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及转型发展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探究

2018-01-27 11:27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训互联网+

童 梅

一、“互联网+”及转型发展时代背景下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

(一)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会计是一门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综合性应用科学,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会计人才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就业时不至于眼高手低,无所适从。具体来说,学生既要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能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企业审计、税务处理等一些实务操作,具备基本的专业动手能力。

(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是相关办公软件及会计电算化的运用

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应熟练掌握 word、excel、PPT、PHOTOSHOP、IVIEWS、VISUALFOX等办公软件及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包括专业财务、审计软件的运用。

(三)具备快速攫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会计将从传统的以“核算”为主的功能转向“信息分析和辅助决策”;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测”、“始终控制”。这必然要求会计人员从最基本的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将使市场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时间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谁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快速攫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问题,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四)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较高综合素质

人的一生需要不断的学习,只有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常规,取得质的突破。综合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要求。

二、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缺乏专业特色

明确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会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它是由客观环境所决定的主观预设标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不切实际,与学校现有的条件相脱离;2.对同一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缺乏明显的定位区分3.各高校同一专业间人才培养目标雷同,呈现大众化趋势,缺乏明显的专业特色。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体系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获取知识的结构。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未考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学生的接受程度、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课程设置的学时学分等因素,使得课程体系十分混乱。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施主体,教师的素质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教师队伍(尤其是独立院校)整体素质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教师薪酬水平不高,导致大多数男性不愿从事会计专业教师行业,会计专业教师呈现出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教师明显多于男性教师。而大多数女性教师需要兼顾孩子与家庭,使其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有限;第二,高层次教师人才不断向一类高等院校涌进,导致一些二本院校,尤其是一些民办独立院校人才流失严重。第三,部分教师职业生涯中缺乏应有的专业实践经验,对专业知识在实务中的运用缺乏深入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只能对着教材纸上谈兵。

(四)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会计教学过分强调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老师在教学中仅仅停留在“教课本”,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层面,学生也只停留在“会做题”的层面,缺乏应有的专业动手能力。例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出纳实务》课程之后,不会进行点钞、填写现金支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等基本的专业操作。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时纵使“一肚子墨水”,对专业实操却一无所知,这样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五)教学模式单一老套

传统的会计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不多,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师主要采用课堂讲解、利用黑板演示、采用PPT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仅限于课堂问答、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学地点也主要局限于教室。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显得十分落后。

(六)依然存在“老师教、学生学”的局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和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发挥主导作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教师“教授”的过程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能动性不强。许多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似懂非懂。

三、“互联网+”及转型发展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一)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以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在“互联网+”及转型发展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并重、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电算化运用并重,培养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为总目标。另外,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从实际出发,努力找到本校与他校、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将市场细分,体现本校本专业的特色。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课程的设置应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第二,各课程之间的逻辑性和衔接性。在设置课程时,应在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状态、心智成熟程度、理解知识的能力等前提下合理安排各课程开设的时间先后顺序。例如,《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入门的基础课程,应最先开设,依次再开设《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在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时,由于该课程中部分内容引入了相关理财理念,因此可平行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第三,针对培养的人才层次不同,开设的课程应有所区分。例如,同为会计专业,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所开设的课程应不同。第四,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应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程所占学时比例,相应增加应用性、实践性教学课程学时比例。第五,增加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互联网知识相关课程,比如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终端、云计算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组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高素质的教师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高等院校应提高教师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尽可能的留住高层次的人才。其次,应培养出一批既掌握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另外,各高等院校与企业之间可进行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实务工作的专家进校兼职、举办专题讲座、对老师进行培训等。再次,高等院校应为校内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积极选派部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最后,应鼓励校内教师考取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并给与一定的奖励或补贴。

(四)积极拓展实践性教学,扩大实习实训基地

高等院校应积极拓展实践性教学,建设一批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又满足自身需求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引进各项专业实训与综合实训软件,让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能真切感受到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学习方式的改变。另外,必要的手工实训也不可废弃,比如会计专业中对学生手动点钞、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报表的训练。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首先,教师应尽量使课堂演示多样化,可以依赖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三维动画、视频音像资料、模拟教学软件、实物展示等进行教学。其次,进行交互式教学。教师可针对一门课程或某个研究专题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各小组成员可表达对他们对目前的教学或专题的讨论意见;也可对小组中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任务,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再次,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开发各种会计慕课、微课、在线学习课程,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对课程进行预习、复习和巩固,达到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可以组建学习交流QQ群或微信群,在线下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1]曹明文.“互联网+”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02.

[2]王慧.“互联网+”与大会计时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9.

[3]石海信.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钦州学院学报,2015.09.

[4]李定清.需求方向: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实训互联网+
全国一流本科会计专业建设研讨会成功召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