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承德县委党校 王福安
承德双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承德县头沟镇,成立于2012年6月,注册资本1350万元,现有资产7800万元,固定用工126人,季节性用工800余人,为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省扶贫龙头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公司主营食用菌研发推广等业务,具有年产食用菌菌种3000万袋、年产黑木耳等食用菌鲜品15000余吨的生产能力。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产业扶贫、金融扶贫为己任,努力打造可以长期稳定发展的农业产业。2017年,公司在头沟镇7个村设立1680亩黑木耳出菇基地,辐射带动全镇28个行政村3000余户贫困人口,实现了土地租金收入170余万元、打工薪金2000余万元、入股分红360余万元的脱贫带动效果,帮助16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并使33户农户实现了自主经营,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成绩。
该公司从蒲公英落地生根,经历成长之后把种子释放天空,以倍增模式传递种群发展事例中得到启示,积极探索了“蒲公英”发展模式,以“从无到有、转弱为强、由大而化”的开散式发展思路,正一步步把产业发展富民增收的“基因”向周边区域扩散。
在发展过程中,公司结合发展实际,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六统一分”标准化生产管理,即公司负责统一流转土地建棚、统一选用品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产品、统一创建品牌、农户分户栽培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在技术、设备及营销方面的优势,前端为农户加工制作菌包,提供技术服务,后端为农户销售产品,解决后顾之忧,农户只负责出菇工作。为规避农户的出菇风险,在出菇基地建设上统一由公司规划、建设和管理,避免了农户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在技术上由公司聘请业内专家定期和不定期的为农户组织技术培训服务,解决了没技术的问题;在资金上充分协调“政银企户保”等资金予以大力扶持,破除了缺资金的困扰;在防范自然灾害上引入了保险机构予以承保,不再靠天吃饭;在市场风险上一方面引入保险机构承保;一方面由公司采取保底价收购的办法予以规避,实现了生产“零风险”目标。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加速了食用菌产业发展,同时也为贫困农民提供了一个脱贫增收的大舞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针对建档立卡户农民缺资金、少技术、身体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公司采取四种方式(农户可选择其中多种方式同时参与)帮助贫困农户提升造血功能,实现增收脱贫。
一是入股分红式。2016年公司与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以“政银企户保”借贷资金(每户5万元)参与黑木耳基地建设,每人年获收益在3000元以上,合作期内有了稳定的收益,实现了自我脱贫。2017年公司与头沟镇16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1436户将每户1.2万元的扶贫资金入股公司,每户每年可获得1200元以上的收益;204户通过“政银企户保”贷款入股形式,每户每年可得到3000元以上合作收益分红。
二是打工增收式。积极招收当地农民到园区、出菇基地打工实现增收。2016年公司在头沟镇双庙村、平房村和兴隆山村建设了3处500多亩的黑木耳、平菇出菇基地,吸纳150多名贫困户到基地务工,人均收入1.2万元。通过黑木耳基地建设,双庙村、平房村、兴隆山村等部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进入脱贫巩固阶段。2017年安排固定工140余人,季节性用工800余人,平均每人每年可以获得2万元左右的薪金收入,预计全年农户薪金收入可达2000余万元以上。
三是参与经营式。鼓励和吸纳农户到出菇园区经营,不仅学习了种植技术、管理经验,而且还能够增加更多的经营收入,确保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
产业发展靠龙头,龙头兴旺靠科技。承德双承公司围绕“科技兴企、科技增收”目标,不断强化技术引进和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绿色农业,着力提高科技增收和带动能力,成为了农民脱贫增收的引领者。一是加强科技培训。以提高农户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将公司作为农民学技术、学管理的实训基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经验和不会经营的难题。同时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等多家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共建,加强新品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实现科技扶贫。二是加强技术创新。该公司把气膜建筑引入食用菌生产中,通过纳入独特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消杀防控等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在食用菌的菌种培养过程中,环境更加洁净、氧气供应更加充足、温度更加恒定可控、无污染无死角,更加符合食用菌生长过程的生物学特性,使菌种培养污染率更低、质量更好,同时降低培菌成本60%以上。该项技术是全国首例,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正在受理。三是推进循环发展。该公司采取先用玉米芯、秸秆等农林业的废弃物作为培养基种植出杏鲍菇,再将种植杏鲍菇后的废菌糠作为原材料种植平菇、秀珍菇等,然后将种植平菇等品种的废菌糠产生物有机肥,最后将有机肥还田用于高端的经济作物的方式,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发展。这样不仅解决了废弃物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延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增收的机会。
公司通过注重科技、创新模式等举措,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非常重视名优产品品牌的创建,着力打造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不沉航母。公司采用标准化厂房和人工智能控制的恒温恒湿设备,创造出食用菌生长所需要的优良环境。同时引进了欧洲先进设备,将饱和盐水用物理的电离方法制成抗菌液,在此基础上结合食用菌生物特性发展成独特的环保消杀技术,使得食用菌栽培全程不再使用任何化学药物,更加安全环保,产品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目前,该公司自产双承牌杏鲍菇产品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成为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上榜品牌,被确定为国家黑木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无化学绿色环保示范基地。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016年10月底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是河北省第一家食用菌挂牌企业、承德市第一家农业类挂牌企业。产品不仅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还远销韩国、日本等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
农民参与县域主导产业户数不够多,程度不够深是当前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的主要问题。承德县借助龙头企业带动,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之中,与公司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道路上越走越宽。
(1)选准扶贫企业是前提。选准商、选对企业,是产业引进和产业扶贫的前提要件。承德县头沟镇食用菌产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帮扶农民增收脱贫,与承德双承公司灵活多样、诚信对农、与民共富的经营是分不开的。公司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出租、入园打工、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民脱贫增收,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和支持。
(2)培育壮大龙头是基础。承德县将培育壮大龙头、增强企业带动能力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通过资金政策扶持、协调土地流转、优化服务环境、打造“双承”品牌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进而增强公司产业扶贫的带动能力。
(3)加强典型示范是手段。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主要动力。只有让广大农民看到实惠,靠利益驱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贫困户参与产业的积极性。一是让先富起来的农户现身说法,采取组织参观、培训、宣传典型等形式,靠典型算账、用事实说话,让农民动心并下决心参与产业发展。二是精选培养对象,把那些致富意愿强、接受能力快、综合素质较好的农户作为重点关注和培养对象,通过“传帮带”等方式重点扶持、重点发展。三是充分利用人情社会优势,鼓励企业、大户发展合作组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农户学技能,分享收益。
[1] 冯克.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N].农民日报,2017-06-01.
[2] 杨静伟.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N].佳木斯日报,2016-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