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语人才的中文素养反观高校泰语教育

2021-11-27 20:04吴晓丽
绿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泰语泰国人才

吴晓丽

(西南林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中国的泰语教育发展历程已久,老一辈泰语教育工作者为我国小语种教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泰两国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且日益频繁,中泰文化与价值观的交流与碰撞日益增多,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接触外来思想文化的前沿,高校泰语教育面临着更多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与磨砺。泰语人才的特殊学习环境容易造成泰语人才对中国语言文化认知偏离与忽视,高校泰语教育对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的培养方面也面临更多挑战[1]。尤其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在“新文科”理念浪潮的推动下,培养出更多站稳中国立场、具有中国情怀、创新型泰语人才,对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重要意义[2]。

2 中文素养对泰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2.1 坚定泰语人才的文化自信,树立泰语人才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加强泰语人才汉语水平的培养,还要引导泰语人才系统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发展与传承,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意义、作用与地位。从而建立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泰语人才的文化自信,熏陶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泰语人才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3]。

2.2 提升泰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中国文化输出

高校泰语人才是中泰之间交流与合作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纽带与桥梁,更是体现中国价值与智慧、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建设下中泰合作与交流取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也需要更多具备较好中文素养的泰语人才,既能理解与包容泰国文化,又能在掌握泰国文化和了解泰国民族心态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和中国方案准确地传达。

2.3 优化泰语人才培养,打造新时代泰语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

新形势泰语人才的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以“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为核心能力,要以人才的长期发展为导向,跳出狭隘的高等教育就是单纯的专业教育的理念,注重泰语人才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培养,有效提高泰语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提升泰语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打造新时代泰语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4]。

2.4 积淀汉语言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泰语学习效率

乔姆斯基语言先天论认为,母语是一切外语的基础。众多学者们经过研究和实验也证明,成熟的母语思维对学习外语有促进作用[5]。母语的水平往往能决定外语在语言表达、翻译、写作和阅读理解方面的水平。而中泰语言、文化、文学、历史、人文等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必定会通过对比来实施教学,便于学生理解,以达最佳教学效果。利用好学习和教学方法,深厚的中文素养不仅不会干扰学生的泰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反而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泰语学习和教学效率。

3 高校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缺乏的主要表现

3.1 社会基本价值观的迷失

长期的泰语学习,泰语人才或多或少都会被打上“泰国化”的烙印。无论是在中国老师的泰国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中,还是在“3+1”联合培养模式下赴泰学习的一年中,泰语人才都会间接或直接地受到泰国思潮的影响。泰语人才对泰国文化思想的学习和了解毋庸置疑,但是也往往容易产生价值取向的偏离,拿泰国好的一面来对比中国不理想的一面的现象也不少见,有的甚至于忽视和摒弃中国优秀传统道德观等等,后果往往得不偿失。

3.2 语文水平的下降

当代高校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缺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泰语人才语文水平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3.2.1 阅读量减少,提取信息能力减弱

笔者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2011级至2016级6届233名泰语毕业生口头调查,大学四年阅读50本(篇)以上中国文学作品或者学术论文的,仅有20人,仅占学生总人数的8.6%,且人数随年级逐级递减,分别是2011级7人,2012级5人,2013级4人,2014级3人,2015级2人,2016级仅1人。这个数据虽然不能代表所有高校泰语人才的情况,但是能直观地反映出泰语人才的阅读量锐减这一事实。而在日常的教学和测验中,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方面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往往是理解肤浅或者理解偏误,不能正确利用有效信息。

3.2.2 翻译水平下降

由于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不足,导致学生不能深刻理解中泰文化,在中泰翻译中,大多数只能完成“词对词”的翻译,达不到“信达雅”的翻译水平,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3.2.3 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

泰语人才缺乏中文素养,在与泰国文化进行互动和交流时,阻碍了中国声音和中国文化正确和深刻的传达,可能会造成泰国对中国的理解偏误,影响中泰之间交流与合作顺利进行。

3.2.4 文章写作能力降低

中文素养的严重退化,导致泰语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欠缺,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题目无论是相关中泰翻译、文学文化,还是中泰社会,大多数泰语学生中文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和词藻的华丽程度都有待于提升。

4 高校泰语人才缺乏中文素养的主要原因

4.1 泰语人才培养理念不清晰

目前,各个高校的泰语人才培养都力求培养复合型泰语人才。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基础,这里的语言包括泰语和中文,否则就失去了人才培养的意义。但是很少有高校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认为只要把泰语和泰国文化学精,再加上一个其他专业,就是复合型人才。但是语言和文化的输出是双向的,泰语人才必须具备泰语表达能力,又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各高校应当理清培养定位和培养理念,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泰语人才重视中文素养对泰语学习和“成人”的重要性。

4.2 课程设置中中国文化类的课程少

大多数高校的泰语教育都是零起点教育,泰语专业教学和学习任务艰巨繁重。泰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与中国文化类相关的课程除了大学语文是必修课程,其他都是选修课,而且种类较少,很难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化对泰语人才的重要性。

4.3 泰语教材中缺少中国元素的内容

长期以来,为了让泰语人才学习到纯正和准确的泰语,真正的感受泰国文化,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中,都是以强调泰国元素为主,导入中国元素的内容较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是以灌输泰国思想文化为主。因此,限制了对泰语人才中国元素的教育。

5 加强高校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的措施

5.1 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的培养,要从实践入手

一是利用各种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导入中国文化教育。比如,东南亚文化艺术节、泰国文化节及其他中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导入中国元素,激发泰语人才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6]。二是鼓励学生参加中华优秀文化知识竞赛和泰语演讲比赛,“以赛促学”,奠定泰语人才的中文知识,促进泰语人才语言文化的学习与交流。三是开展泰语人才赴泰留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对即将赴泰留学的泰语人才进行人身和思想安全方面的教育与指导,树立泰语人才文化安全意识。

5.2 提升泰语教师中文素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泰语学生的引路人。高校泰语教师应自觉加强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主动将中国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只有自身中文素养过硬,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达到立德树人和知识输出的目的。

5.3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泰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对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的培养,仅靠学时不多的中国文化类课程是不够的,而短时间内要改变中国文化类学时少和教材中缺少中国元素的现状也不切实际。通过中泰语言文化对比实施教学,以改变一味灌输泰国语言文化,达到优化泰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失为增加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7]。

5.4 泰语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中国文化类课程设置

重视中文素养在泰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高中国文化类课程的比例[8],给泰语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学习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对泰国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5.5 选择合适的教材,有效利用泰语教材中的信息

在泰语教材的选用中,要注意教材内容是否加入了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切忌使用诋毁中国文化理念的教材[9]。同时,教学中要有效利用教材信息,在学习泰国文化的同时,也注意巩固泰语人才的中文素养。

5.6 完善德育素质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目前,泰语教育对泰人才的评价更注重泰语水平,而忽视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的评价。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感、认同中国文化,中泰交流中坚定中国立场、维护中国利益且能够为中国发声,做为新文科背景下泰语教育评价考核的指标之一[10]。

6 结语

泰语人才中文素养的培养对泰语人才泰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树立泰语人才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泰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在中泰“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文科”理念的推动下,高校泰语专业必须加强泰语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有中文素养过硬的复合型泰语人才,方能在国际舞台上坚定中国立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传播中华文化、表达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11]。

猜你喜欢
泰语泰国人才
人才云
泰国的“验胆美食”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说一说汉语的“亲戚”
泰国的中秋节
高校泰语演讲赛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
浅析提高泰语阅读技能之我见
毛遂自荐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