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戏剧”元素 演绎“生本”课堂

2018-01-27 16:18徐万雄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文点题周长

徐万雄

戏剧之所以吸引观看者,是因为戏剧蕴藏着铺陈式的感官冲突,这些冲突往往预留着错与对、是与非的思维空间,让观看者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参与猜疑、分析、辨别和感悟。这样深度的架构,如果能呈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历程将更加主动、愉悦。

一、以剧之“情”,串联课堂,调动学欲

戏剧的情节跌宕起伏,情节的发展布满悬疑。如果将戏剧的这种情节结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把课堂的学习内容与资源通过情节架构串联起来,整合成一段段“戏剧式”的学习情境,小学数学课堂将会迸发出不一样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对于小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课,可以围绕“圆的周长指什么”“如何量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如何拓展应用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等问题设计诸如“圆与正方形的相遇”“圓买衣服”“圆和正方形走亲戚”“圆的本事”等既有生活情趣又融合知识要点的数学情境。这样的情节架构,会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认知体验,让学生在亲切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课堂学习。

二、以剧之“外”,聚焦课堂 ,激活学思

戏剧往往会有意外的发展,特别是在人们习惯用定向思维去推测时,结果往往出乎意料,这无形中给人们的惯性思维一个强有力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人们的思维会出现跳跃性的改变。将这样的思维历练过程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用意外之疑吸引学生聚焦课堂,学生的思维将很容易被激活,并得到更大的拓展。因此,我们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突发设疑,让学生的思考点有一个提升,思维有一个跳跃。如对于《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我们可以在课前准备一张猪八戒的图片,上课时让一个学生上前去描述图片的特征,其他学生不能看图片,而是通过这个学生描述的特征猜图片上的人物。等到学生找到答案时,教师可话锋一转: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确呢?生活中有对特征的描述,数学中也有,比如长方形,你们都能从图形中找到它,但如果让你们像描述猪八戒的特征那样,把它的特征描述出来,让别人一下就能猜到它是长方形,该怎么描述呢?这样的突发设疑,自然能瞬间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课堂上来,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探究,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以剧之“矛”,发散课堂,提升学能

戏剧的“矛盾”其实是具有辩证性的,不同的角度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最终都会归结于戏剧的主题。小学数学课堂也一样,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有认知上的冲突,需要我们通过探究、辩证来发散课堂学习,回归知识内涵,并应用这种深刻的理解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习的能力。如对于《圆的周长》一课,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具有冲突性的问题情境:小文和小明进行比赛,小文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小明沿着圆形的路线跑,结果小明得了第一名,小文看到小明获胜,心里很不服气,他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比赛公平不公平,这就需要进行辩证,而辩证的焦点最终还是会落到“小文和小明跑的路线是否一样长”上。由于小文跑的路线是正方形周长,小明跑的路线是圆的周长,因此,需要辩证探究的问题自然就转换到正方形周长与圆的周长的计算与比较上。这种由冲突引发的具有辩证性的问题,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四、以剧之“局”,回味课堂,引发学悟

经历了情节发展,戏剧的结局大多会预留所要提升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是简单的总结点题,它常常具有一定的反思性和拓展性,让观众意犹未尽,遐思不断,对主题的理解也在这样的后续思考中更加深刻。小学数学课堂的常规做法本来也有总结点题的环节,但很多教师往往不太重视,通常以“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或用一段总结性的语言来总结点题。其实,小学数学课堂的总结也可以像戏剧一样,用一个预留想象空间和思维深度的隐性问题来帮助学生反思课堂学习的过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深层理解。如对于《圆的初步认识》一课,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点题:“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路面的井盖都是圆形的,为什么要把井盖设计成圆形的呢?它的依据是什么?如果让你根据路面的下水道口做一个井盖的平面图形设计,你要先掌握哪些数据?怎么来画出这个井盖的平面图形?”这样的总结点题,既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反思和觉悟,又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融入生活实际,使数学真实地回归到生活当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文点题周长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天门石
鲤鱼跳龙门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巧算周长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周长小诊所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