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阅读障碍

2018-01-27 00:53李驰
公务员文萃 2018年1期
关键词:阅读障碍语音速度

李驰

“文字是語言的图像形式,语言远早于文字出现。而不管语言还是文字,都是编码形式,我们阅读到的,是其背后的信息。”

我不记得具体是在什么时候,但应该是长大以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个阅读障碍者。而一旦有了某种怀疑,略微擦边的证据也变得可信起来,好比星座理论,你不可能符合自己星座所有特征描述,有那么几项对上了便可能深信不疑。

现在把自己称作某综合征患者是太容易的事情,似乎每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负面性格都可以对应一种命名。而我给自己的诊断并不算是科学的严格判断,却也尽量避免了给自己对号入座找借口的可能性,只是陈述了一些状态:阅读速度慢、阅读时注意力涣散、理解力差。

阅读障碍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EuropePMC数据库里一篇相关论文的定义:阅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失调现象,其特征是词语识别缓慢和不准确。

神经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证实,阅读障碍的特点是正常的左半球语言网络机能障碍,也涉及脑白质的异常发展。对阅读经验的研究表明,阅读障碍更像是很多神经异常的原因而非结果。目前六个易患的候选基因已被确认,而且证据显示基因会与环境相互作用。

在NHK纪录片《疾病的起源——阅读障碍症》中,几位受访者阅读障碍的情况十分严重:25岁的建筑师没法正常阅读,听写能力也极差;而侏罗纪公园背后的技术支持,一位研究恐龙的资深教授甚至读不懂学生提交的论文(那他怎么混上教授的……),需要手工输入到电脑里用语音读出来才行。

片中进行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显示,人们阅读时,文字经视网膜首先刺激视觉皮层,再传至颞叶的39、40区,转换为声音信息,接下来的过程与我们听到语音时的处理过程相同,经过语言中枢,我们最终明白了这个词句的意思。这个复杂的过程可以说是阅读的本质了。

而对比显示,阅读障碍症者的大脑39、40区在阅读文字时活动较弱,这使文字难以转变为语音再加以理解。这个关键的39、40区是用来比对和综合处理多种感官信息的高级区域,人类在约25万年前进化出了这一区域,以满足使用石器时,观察调整手指的力量精确砸击动物骨头的需求。我们目前在阅读时所用到的其实是非常古老的区域了,也就是说,人类的大脑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于理解文字的区域,人类进化没有赶上文字的发展。

读了半天,根本没搞懂

说回到我自身,如此看来我并不是阅读障碍症患者:我完全可以把书上的文字转化成脑子里的语音来默读和理解。而我自认为的障碍其实更像是一种焦虑,对于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之间抉择的焦虑。

分享我自己的一个经历。高中时有次两节语文课连堂,老师带我们到学校图书馆自由挑书看,我跟两个哥们儿相约各拿一本川端康成的《雪国》。起初我按照惯常的方式,目光追随着文字,逐字在心里读出来,这样默读的速度与朗读相当,甚至还更慢一些,因为注意力过多集中在文字本身上,句子在心里读顺溜了,但意思却没有获得,还要翻回头再读。

没过一会儿,我就留意到他俩比我翻页的频率快很多,左侧已读的厚度也迅速累加。这给了我很大的压迫感,我决定提速追赶,相应的策略是:1.目光扫描和内心声音的速度加快;2.没读懂的句子也就不求甚解了统统略过。结果事与愿违,在这一个半小时内,他们俩一个早早读完了,另一个也基本读完,而我只读了不到一半,而且几乎没看懂,根本没搞清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

“略过那些没读懂的”这个念头本身使我分心,在文字囫囵涌入时,我还在焦灼是否要翻回去把之前没懂的一个细节看清再说,这样便损失了更多信息,如此往复。

这背后有个重要问题,即阅读的方式和习惯。我似乎不具备略读的能力,或是说很薄弱。我采访了两位能够做到一目十行的朋友,shiyi和污老师,他们表示在阅读时脑中依旧是有语音存在的,只不过这个语音并不对应原文。“我感觉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读,不是朗读的速度,而是会自动抓中心意思来读”,shiyi这样告诉我,“阅读好像本来就不是每一个字都看完的。”如此看来我跟他们的区别在于观看的方式。

我也有很轻松的阅读体验

“研表究明,汉字的序顺并不一定能影阅响读,事证实明了也许你当看完这话句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关与读速阅有度?有与子长短句关。”这是shiyi发给我的《汉字的顺序不一定影响阅读》一文开头引自网络的两句话,其中的字序被打乱,但这似乎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

此文试图说明,经验使我们对于一些常用的词句产生固有概念,即语言习惯,这能够让我们在将文字转化为语音之前,就迅速在视觉上进行一次处理。“如果从心理角度而言,我们在汉字阅读过程中往往受到词组本位和前后词语的影响,形成固定思维模式,可以根据熟悉的前后字词很快定义出目标词,而无需仔细辨认进入大脑反馈,得出语音输出模式,或者是和语音同时输出。”正因如此,前面字序错乱的句子也依然可以顺利阅读。

其实这种语言习惯像极了缓存,遇到熟悉的文字结构便可以调动缓存快速理解而无须重新分析。这可以解释shiyi和污老师的一目十行,多年和大量的阅读经验使他们的缓存丰富。他们也都表示,一目十行只对小说等较浅显的文字奏效,而对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等理论书籍来说就无能为力了,因为里面的术语和复杂的逻辑超出了缓存范围。而我的缓存则较少,又往往选择一些对我来说“超纲”的书籍,比如茨威格、米兰昆德拉、纳博科夫等等,或许应该说是他们的译者作品在我的阅读生涯中都留下了漫长又痛苦的记忆,回想一下,我其实也有过很轻松的阅读体验,比如《明朝那些事儿》。

当被问及阅读时目光可以覆盖多少文字时,污老师发来了上面一张图片,“文字是一块块的,就是这样看,然后自己组合。”他称这种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通过偷懒养成的,“比如看小说想快点看到后面的剧情。”

而我的另一位阅读速度很快的朋友曼哥则认为,是强迫症限制了速度,他不想错过任何一句可能很精彩的文字,至于八卦新闻等不太可能在语言上有价值的文字,她就可以做到一目十行了。

由此可见,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的因素还不止脑回路和认知方式,还有个人的愿望和情绪。我阅读时在轻重取舍上是不愿妥协的,哪怕一个字都不想放弃,这也给我的阅读增添了压力。也有一些朋友描述自己的阅读障碍更像是对阅读的兴趣很低或有畏难情绪,以至于在没进入专注状态前就主观放弃了。另外我到现在也还没提到自己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大脑好像会时不时出现真空,在读了很多行之后恍然发觉完全不知道刚才读了什么,这与前文涉及的原理又有所不同了。

“阅读一定经过语音这道程序”也还存疑,曼哥就称她阅读时没有语音。语音有或没有,我们自己甚至可能觉察不到,而在被提出这个问题或是被追问时,倒有可能给出非真实的、却让自己以为真实的答案。事实上,在知乎和百度知道一些关于阅读障碍和阅读方法的解答中,普遍可以看到应杜绝脑内语音的建议,甚至有具体的阻止唇动、喉动、颌动的方法。那么,或许真的存在隔绝语音识别通道的阅读方法也未可知,或许脑部扫描技术也未必绝对可信。

最后,祝你阅读愉快。

(摘自《中国青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障碍语音速度
明明的学习为何如此困难?
微信语音恐惧症
速度
学生阅读学习困难: 教师知多少?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评述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阅读障碍教会我的
图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