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等文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1]这一重要论断展示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凝聚队伍、克敌制胜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关系着工人阶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
一个多世纪以前,在带领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在批判无政府主义错误思潮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政党权威建设,就权威的产生、维护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问题作过深刻论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巴枯宁为首的无政府主义,否认一切权威,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无政府无权威的绝对自由的社会。为了消除无政府主义思潮给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带来的危害,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这一错误思想,系统阐述了“权威”和“集中”在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问题是靠权威来解决的”“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2]372,无产阶级政党要想达成一致行动和取得革命成功,就一定要有权威和集中领导,就“不允许任何党员有违反党的决议的言论和行动”[3]413。
与无政府主义盲目反对权威的错误主张针锋相对,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早在原始社会中就已存在民主集中与权威。在原始氏族社会中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事会,氏族内部族人拥有平等的表决权,产生于自治的集会,而部落中的议事会则是由酋长与军事领袖等权威人物组成,他们共同承担着管理氏族公共事务的责任。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从人类的生产活动入手进一步论述了权威存在的客观性,他认为,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需要人们联合活动,而“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4]342,组织起来就不能没有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都离不开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明确指出,巴枯宁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目标定位为废除权威的思想,在根本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他认为,“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5]277,“如果有人对我说,权威和集中是两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么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6]500。无产阶级革命是一场彻底的、任务极其艰巨的革命,所以在这场革命中一定要靠权威和集中领导来提供保障。无产阶级政党要将所有力量团结在一起,并与革命权威这一武器共同发挥作用来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不仅无产阶级革命需要依靠权威,革命成功之后的无产阶级专政也需要权威来保驾护航。在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时,恩格斯说:“要是巴黎公社面对资产者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它能支持哪怕一天吗?反过来说,难道我们没有理由责备公社把这个权威用得太少了吗?”[5]277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建立新政权以后,其敌对力量肯定会在诸多方面进行蓄意破坏以动摇新政权的稳定,在这时候无产阶级政党要想维护其政权,就一定要把集中和权威这一武器握在手中,将一些分散零星的暴动镇压下来。
在强调权威、集中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深入阐明了集中权威与民主自治的辩证统一关系。恩格斯认为,权威与自治是没有好与坏的区分界限的,二者的关系是相对的,权威与自治都是有其自身限度的。“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5]277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权威和自治也都会与之相适应地发展,最终融合在社会中,形成新的统一。自治是权威得以实现的基础和途径,无政府状态不仅无法行使权威,而且难以很好地实现自治。同时恩格斯还深刻指出,无产阶级政党成立和建设要实现权威和自治的统一,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固然需要权威,但民主才是其权威存在的必要基础,只有在民主与权威相互依存的情况下,才能防止产生企图建立独裁政治的思想,才能“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6]207。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权威和集中领导的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后来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壮大提供了理论指导。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维护党的权威以及民主集中的思想,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列宁在建党伊始就特别强调民主集中制对维护党的中央权威的重要性,他根据当时俄国国内、党内现实情况提出,要想树立起政党权威,就必须要加强党组织的集中统一,“必须以集中化为前提,并且绝对需要有集中化”[7]409。列宁认为,“共产党只有按照高度集中的方式组织起来,在党内实行近似军事纪律那样的铁的纪律”[8]202,才能顺利实现政党的目标。
列宁认为,维护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和实现中央集中统一,关键在于维护和尊重领袖的权威。列宁指出,“革命领袖的职责是引导群众走向革命”[9]185,“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7]286。在列宁看来,领袖是由国家和政党中极具权威且经验丰富的人共同构成的一个领导集体,领袖在无产阶级政党壮大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无产阶级若是没有领袖,就如同群龙无首。无产阶级只有服从领袖的权威,才能保证全党上下以一个统一的意志来引领一致的行动,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
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任何派别活动都是对党的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挑战。列宁指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能容许的。”[10]78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内处于全新的发展态势,但就在此时,派别活动现象开始出现在俄国共产党内,某些派别甚至召开独立会议,明显产生了要背离党的中央领导的意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的权威。列宁及时指出,要“取缔一切派别活动以求得最大程度的统一”[10]83,不要在发扬党内民主的时候就忘记了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多次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中央集体领导对凝聚党内意志与行动统一的至关重要性。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无纪律现象和挑战中央权威的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四个服从”的主张。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中,针对张国焘的错误,他再次重申党的纪律为“(一)个人服从组织;(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谁破坏了这些纪律,谁就破坏了党的统一”[11]528。毛泽东同志还对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论述,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同志认为,民主是集中的基础,而集中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地方与中央的统一领导要同时抓好,并激励地方和基层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强化中央的集中领导。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也十分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中央要有权威”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明确表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中央的话不听,国务院的话不听,这不行。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没有党中央、国务院这个权威,就不可能解决问题。有了这个权威,困难时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权威,该集中的要集中,否则至少要耽误时间。”[12]31920世纪90年代,针对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门出现的各自为政的情况,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强调,我们“必须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21世纪初,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全党同志都“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13],把全党服从中央、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扎根内心,坚决遏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拉帮结派搞团伙的行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系列论述,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习近平同志关于“四个意识”的思想,顺应了时代特征,将马克思主义维护中央权威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维护中央权威和民主集中制理论赋予了新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对从法国到俄国再到中国的工人阶级政党建设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虽然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维护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权威的形式不大一样,但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期,一旦放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党中央权威置若罔闻,工人阶级政党建设实践必定会经受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因此,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工人阶级政党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凝聚一切力量战胜困难的根本所在。
从国际上来看,工人阶级革命活动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警示我们要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国际工人运动中,不论革命还是专政,都需要权威。如果没有权威,其他阶级就不会接受工人阶级的意志,革命任务就不可能完成,革命便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权威,工人阶级政党组织新政权、维护新政权、建设新政权,就无从谈起。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直接诱发法国工人阶级爆发革命,建立了巴黎公社。公社成立后,面临着敌对势力的反扑,在最需要有一个国家权威作为武器来保障革命胜利成果的时候,公社委员会内部却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力的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也没有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在宗派斗争上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从而削弱了革命的力量,导致革命一败涂地。在思考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恩格斯总结说,“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4]378。
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够获得彻底性胜利,正是由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一直坚持着科学理论的指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同时有以列宁为领袖、有历经无数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组成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整体谋划和领导,有斗争经验丰富的职业革命家队伍对群众进行宣传和组织。俄国无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列宁又以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为依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集中制原则。1920年,列宁在总结俄国共产党成功经验时,提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5]245。正是因为俄国工人阶级有列宁、斯大林这样的卓越革命领袖的权威领导,以及有众多布尔什维克者对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坚决拥护,俄国才能拥有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才能粉碎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打败希特勒纳粹法西斯,逐渐成长为与美国实力相当的大国。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社会主义第一大国却瞬间解体,这个消息传来令国际共产主义者扼腕痛惜,这次政治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苏联解体的原因令人困惑不已,苏联共产党能在拥有20万党员的时候冲破重重障碍夺取政权,能在拥有200万党员时不畏艰难打败法西斯,却在拥有2 000万党员的时候一夜之间垮台,功亏一篑。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苏联共产党放弃了它长期以来一直遵守的民主集中制,未能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允许各级党组织自治,允许党员可以公开发表与组织决议不同的意见,各行其是,有令不行。当1990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取消“宪法第六条”中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时,苏联共产党的权威和党中央集体统一领导已经名存实亡,其亡党亡国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防止和反对分裂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风气,不仅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要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党90多年来管党治党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能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是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能否凝聚团结全党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根本所在,是决定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翟秋白、李立三、王明等几位领导人接连犯了“左”倾错误,使党中央未能形成一个政治方向正确且稳固的领导核心,未能形成和树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威,致使党初期的革命活动屡经挫折,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1933年至1935年期间,由于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重视,李德和博古等人军事上的错误指挥,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退出根据地,踏上长征的道路,党中央权威受到极大挑战。在危急关头,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并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坚强领导核心,自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长征路上,党中央权威再次受到挑战,1935年9月张国焘公开分裂党分裂红军,不服从党中央的命令,公开另立中央,搞独立王国,企图否定中央权威。1936年1月,全党在反对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进一步使遵义会议已确立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得到了增强,最终取得了长征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党内曾出现过严重的“右”倾错误思想,甚至产生了宗派主义,使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又一次面临严峻挑战。1937年王明到武汉领导中共长江局,负责与国民党的统战工作,在此期间,他无视政治纪律和中央领导,企图与延安分庭抗礼,甚至公然质疑延安中央书记处的权威性。这种右倾思想和宗派主义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抗日战争工作,更是对中央权威的极大挑衅,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纠正这种错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提高党性的决定》,随后在党内掀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在这场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都要清除干净。”[16]822在这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得以确立,从而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造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领导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面临着诸多困难,这就更加迫切需要一个有权威的中央和领导核心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然而这一时期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擅自违背中央政策的无纪律、无组织行为,对此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然而,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集中制被践踏,党中央权威受到冲击,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被个人崇拜所代替,使社会主义建设遭遇重大失误。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一再强调坚决维护和加强党中央权威对于干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性。正是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能迅速拨乱反正,彻底肃清“四人帮”的影响,顺利启动改革开放。苏联解体后,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投向了资本主义的怀抱,而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在面临外部国际巨大压力和国内发展遇到诸多困难和阻碍下,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实现了经济飞跃式发展,民生显著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奋发图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确保了党的绝对领导,并且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在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我国经济发展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从低端制造到创新驱动,天宫二号、“悟空”“墨子”“中国天眼”“蛟龙”号,从太空到深海,中国创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倡导“一带一路”建设,共享中国发展红利,着力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合作与对话;成功举办G20杭州峰会,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中国方案;严肃查处一系列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深得党心民心……我国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能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重要原因就是我党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使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全党的共识。
从国际到国内工人阶级政党发展的历史经验反复表明,“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7],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并坚决维护这个集体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和兴旺发达至关重要。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国际形势越是复杂多变,国内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什么时候党中央坚强有力、富有权威,党就生机勃勃,国家就蓬勃发展,反之,党就缺乏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只有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党内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不断迈向新征程,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逐步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的90多年历史中,党的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年代,面对“三座大山”压迫,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民族独立;在改革开放时期,面对各种矛盾挫折,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班子,带领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面对“四种风险”侵蚀以及“四大考验”挑战等多重压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呼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得更为迫切。
面对新世情、新国情,党内出现不少问题。部分党员政治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有时向违反党的原则、破坏党的宗旨的邪恶势力低头;有些党员政治纪律及政治规矩松弛,“任人唯亲、排除异己”情况比比皆是,“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者不在少数,“自行其是、阳奉阴违”者也有很多;一些部门或地方政府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或部门保护主义,歪曲中央指示换取局部利益,甚至在任职地把自己看作是“一朝天子”,无视党的中央权威,未经中央批准擅自做决定,“尾大不掉、妄议中央”行为委实不少;一些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丢失,一味崇洋媚外,信奉西方的价值观念,丢弃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否定党的中央权威,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还有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不止,背弃群众路线,直接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以牺牲群众利益满足自身需求,导致党内政治生态污染严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四风”问题,实行明察暗访、实名通报、违纪必究,与腐败分子积极斗争,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尽管反腐败斗争取得巨大成效,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很严峻。与以往相比,新时代下“四风”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加隐蔽,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吃喝地点变为农家菜馆、出行工具变为“民用”车辆、受贿方式灵活多样等。上述种种错误思想观念、不良行为暴露出了党内存在严重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450多万个党组织与8 9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不容许自身执政基础面临风险,不允许党中央权威受到挑战。“对如此庞大的党员队伍及其党组织有效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凝心聚力,共克时艰,难度空前增加。”[18]所以,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从维护党的中央权威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着手,利用党自身的权威力量帮助队伍内的成员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党中央对党员干部及普通群众的全面领导,重塑党的纪律和规矩。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的中央权威,才能正风肃纪、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从而“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1]。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妥善解决,必将会加剧人民内部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从地区发展状况来看,唯有依靠党中央的统一集中领导,统筹把控宏观大局,协调处置区域矛盾,方能破解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距大且不平衡的难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各地区发展水平就参差不齐,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要比内陆地区快很多,南方发展速度要比北方快很多。改革开放以来,基于我国疆域过大,各地区发展基础不同以及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共同发展的现实考虑,我党作出了“先富带动后富”以及不平衡发展的决策。于是,较发达地区在国家的扶持帮助下迅速发展起来,与欠发达地区差距逐渐拉大,使得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严重。要想彻底解决因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诸多问题与矛盾,迫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国家调控过程中,必须要求先发展地区承担更大的责任、输出更多的利益。地方发展条件、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可能导致有些地区不合作,甚至阻碍,这就需要依靠执政党的中央权威从大局出发加以协调,依靠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促进地区间平衡发展,进而走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从中央和地方关系上来看,只有依靠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才能确保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决策,才能阻止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执行中央决策时存在错位或缺位的现象,对中央出台的政策有选择性地执行,只从本地方或本部门利益出发,将本地方或部门利益凌驾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上,对中央政策随意解读。若中央政策有助于实现本地或本部门的利益需求,则贯彻执行;反之,则束之高阁。有些地方政府则秉持“做得多就会错得多”的不作为理念,对中央下达的重要指示、重大决定不积极响应、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这种拒绝执行或部分执行的做法,不仅使中央政策的落实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严重破坏了党中央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要想从根本上杜绝本位主义,确保中央的重大方针、政策能被有效地执行,就需要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让党成为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做到令行禁止。
从社会结构上来看,只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历经数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多样化,不同阶层和群体之间因利益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如果这些利益冲突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长期下去,必定会对社会稳定乃至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而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仅会改变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还涉及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难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难以处理好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都不容乐观。从国际层面看,有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借助西方普世价值观、民主政治观外衣侵蚀我国意识形态,企图“西化”“分化”我国,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始终在尝试通过煽动极少数人制造事端达到推翻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国际上总有“中国威胁论”的虚假言论,丑化我国的国际形象,企图在国际上孤立中国。这些外部敌对势力的活动和言论,对我国国家安全形成了严峻挑战。从国内层面来看,“疆独”“藏独”“台独”等边疆地区的分裂势力与某些国外敌对分子狼狈为奸,开展各种危害我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分裂活动;一些诸如“法轮功”类的邪教组织或被国外敌对势力渗透的民间组织经常向社会散播一些损坏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或是破坏党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不实言论,扰乱民心,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人民的团结造成不利的舆论影响。在这种内外忧患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主持大局、稳定民心。因此,只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团结一切力量同一切敌对分子、分裂势力作斗争,才能防止国外敌对势力插手我国内政外交,才能共同捍卫我国主权与领土完整,才能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