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学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1-27 18:23王海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新型城镇化

王海

摘要:在概述近十年来海南省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海南省社区学院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区学院;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01-0028-04

作为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重要载体的社区学院,正肩负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历史重任,日益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赋予更多的期望和责任[1]。在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设具有海南地方教育特色和经济特色的社区学院或社区大学,对新时期城乡居民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将起到关键和主导作用,也将有力推动海南省城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城镇聚集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不均衡、工业化落后城镇化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偏低[2]。所以,更好更快地提高城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是海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借鉴国内外不同的社区学院发展模式,在提高城镇居民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探讨构建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社区学院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海南省社区学院发展现状

立足城镇居民再教育的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在海南省从起步到发展的时间并不长,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调查得知,海南省社区学院的发展,最早从2006年12月儋州石屋村社区学院(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的成立起,到目前为止只有十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海南省社区学院建设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过程并没有像国内其他地方,如浙江、江苏等地的社区学院那样得到蓬勃的发展。相反,海南省社区学院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一种无政府主导的冷清状态中,仍处于建设探索和办学实践阶段。

(一)海南省社区学院建设基本情况

2006年12月,海南省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成立,它是由儋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联合建设的全国第一所农村社区大学[3]。这是政校合作的农村社区大学,开创了在农村建设社区学院的先河。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得知,目前在海南省正式成立的社区学院数量不多,其中正式挂牌的有2所,其他以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培训基地等形式出现的有4至5所。总体上来说,社区学院在海南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比较国内如浙江、江苏发达省份,社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相对落后。本文主要以“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和“三亚中廖村社区学院”两所学院为例,分析海南省社区学院的管理模式、师资力量、功能定位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海南省社区学院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与师资力量

目前的儋州市石屋農村社区大学和三亚中廖村社区学院2所社区学院均由高校和地方政府共建。不同的是,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由地方政府和外地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共同建设,中廖村社区学院则由民办高校和区政府共建。师资力量的配置和结构上,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在地方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下,整合了省内专家和学者等师资资源,同时加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志愿者教师,形成了较具特色的师资队伍。但总体上来看,师资力量主要以志愿者为主,有少量的兼职人员,队伍结构的稳定性不强。中廖村社区学院则以三亚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为主,兼以其他行业和单位的志愿者。

(三)功能定位

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主要是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和政府的培训资源,开办系统的农业科学、生活技能、社会人文等课程,启迪民智,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4]。石屋农村社区大学规划和建设的目的 ,就是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整合国内、省内知名高校和各行各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导社会公益机构进驻农村第一线,建设农村人员和城镇居民可以就近免费入学的社区大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发展。

三亚中廖村社区学院则是开办培训班,培养村民的一技之长,培训村民旅游规范化管理知识,传授技能,如教授村民关于黎族文化的手工制作等,助力中廖村村民快步文明致富。

其他的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培训基地等则是以服务来海南省旅游的外地“候鸟”老人为主,开展养生、娱乐休闲文化等培训。

(四)保障机制

1.管理机制

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海南省现有的社区学院管理机制较为松散,尚未形成政府统筹、各级部门分级管理的严格体系。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由地方政府主导,管理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主要由儋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儋州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共同管理社区大学的日常事务,保证教学培训的正常运行。但由于社区大学的工作人员都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人才培养计划的短期志愿者,没有固定的管理和教学人员,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体系,教学计划也不能严格执行。中廖村社区学院则由举办方三亚学院来管理,包括组织培训的师资力量和场所,从管理上来说相对集中。

2.资金来源

社区学院属于非营利性组织,各个社区学院的办学资金来源也各异。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的办学资金主要由儋州市政府提供专项拨款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捐赠。儋州市政府每年拨款4~5万元,主要用来维持社区大学的基本运转。中廖村社区学院则以三亚学院拨款为主要的资金来源,还有社会捐赠。其他的老年大学、社区学校、培训基地则是以举办方投入为主。

(五)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技能课。为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开设了专业学术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等,课程较完善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在学业管理上采用学分制,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在学术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和生产生活技能课都需选修一定的学分,学员修满一百个学分即可以申请毕业。中廖村社区学院则由三亚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为中廖村村民开设培训班,传授技能,如教授村民关于黎族文化的手工制作等,帮助中廖村村民走上文明致富之路。endprint

二、分析与评价

(一)海南省社区学院建设取得的成就

1.农村社区学院起步早、影响大

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是全国第一所农村社区大学,它开创了社区学院在农村建设的先例,也开创了以乡土教材、乡土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才培训的先河[5]。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培育高素质的新一代农民是当前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的成立,不仅加快了石屋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发展,在海南省乃至全国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社区

“儋州市石屋农村社区大学”和“三亚中廖村社区学院”两所社区学院,均以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社区为目的。一方面通过学术课程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生产生活技能课提高村民的生活生产技能,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现代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村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也有利于现代环境下农村社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

3.课程灵活,方式多样

以儋州石屋农村社区大学为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技能课。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还开设了专业学术课程和社团活动课程等,课程完善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同时,在设置和开设过程中,课程科目根据村民的需求和建议,结合当地民情和民风,不断进行调整和安排,切合村民学知识和学技能的实际需要。同时,社区大学结合农村生产的特点,开放培训时间(利用夜间和假日开展学习培训),开放学习年龄,方便村民就近入读。

4.联合知名高校共建,助力新农村建设

在地方政府主导下,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共同建设服务农村社区的社区学院,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办学中的培训师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石屋农村社区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共建,中廖村社区学院与三亚学院共建,其他的老年大学也与众多的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共享名校师资等优质教学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学院数量少,特色不鲜明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海南省的社区学院数量相比全国其他地区还是过少,全省真正挂牌的社区学院(大学)截止2016年8月只有2所。另外,社區学院的办学特色不鲜明,没有形成海南特色,尤其是国际旅游岛的特色。海南省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落后,人口素质提升乏力,人力资源难以支撑新型产业发展,人才聚集效应不强制约城镇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因此,社区学院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创立具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的社区学院(大学),值得我们去探究。

2.非政府主导下单兵作战模式

现有的社区学院虽然是与地方政府共建,但在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政府只是参与者,并不是主导者,校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于地方政府。另外,在没有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各高校建立社区学院(大学)也以单兵作战模式为主,没有形成系统的工程。由于缺乏政府统筹和主导,各地的社区学院发展参差不齐,加上其他原因,不能可持续发展,导致在国内其他省市蓬勃发展的社区学院事业在海南省几乎是停滞不前。

3.师资力量不足

社区学院的师资力量主要为志愿者,一般是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和各高校的专业教师,缺乏组织优势和社会保障优势,无法保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从而导致许多教学和培训工作无法持续有序开展。从2006年到2009年,石屋农村社区大学共来了5批共16名志愿者,大家主要是怀着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对乡村农民群众的热爱之情前来做志愿者,但在石屋农村社区大学的平均工作时间不到半年,最短的不到一个月,师资力量不足和不稳定,导致社区学院工作不能持续有序地开展。

4.缺乏办学资金和制度支持

稳定的资金来源是社区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的社区大学经费来源尚未有明确的法律依据。目前,石屋农村社区大学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每年固定的小额拨款以及各企业和机构的捐赠,农村居民基本上是免费就近入学。政府拨款十分有限,社会捐赠大多数只是物品和设备,每年的经费无法满足社区大学的正常运行。资金缺乏影响了人员的稳定性,也影响了组织的正常发展。

三、海南省社区学院发展对策

(一)扩大办学规模,创办特色社区学院

海南省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各省市中处于相对落后位置,海南省民众,尤其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教育投入意愿不强。大力建设和发展社区学院,构建起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和终身教育体系,是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广大城镇和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充分结合国际旅游岛发展目标,不断扩大社区学院的办学规模,同时在办学特色上突出宜居、休闲、养老、健康等主题,打造一批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社区学院。另外,要打造城乡教育特色,通过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和创新教育体制等,建立一套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真正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切合城乡实际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育运营机制。

(二)政府统筹协调,合理规划

可参照国内其他省份的先进做法,由政府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各个市县的社区学院发展。如以广播电视开放大学为主导,充分调动各地方的高校、中专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力量,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学院。另外,海南省的中职学校建设成绩在全国来说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可以结合海南省各市县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建设一个由海南省政府主导,各市县中职学校为主要建设力量,充分调动各类教育资源的社区学院建设体系。

(三)多种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加入社区教育

第一,构建一支有骨干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各行各业专家以志愿者身份兼职,满足社区居民提高素质和技能需求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第二,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市县各级图书馆、体育馆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现有的教育资源,以及各大中专的各类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

第三,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加入社区教育。各行各业社会民众的参与是社区学院持续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鼓励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加入社区学院的教育事业的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大力鼓励个人、社会团体、企业等力量以多种形式加入社区教育。

(四)加大资金和组织制度的支持力度

在政府持续投入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大力鼓励各方面社会力量加入社区学院的建设,如以捐资办学的方式投入,政府也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资金支持,不断创新方式手段筹集和落实社区学院的教育办学经费,保证社区学院的正常运行。甚至可以在一些城市的社区学院建设中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在政府主导下,鼓励和支持各类民营企业以入股的方式加入进来,壮大社区学院的办学力量。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要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学院教育”写入五年规划,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社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尧.我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4):3-10.

[2]]陈国权,徐璐.海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海南金融,2013(11):78-81.

[3]儋州政务网.全国首所农村社区大学在儋州石屋成立[EB/OL].[2017-04-24].http://www.hq.xinhuanet.com/hngov/2006-12/12/content_8755367.htm.

[4]王秀玲.儋州美丽乡村建设中值得借鉴的经验[EB/OL].[2017-04-24].http://www.crnews.net/50/18599_20160224105830.html.

[5]张礼祥. 社区大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石屋村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9):20-21.

(责任编辑:杨在良)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新型城镇化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