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高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南宁学院整合泰语和轨道交通专业知识,形成了“泰语+轨道交通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特色课程。这对培养既具有泰国语言文化知识,又具有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拓宽毕业生就业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泰语;轨道交通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一、“泰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
近年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不断推进。具备基本的泰语交际能力和轨道学科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泰语进行轨道专业操作,是“一带一路”对“泰语+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
二、我校“外语+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校原有的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其中,专业口径过于狭窄,课程体系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创新与实践能力薄弱,无法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我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整合泰语和轨道交通专业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泰语基础课程与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在“泰语+轨道交通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有益探索,提出适应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泰语+轨道交通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1.将泰国人文通识课程融入轨道交通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借鉴“人文科学数学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化”的指导方针,我校要培养中泰高速铁路合作建设需要的“泰语+轨道交通专业”复合型人才,应将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与泰国文化知识相结合。(1)整合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泰国人文知识。其次,贴近轨道交通专业的工作实际,增加铁路简介、铁路技术操作说明、信号维修指南等方面的实用素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与专业结合的课堂教学环境。课程增加内容如下。“一带一路”相关内容:1节讲解课,1节口语讨论课;“一带一路民心相通”:1节讲解课,1节口语讨论课;中泰关系发展历史:1节讲解课,1节口语讨论课;泰国的交通系统:0.5节讲解课,0.5节口语讨论课;中泰铁路合作现状与发展:1节讲解课,1节口语讨论课;中泰合作铁路的线路工程、轨道结构:0.5节讲解课,0.5节口语讨论课;国际标准、铁路技术操作、轨道信号维护指南:1节讲解课,1节口语讨论课;中泰合作铁路的车辆、通信、信号:1节讲解课,1节口语讨论课;中泰合作铁路的运营组织、客运服务:2节讲解课,2节口语讨论课;中泰铁路合作发展的战略意义:1节讲解课,1节口语讨论课。(2)运用交际语言教学法,凸显泰语课程的交际性;运用实践教学法,凸显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情境教学环节。比如,在铁路车辆章节中,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用泰语询问、解释、作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泰语日常交际训练融入实践教学。(1)泰语日常交际训練。在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环节。比如,在列车上与旅客进行日常交流,解析轨道交通设备仪器专有名词,交流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的含义。同时,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的培养,把泰国礼仪、泰国人文风俗及泰语学习融入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交流和服务中去。(2)建设“泰语+轨道交通专业”自学学习平台。将课程有关资料如轨道专业参考资料、铁路系统泰语词汇、中泰铁路发展最新资讯等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共享给学生。学生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心得。另外,教师指导学生成立轨道交通泰语兴趣小组,让其研究和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进一步完善“测试+平时表现”的考评机制。课程考评标准尽量细化到轨道专业知识点,如轨道施工分工、列车服务等,让学生分饰不同的角色,用泰语进行沟通交流,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考评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结语
“泰语+轨道交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我校对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整体优化,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外语专业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在“一带一路”全面开启及中泰铁路合作项目率先启动的背景下,培养“泰语+轨道交通专业”复合型人才,对于拓宽我校轨道交通专业学生的就业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靖杨萍,亓文涛.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
[2]祝夷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
注:南宁学院2016年教学改革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具备泰语素养的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6XJJG12)。
作者简介:郭璐汕(1988— ),广西梧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泰语言文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