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学校园是教师培育人才、学生成长的场所。将中学校园的安全问题总结为几种基本类型更有利于我们的分析。本文从原因入手,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主张树立协同治理与防范为主的理念。全社会要共同关注校园安全问题;学校要创新工作理念,积极采取各种举措保障切实有效的四个意识的教育工作,要设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政府要为中学生校园安全建设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学生 中学校园 安全
作者简介:侯孟尧,新乡市一中,研究方向:法律。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1.218
近些年来,一些中学校园里发生的安全事故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它们严重影响了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与成长,甚至影响着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和规划。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不得不在这些事实面前思考,应当怎样认识这些问题,是什么导致了校园里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安全问题?笔者尝试对此进行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引起更多师生的关注。
一、中学校园的安全问题分类及特点
中学校园是教师培育人才、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政府、社会、家庭极为关注的地方。我国历来重视中学校园的安全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发生各种问题。但近些年来,中学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中学校园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不同类型的安全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要牢牢抓住问题这个“的”,才能为“矢”发挥作用提供前提和基础。
“2007年初,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在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自杀占5.36%,自然灾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據此,我们可以将中学校园的安全问题归为九大类,分别是:溺水事故、交通事故、打架斗殴、校园伤害、投毒中毒、踩踏事件、学生自杀、自然灾害以及其他意外事故。为便于分析,我们将这九大类安全问题总结为五种基本类型。
首先是意外事故类的安全问题。此类问题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溺水事故等。意外类安全事故主要是指因为自己或者他人的不小心而造成的安全问题。这类事故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主要起因是因为他人或者自己的不小心,而不是故意让人受到伤害。比如,每年暑假期间,一些中学生总是喜欢结伴到湖边、水库或者河边等地方,不顾警示标志的提醒,下水游泳。第二,此类事故的致死率、致残率往往很高。无论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还是溺水事故,它们一旦发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往往会酿成家庭的悲剧。第三,处理此类事故的效果不如预防此类事故的效果好。如果中学生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不抱有这种侥幸的心理,不去危险场所,不做危险行动,就会产生较好的自我保护效果,从而远离危险的状态。
其次是故意致人伤亡的安全问题。此类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校园伤害、打架斗殴、校园犯罪等。这类安全问题主要是在校园内或者校园附近,一些教师、学生、社会人员等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采用过激的、不道德的甚至违法的方式,对他人造成身体上的、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或者财产上的伤害。这类安全问题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这类安全问题的起因必须是一些人的蓄意、故意。一些在校的中学生为了保持自己重义气的形象、或是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对同学进行打击报复,欺辱、殴打自己认为的“敌人”。第二,这类安全问题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成长的中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上种种行为的不良影响,容易受到影视作品中一些人物的影响,做出一些违背校规校纪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解决这类安全问题与社会环境的净化具有很大的关系。第三,这类安全问题不同于一般的违法犯罪,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特殊性。如果造成这种安全问题的是学生,那么处罚的手段一定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员,处罚的形式也是以教育为主、以惩戒为辅,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再次是校园公共安全问题,主要是指突发性校园公共安全问题。该类社会问题是指在中学校园内发生的各种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各种安全问题。与意外安全事故、故意伤害问题相比,中学校园公共安全问题关系更多人的安全。比如曾在福建南平市某学校门口发生的男子手持凶器残杀学生的事件,当场就造成多人伤亡的事件。此外,中学校园里发生的食品公共安全问题也令人痛心,致使学生食物中毒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因此,校园公共安全问题影响的人数更多,影响的范围更大,造成损失也比较严重。
另外还有中学生自杀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三种特征:第一,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压力,受到了学业、感情、家庭生活等综合作用。第二,自杀前有较大的反常行为,如果此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帮助,就会及时遏制自己结束生命的想法。第三,极端情况下中学生的自杀行为会引起一定的连锁反应,即“连环自杀”现象。
最后是因火山、地震、洪涝灾害、海啸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这类安全问题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灾害的发生往会造成较大的恐慌,致使中学生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有效的自救而加剧悲剧的发生,汶川大地震就是典型案例。
二、造成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类型化分析,可以发现,我们的中学校园并不安全,我们中学生生活在各种安全隐患之下。那么,这些安全问题为什么在当代如此严峻,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
其一,社会经济的发展致使各种隐藏在校园中的或者校园附近的安全风险逐步摆脱限制性因素而逐渐显露出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享受到了更加科技化的授课方式。许多农村中学也在各级政府的补贴下,增加新设备、新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学生也开始渐渐被置于因各种大功率设备消耗引发的火灾等危险隐患之中。另外,许多学校对电子化产品只注重引进、使用以及推动学生学习的效果上,不重视电子设备的保养,忽视了因电子设备而引发的危险。endprint
其二,社会生活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学校园虽然是相对独立的,学校一般也会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将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尽量限制在校园内。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社会环境对中学生产生影响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对学生造成的渗透力也不断增强。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不仅有着提高学习效率的优势,还有着影响中学生各种价值观形成的不利之处。这种影响在一个人成长的阶段是持久的,也是深刻的,极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同样也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发展前途。
其三,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自救意识还比较欠缺。中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就是升学。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评价标准单一的氛围中。中学生养成了凡事儿讲成绩,凡事儿比成绩,养成了凡是“与升学考试无关的科目都要让位与其它课程”的态度。更不用说安全意识教育课、规则意识教育课等等。学校举办的一些相关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基本上是以开讲座或领导讲话的形式进行的。
其四,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不断侵蚀着中学校园。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中学生遭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为显成熟,往往具有抽烟、喝酒、早恋的行为,他们不把自己的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业上,而是模仿一些社会不良人士的言行举止,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其次是学校的老师也遭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尤其是个别一些老师,早已忘掉自己教书育人的基本操守,饱受权钱思想的影响。甚至一些老师还直接对学生实施侵害,包括性侵、打骂体罚学生、用经济惩罚金的方式变相敛钱等等;最后是学生家长也遭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让自己的孩子在无形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使孩子在中学校园里也重复同样的语言、行为,这也加剧了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发展。
三、解决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方法思考
根据前两部分的论述,可以发现,解决中学校园的安全问题,不能將所有的责任都强加给学校等任何一方,需要建立一套协作运行的制度。这是因为对中学生造成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解决中学校园的安全问题还要树立“事前防范为主”的理念,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安全问题发生后的全力修补上,而应该更重视问题发生之前的各种防范措施上。具体的应对办法如下:
(一)中学校园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学校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共同体中的一员。因此,让学校担负起所有的安全责任,是不科学的。它需要家校共育、校社合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传播正能量,不能用社会上各种负面的教材让孩子的双眼带上一层“黑灰色的眼镜片”,要以身作则的带领孩子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政府各相关部门要为中学校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孩子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成长,要重点治理学校周边的治安,要重点监督校园周边店铺的规范化经营状况,不让孩子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要在校园周围设置专门的交警工作点,防范有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学校作为学生的直接责任者,更要担负起各项责任,把安全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的主管部门也要把安全工作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可以尝试使用安全问题的“一票否决制”。学校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对校园内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排查,要明确“在安全问题上无论多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的工作态度。
(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学生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自救意识是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切入点。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四个意识专门进行排课、授课,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切实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意义。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得少于一个小时的有关四种意识教育课。要制定措施保障课堂的效果,要通过演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与重视程度,不能流于形式,能让学生切切实实的学到与安全相关的各种知识、学到危险来临时自救的方式与方法,。
学校还应该根据需求,设立心理工作室。学生的身体会感冒,需要医疗工作室,同样,学生的心理会“感冒”,如果不及时疏导,“感冒”慢慢就会发展成“癌症”,会把学生推向崩溃的边缘。大量的事实表明,当下学校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仍然缺乏足够的关注。今后,学校应该在人才引进、政策等各方面保障心理咨询师、心理教育健康工作者入驻学校,或者鼓励本校的老师进修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资助他们考取心理咨询师,并支持他们积极开辟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三)政府要加强中学校园安全的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学校园的安全工作不仅需要社会、学校的关注,不仅需要各种意识的培养与形成,不仅需要环境的建设,更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制定出有效的制度。在出现与安全相关的问题时,相关部门能够做到有制度可依,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而不至于陷入到恐慌的状态中。
注释:
校园安全事故案例.http://www.tagxqedu.com/show.asp?id=9039.访问日期:2017年7月3日.
参考文献:
[1]刘代琼.民族地区中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思考.四川师范大学.2010.
[2]顾春钰.中学校园安全管理之我见.都市家教月刊.2013(7).
[3]张晓玲.中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新课程学习.2015(1).
[4]曾志成.例谈如何预防中学生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课程教育研究.2015(14).
[5]龙健.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策略研究.科技研究.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