阿六头说新闻》等节目,这些方言类节目会更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增强民众对新闻报道的亲近感,同时也可以便于一些不太能听懂普通话的当地民众获得新闻信息。另一方面,新闻语言的通俗化意味着新闻从业者要对所报道的素材进行语言的通俗化解读,如对枯燥的法律条文和数字等一些难以被普通大众理解的内容,要适度使用比喻和类比来使这些内容浅化,比如某种疾病“10%的发生几率”,就可以换为“每10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可能患病 ” 这样的语句。

二、平民化新闻报道潜在误区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虽然有许多显而易见的益处,但目前许多新闻媒体在具体操作环节却存在许多误区,具体来说主要集中在过度迎合民众和把关人的职责意识淡化两方面。

(一)过度迎合民众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意味着媒体在传播新闻上将民众放在重要位置,但一些媒体在平民化过程中错误理解了平民化视角,肤浅的认为受众喜欢什么就应该传播什么,将民众的需求简单化和庸俗化,大量传播明星名人丑闻、犯罪案件等黄色新闻,或者对一些本应进行关怀的突发意外进行猎奇型的报道。换言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并非去一味迎合民众,娱乐民众,新闻形式或许可以娱乐化,但内容应该是能够提高民众品味和智趣的。同时,由于民众中大部分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并没有多高,如果过度迎合民众思维,容易让新闻报道走向反智主义的极端,使新闻报道失去提升受众情趣与知识思想水平的功能。

(二)“把关人”的职责意识淡化

“把关人”概念最早由传播学的奠基人库尔特·勒温提出,他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们对采集、制作信息的各个环节和决策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对信息起着“过滤”的作用。这个理论应用到新闻报道中,就意味着新闻从业者在采编中虽然要尽量保持新闻的客观性,但要对新闻的内容进行理性的判断和处理,要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对事件和言语进行把关。而个别新闻媒体曲解了平民化视角这一概念,认为有言必录、有闻必录,错误理解了新闻客观性这一要求,不加筛选的将信息传播给受众,不加思考的传播一些可能会误导舆论走向的言论和事件,或者在传播黄色暴力凶杀等新闻时,不加掩饰和修补的传播现场内容,淡化了自身的“把关人”的职责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既要重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不断让新闻更加贴近平民百姓生活,更加亲民,为其提供生活服务,并在政府和民众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更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新闻源于群众,但却不能以普通群众的思维来报道新闻,要重视新闻在推动民众心智发展中的作用,守法合规报道,保护新闻当事人隐私,推动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田志华,本科,记者,孝义市广播电视台,研究方向: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民化视角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真实世界的寓言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