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文章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真实再现了美国20世纪“爵士时代”的生活风貌。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主题的梳理和分析,结合“美国梦”起源、演变、追求精神回归到追求物质化的偏离,剖析美国梦终将破碎的必然性,并对我国建设“中国梦”提出相应的一些启示和思考方向。
【关键词】美国梦 破碎 必然性 中国梦
一、美国梦的起源与演变
美国梦是美国社会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现象。美国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移民时期。从新大陆被发现,殖民者就以探险的名义开始了殖民运动。1776年,在美国摆脱了英国异地统治后,由13个殖民地代表和开国领袖们签署的《美国独立宣言》进一步体现了“美国梦”的精神:“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在这一时期,美国梦指的是在这块新大陆上,无论出身、社会地位,人人平等,每个人只要努力奋斗,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个人梦想。20世纪20年代,由于美国领土的扩张和工业的发展,涌现出许许多多的百万富翁,例如爱迪生凭着自己的发明建立了自己的电气公司,从贫困潦倒的学徒到百万富翁的富兰克林,钢铁大王安德鲁,洛克菲洛的石油王国,这些人都成为清教徒通过勤俭节约、努力奋斗实现美国梦的典范。
但在盖茨比的时代,原始的美国梦所依托的社会条件已经不复存在,甚至与事实相悖。一战后,经济与商业的迅速发展使美国进入了经济空前繁荣,物欲横流的时代。而与之相反,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极度匮乏。物质的丰富和精神的空虚使得原先的美国梦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向往这种纸醉金迷,光鲜浮华的生活,传统的宗教信仰、道德、理想逐渐从人们心目中淡化,追求奢华和享受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此时战后的世界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神明统统死光,所有的战争都已打完,所有的信念全部动摇。”
二、盖茨比的“美国梦”
盖茨比对金钱和爱情的追求构建了他的美国梦。盖茨比出身卑微,但却是一个有着雄心抱负的青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曾将自己原来的名字Gatz改名为Gatsby,意为“上帝之子”,由此可见盖茨比的雄心抱负。此外他还是一个有着自己严格的作息时间,做事有条不紊的青年,在《牛仔卡西迪》的封底上写着他的富兰克林式的时间表:不要浪费时间去沙夫特家;不再吸烟或嚼烟;每隔一天洗澡;每周读有益的书或杂志一册;每周储蓄3元;对父母更加体贴。虽然生活在醉生梦死的享乐主義时代,盖茨比却尤为努力,在他梦想的计划中,财富梦是第一步。因而,盖茨比从欧洲战场回国首先要做的就是积累财富。为此,他不惜吃苦受罪,不惜违法走私贩酒,与黑帮大佬麦尔·沃尔夫山姆结交,此时盖茨比的美国梦已经脱离道德的束缚,被金钱和享乐主义所迷惑,最终他赢得了大量的财富。
在获取大量财富之后,盖茨比极力模仿上流社会人士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盖茨比通过不断举行派对,夜夜纵乐的方式,希望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进而吸引自己梦寐以求的女神黛西的注意,最终实现抱得美人归的梦想。盖茨比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能通过财富重新获得自己曾经失去的爱情和爱人黛西。盖茨比将黛西当成真善美的化身,当成必生的追求。但是黛西却仅仅是个空有着美丽外壳的拜金女,是个以金钱消费和享乐为人生目标的资产阶级小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使之内心尤为空虚冷漠。她知道盖茨比出身贫寒,但是当她看到当年的穷小子变成今日拥有豪宅、豪车和各种高级美丽的衬衫的富豪时,她暴露了自己拜金主义的本质,选择了旧情复燃,但是盖茨比并不知道这种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爱情是摇摇欲坠的。盖茨比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虚无缥缈的幻影,因此他耗尽情感和金钱,用尽方法和手段,最终得到的仅是梦想的破碎。
三、盖茨比“美国梦”破碎的必然性
盖茨比用生命的代价揭示了美国梦虚伪的嘴脸,盖茨比没能看清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没能看清楚他周围熟悉的人,一直用他的富兰克林式天真的思想单纯地幻想周围的人和物,殊不知在这个险恶、拜金、腐朽的社会中,这种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谎言显得多么苍白无力,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碎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实属必然。
1.盖茨比的梦想与现实格格不入。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一战过后大发战争财,进入了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们对名利地位的追求胜过了一切。而盖茨比在获得物质方面的成功后,他的精神状态却仍然停留在少年时期那种纯净的虚幻世界,认为只要奋斗获得财富就能实现个人的梦想,但是现实的世界并非如此,现实的社会更加残酷、冷漠。他所追求的爱情梦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而盖茨比却盲目信仰金钱的力量,没有看清黛西的虚伪、拜金、冷漠无情的本性,而黛西光鲜靓丽的外表掩盖下的低俗本性也正是当时美国社会经济发达、繁荣表象掩盖下的拜金、冷漠、自私、无情、堕落的美国社会道德现状的写照,盖茨比对虚幻缥缈的爱情梦的盲目追求注定了他生命的悲剧。当盖茨比义无反顾地为他的爱情替黛西承担一切时,黛西却与汤姆一同谋算将盖茨比作为替罪羊。在盖茨比的葬礼中,黛西始终没有出席,而是与丈夫汤姆一同去欧洲旅游,盖茨比的爱情梦彻底破碎。盖茨比将自己天真的美国梦置于残酷无情的社会中,梦想的破碎是必然的。
2.阶级鸿沟与生俱来,盖茨比无法改变。文中黛西势利地选择了汤姆作为自己的大靠山,即使汤姆在外有情人,她依然选择忍气吞声,这是为了维持汤姆所代表的上流社会的裙带关系,为了维持她奢靡的上流生活和社会地位。而盖茨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即使盖茨比通过各种手段和努力是自己变得富有,但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有着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的国家,还是改变不了别人对他歧视的目光。所以,在盖茨比获得大量财富之后,极力模仿上层社会的生活和奢靡的消费方式,对尼克编造自己的过去和在牛津大学的教育经历,就是为了掩饰自己卑微的出身。后来汤姆揭露了盖茨比靠贩卖私酒和赌博成为暴发户,黛西则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深爱自己的盖茨比,马上与盖茨比划清界限,在黛西看来靠自己白手起家成为暴发户的盖茨比远远比不上社会根基深厚的汤姆能给她带来安稳和上流社会地位,因此她与汤姆站在了一起。在阶级观念深入人心的美国社会,金钱并不是万能的,盖茨比在宴会中能与无数社会名流打交道,但是并不能融入他们,他出身社会底层的身份使他不被上层社会人士接受。因此,美国社会富裕阶层与贫困阶层的鸿沟、矛盾冲突,也是盖茨比的美国梦必然破碎的重要原因。endprint
3.盖茨比的美国梦破碎的主观因素。盖茨比个人书房里,藏书丰富,给人书香门第、学问渊博的视觉效果,但是对于这些书盖茨比从未翻阅过,这些堆砌的书籍仅仅是为了满足他幻想跻身于上流社会的虚荣心,他并未与书本中的思想发生碰撞,他的谈吐依然拘谨僵硬,知识见地依然是原先的荒芜状态,这也是他个人缺乏明辨是非、审时度势能力的重要原因。他宴请的这些社会上流人士中,有些不认识他的名字,有些带着鄙夷之意对他的隐私窃窃私语,而他却将这些人视为座上贵客。在斯隆夫人假意宴请他到家里做客时,他不会察言观色,没有看出这些人的不怀好意与鄙夷,结果出现被人甩掉的尴尬局面。他的交友不慎、无法洞察世事变化和人事无常都与他个人的素质并未真正提高有关,盖茨比的主观因素也造成了他美国梦的破碎。
四、“美国梦”对“中国梦”的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个人富裕,并不在乎群体之间的和谐融洽,不关心社会各阶层的鸿沟差距和摩擦冲突,长期推行种族歧视,因此美国社会的阶级鸿沟观念一直深入人心,不断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使得社会各阶层冲突摩擦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使得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梦更加虚无缥缈。而中国梦则包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三个层面,社会中的各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也是中国梦的直接受益人。因此中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夢,这样的中国梦相比于美国梦更加体恤人民大众,更能团结社会中各族人民,更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国家梦想。
2.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准则,让机会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中,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因素对一个人的前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样的社会身份代际的继承性阻碍着社会阶层的流动,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美国高收入父母拥有的有利地位大约有一半会传给下一代,这也造成了社会贫富收入差距加大,是社会阶层矛盾加深的重要原因。在中国现今仍有富二代和官二代的字眼,官场上仍然有任人唯亲的现象,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矛盾冲突加剧、贫富差距加大的根源,因此国家只有立足于公平公正的理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才能使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得以早日实现。
3.加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盖茨比的美国梦之所以破碎,与那个年代美国特定的社会环境有着必然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都建立在金钱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充斥着冷漠、自私、利益,这时候的美国梦破碎也是必然的。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中国更需要注重宣扬中华传统美德,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尊老爱幼、宽容待人、律己修身等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让社会充满人间的温情,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使中国梦早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Thomas Doherty.The Great Gatsby[J].Film Reviews.Cineaste, 2013.
[2]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姚乃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孙红梅.从“变化”的视角解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J].芒种文学,2013(436).
[4]江畅.中国梦与美国梦之比较[J].江汉论坛,2014.
[5]美国梦的衰落:你的父母是谁在今天的美国更重要[OL].沃顿知识在线,2012.
作者简介: 陈秋圻(1992-),女,瑶族,广西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