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在大学生消费观培育中的主导作用

2018-01-27 21:01张代宝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导作用高校大学生

摘 要: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成为消费观培育的主阵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培育;高校;主导作用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消费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未来的消费模式。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代社会,将日常生活的消费实践与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和理性的消费行为结合起来,是贯彻寓德育于生活的德育原则的根本要求。然而,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消费观培育过程中主导教育作用缺失。我们应该坚持以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消费观培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把消费观培育作为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使高校切实发挥大学生消费观培育的主阵地作用。

一、高校消费观培育的缺失

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高校课程体系中消费观教育内容的设置较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很难起到引导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目的,使得消费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传统的教育方式侧重于灌输和说教,缺乏理性的人文道德关怀与平等交流。在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并推崇消费观平等交流和自我培育的方式。过多地强调艰苦朴素,缺乏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和技能的培养,使得消费观教育内容缺少时代气息,没有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这既不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利于对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培养。

其次,从高校校园环境来看,有些高校对校园消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如今的大学已不是过去自成一统的象牙塔,而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极大的微观社区。当前校园环境整体而言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大学内功利色彩日益浓厚,大学与社会的距离越来越近。有的学生把大学生活看作是进入社会之前的实习地和练习场,热衷于拉人脉、混文凭,学习上追求“60分万岁”。高校校园消费文化存在追求时髦、互相攀比、奢侈浪费等失范现象,学校没有建立起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机制。

二、高校在大学生消费观培育中要发挥主导教育作用

针对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学校要广泛开展说理教育,及时化解学生的困惑,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

1.弘扬和培育先进消费文化,丰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开展消费观培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对于一些消费问题,比如怎么消费才算科学,消费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大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惑,因此,将消费观培育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体系之中,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绿色消费观、新型节俭消费观以及可持续消费观培育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养成环境自律的习惯。要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增加生態文明教育的相关内容,系统讲授循环经济、绿色消费、环保理念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使大学生提高对生态发展的认知,懂得生态发展的规律,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大学生消费观培育要以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依托,及时关注消费新趋势,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消费观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

2.开展理财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财商。财商是指人在经济社会里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的能力。高校开展理财教育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开设相关的理财课程或讲座,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于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增加财商教育内容,如理财学、消费经济学等相关课程。高校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理财知识时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实例,适当增加体验式活动课程,借助对大学生影响最深的一些事情以及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典型案例创设情境,进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和移情体验。第二,积极开展以投资、理财或消费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如举办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消费品鉴别与鉴赏等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大胆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提高自己的理财水平。学校可以采取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推动理财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理财机构和理财专家定期到学校开设理财课堂;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建立校外理财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理财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用劳动获得合法报酬。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要创新大学生理财教育的载体和方式,通过组织大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社会调查以及开展各种各样的生产劳动,如勤工助学、家务劳动、工厂劳动等活动,使大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以此增强大学生的切身体验和感悟,使其遵循理性、科学的消费观念。

3.优化校园消费环境,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首先,高校要增强校园环境文化育人的意识,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环境文化育人是指高校通过大学的人文景观、地域空间、建筑设施、文化氛围等教育学生的育人方式。高校应在校园的建筑文化、文化设施、人文景观、文化氛围中融入积极、向上、奉献、节约的元素,营造节约型校园的文化氛围。这样大学生每天都能够感受并体会到节约型校园的魅力与活力,这必将有助于对科学消费观的培育。高校还要优化资源配置,增设公共文化场所,增加图书馆藏书量,改善硬件设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满足学生的各项需要;另外还可以在校内合理布局方便学生购物的超市,强化校园服务学生的功能,为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日常生活用品,这是解决奢侈浪费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优化校园的消费氛围,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这样有利于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学校要突出健康消费活动专题,充分发挥各社团的积极作用,把科学的消费观念真正融入校园文化中。比如可以开展节约用水用电活动,成立各种爱心社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的评比与发放制度;在教学场所悬挂校训、名人名言、文明公约,加强对校园消费舆论的正确引导,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文明就餐活动,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积极开展比学习、比本领、比素质的活动,努力营造学习创造与适度消费的文化氛围,以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郝文斌,任雅媛.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培育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

[2]陆召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4).

基金项目:2016年山东省社科联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研究”(课题编号:16-ZX-GJ-11);山东财经大学2017年学生工作科研重点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代宝(1972— ),山东临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文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导作用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地方人大怎样发挥立法主导作用
大学生之歌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地方人大进一步发挥立法主导作用的思考
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