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黄河的歌谣
——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侧记

2018-01-27 03:24:07段路晨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歌谣陕北民歌

文/ 段路晨

2017年9月底,由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创作并监制的陕北民歌情景歌舞《黄河歌谣》代表团载誉而归。在宁夏银川举办的第四届西北音乐节上,《黄河歌谣》包揽本届音乐节的三个重要奖项——金奖、最佳创作奖及最佳音乐奖。在党的“十九大”会议胜利闭幕之际,11月6日至8日晚,《黄河歌谣》在陕北民歌大舞台连续上演三天,为西安市民演出,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尽管它已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工程,获得了数个大奖、收获赞许连连,每场演出结束后,主创团队依然主动留下来讨论台本,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各个方面呈现出最完美的艺术形态。作为《黄河歌谣》的总策划、文本创作者之一,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尚飞林表示:“要将《黄河歌谣》打造成文艺精品,实现常态化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知晓生长在这方土地上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来自祖先的声音

陕北延安,中国革命的摇篮,而陕北民歌作为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甚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已传遍世界各地。历史上,陕北的黄土地最贫瘠,但黄土地上的陕北民歌却最丰富、最具有黄河的符号性。陕北的北面以长城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为界,东面则因黄河与山西省为邻,这段长城是用黄土夯起来的,而由来已久民歌也一直在黄河两岸歌唱着。

一首民歌,不单单是一种音乐形式,它用最直白的方式给人以最真切的感受。了解一个地方,最直观的方式便是从当地的民歌入手。那些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唱词和旋律,代表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就陕北民歌来说,不论平实动人的歌词,直抵人心的旋律,或是长驱直入的唱腔,都给人以绝对的冲击力。这是生长在贫瘠土地上人们旺盛的生命力,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虔诚心,更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呐喊声。

近年来,陕北民歌手频频登上央视舞台,改良过的音乐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热议,也给陕北民歌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陕北民歌究竟该如何保护,如何传承和发展,成了大家关注、重视的问题。

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尽力挖掘、整合陕北民歌资源,通过每年的采风活动寻找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瑰宝,与此同时,还举办过多场论坛,集思广益,为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努力践行。在省音协主席尚飞林和陕北民歌的传承人王向荣的努力支持下,2014年,全国唯一一所以陕北民歌为主题的“陕北民歌大舞台”成立了,一批怀揣音乐梦想的陕北民歌手在这里集聚,在这个平台上,开始了自己探索民歌的艺术道路。

面对众多热爱陕北民歌的年轻人,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感动了。凭借多年的积累研究,他决定策划一场有关陕北民歌的大型音乐歌舞,既是民歌大舞台的艺术产品,同时搭建一个平台,让那些“体制外”的陕北民歌手参与进来。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一个想法的落地,竟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突出音乐主体

第一项工作,便从选曲开始。尚飞林列出了40余首流传甚广的陕北民歌,结构出一个舞台脚本,之后与王向荣一起,对这个台本逐一做减法,留下最精华的曲目。在陕西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王宏加入这个创作团队之后,他们大致构思了两个青年男女作为主人公,以发生在黄河岸边陕北人的生活状态、生存方式作为故事来展开,尽量将选定的歌曲与设想的故事情节相吻合而不显突兀。为了保持陕北民歌的原貌,他决定放弃好看的戏剧冲突,将《黄河歌谣》定义为情景歌舞,而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歌剧或音乐剧。

在原有民歌基础上进行改编与重写一出歌剧,看似相同,实则却不同。重新编排歌剧,同样需要构思情节,每一幕的歌词都需根据设定好的剧情重新创作。尽管音乐可以吸取陕北民歌的特点,但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已久的民歌就会变得不伦不类,反而会影响其本身的音乐品质。因此尚飞林与王宏导演沟通后,坚持称之为情景歌舞。对此,王宏导演显然是懂得这位老朋友的良苦用心的,这可以用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黄河歌谣》来佐证。后又请青年作曲家尚家子担当作曲重任,由神木文旅集团与民歌大舞台共同出资。自此,《黄河歌谣》的主创班子算是搭建起来了。

经过几次增删讨论,以陕北民歌为主体的歌单最终形成了。其中共包含18首民歌,陕北本土民歌占15首,另外还包括3首流传于山西、内蒙一带的民歌——在黄河两岸流传唱响的标准成了选曲的理由。另外,他们还根据散落于民间的俚语歌谣《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天上有个神神》(《米脂的婆姨》最早挖掘出“天上有个神神,地上有个神神”的文字)的原文进行生发续写,谱写成全新的具有信天游曲风的歌曲。两首新民歌不仅在歌词上延续了民间歌谣的风格,曲式上也同样遵循陕北民歌的特点,深得歌手和听众们的追捧。

诞生于广袤黄土地上的陕北民歌,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旷远苍凉。一个民歌手站在沟壑纵横的土地上清唱,不需乐器,或者仅配一把二胡、一杆唢呐,便能穿透人们的骨髓,给人以强烈的带入感。离开土地,将原生态的民歌搬上舞台,其本身的民歌性必定有所损伤。如何更好地体现陕北民歌原有的生命力,保持音乐的厚度,甚至在已有基础上对配器进行丰富创新,是摆在作曲家面前的棘手问题。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尝试,导演王宏与作曲家尚家子无数次“交锋”,使得每首歌曲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剧情的需要,同时更具有时代气息和民歌精神。陕北民歌同交响乐相结合,最大限度还原了土地上歌唱的本真,更升华了乐曲天然的震撼色彩,用王宏导演的话说,音乐是这部舞台剧最大的亮点,这也成了《黄河歌谣》的又一大创新点。

陕北风情全景展现

不依托专业的音乐团体,完全用“体制外”的歌手队伍,不发工资、没有约束机制,为《黄河歌谣》的排练带来了难题。导演不得不面对每次都不同的演员队伍,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讲过很多次的话。专业团体排练半年即可完成的桥段,他们可能会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这一选题获批“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后,主创人员尽可能压缩经费、节约开支,力求每一项经费的使用都掷地有声。

凭借着一群人对陕北民歌的热爱,这个由20首民歌组成的“小投入,大制作”情景歌舞终于初见雏形。《黄河歌谣》由陕北青年水灵和俊生的爱情故事展开,以女主角水灵老年的追忆作为叙事视角,贯穿几十年陕北历史的风云变换,其中穿插形形色色陕北人的真实生活,全景式地呈现陕北风情。

尽管它不被称为歌剧,却依然具备一定的故事性。整台演出将《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的唱段根据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置于相应的故事段落中,由女主角水灵老年口中唱出,作为今昔的对比切换点,步步推进情节发展。此举一方面保持了这首传统民歌的原貌,另一方面做了拆分上的创新,每两段的间隔中,将更多的陕北民歌元素插入补充,起到类似互文的作用,同时也自然地表现出密不可分的整体性。原创新民歌《鸡蛋壳壳点灯》和《天上有个神神》分别承担着引子和高潮的作用,用空灵的女声歌唱表现男女主角美好的爱情,把人的生命与自然气象紧紧联系在一起,用慷慨激昂的男女对唱表达信仰的伟大、革命到底的决心。最末,将贯穿全剧的传统民歌与原创新民歌结合,以尾声《信天游永世唱不完》点题,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携手相融。

透过《黄河歌谣》,我们能听到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可以看到陕北民歌中描述最多的爱情,农耕社会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自然灾害下不得已的“走西口”,以及贫苦人民谋生活的艰辛过往,可以看到红旗一展晴了天似的欢欣雀跃,全民抗战的勇气决心,还有任何情况下始终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历经多少磨难,人们才过上了最初向往的幸福生活。这一幅壮美画卷令人动容,更值得被后人代代传颂。

猜你喜欢
歌谣陕北民歌
幸福歌谣
心声歌刊(2021年4期)2021-10-13 08:31:30
春天的歌谣
《春天的歌谣》
流行色(2020年6期)2020-07-31 03:28:16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当代陕西(2018年16期)2018-09-13 11:06:04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陕北的婆娘陕北的汉》
艺术评鉴(2016年10期)2016-05-30 10:48:04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