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每年一到春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腊肉这一道美味佳肴,这已经是多少年以来祖辈传下来的习俗。以前我们都是自己制作腊肉,今年我想把这一“任务”交给女儿,可她的回答是既不会做,又不让我们多吃。她的理由是腊肉虽然好吃,但吃多了对人体健康不利,为了健康就得“管往嘴”。所以,她建议去超市里买一点满足一下口腹之快即可。女儿虽然生长在“腊肉之乡”,但对腊肉的制作及品质知之甚少,而我又是只会做讲不清理论。所以,想请你们介绍一些有关腊肉的知识。
(湖南 刘女士)
答目前我国经济在迅猛地发展,物质极其丰富,从饮食上来说再不像以前那样把“南方食品”与“北方食品”分得那么清,到处都能买到、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食品。比如腊肉就是其中的一种,不单是南方人的最爱,也受到北方人的喜爱。但对于这一传统食品,很多人(包括南方的年轻人)对其制作过程如选购原料、制作季节、所需的温度以及保存方法等问题知之甚少。下面就有关腊肉的一些知识简单介绍一下。
腊肉是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但在南方其他地区也有制作,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著名的品种有广式腊肉、湖南腊肉和四川腊肉。腊肉虽为美味佳肴,但因其多选用肥瘦相间的肉,有些还进行熏制,无论是食材还是制作方法都对人体的健康不利,故不宜多吃。
腌腊肉制品是指以鲜(冻)畜、禽肉或其他可食副产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腌制、烘干(或晒干、风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非即食肉制品。腌腊肉制品因风味独特而广受欢迎,其中以中式火腿、腊肉、腊肠、板鸭、清酱肉、咸肉、风干肉等最具代表性。在腌制腊肉的过程中,由于原料在加工环境中暴露的时间较长,成品不经杀菌处理,且脂肪含量偏高,所以处理不当肉质很容易腐败。
家庭自制腊肉制品时,一是要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原料肉,避免使用色泽和气味异常的原料肉。二是要选择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加工,秋冬季节气温普遍较低,空气湿度较小,不仅有利于水分的散失及风味的形成,而且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三是要避免昆虫如苍蝇落在肉上,做好防护措施。
超市选购腊肉时,要注意肉的品质。一般来说,色泽鲜明,肌肉呈鲜红或暗红色,脂肪透明或呈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富有弹性,并且具有腊肉应有的腌腊风味,就是优质腊肉。最好在正规商场或超市选择包装完好、标签标识清晰、感官正常、保质期内的产品 ;避免购买胀袋、包装破损、外观发生变化或产品表面明显有菌斑的腌腊肉制品。若肉色灰暗无光、脂肪发黄,有霉斑,肉松软、无弹性,带有黏液,有酸败味或其他异味,则是变质的产品或次品。
腌腊肉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同时,腌腊肉制品中的脂肪较易氧化,进而会影响食用的安全性,因此腌腊肉制品一般需密封包装、隔绝氧气、保持干燥、低温贮存和避免阳光照射。
腊肉作为肉制品,并非长久不坏,冬至以后、大寒以前制作的腊肉保存得最久且不易变味,可在常温下保存;农历三月以后,最好的保存办法就是将腊肉洗净,用保鲜膜包好,放置于冰箱保存。总之,低温、干燥的环境适合腊味的保存。
多数腌腊肉制品属于生肉制品,最好不要和熟肉制品放在一起,以免发生交叉污染。食用时,应严格按照烹制方法进行加工,要做到完全熟制后再食用;拆包装后的产品应冷藏或置于阴凉干燥处,并尽快食用。多数腌腊肉制品含盐量偏高,应合理食用。对于有明显“哈喇味”、外观发生变化或者有明显微生物生长的产品,应禁止食用。
主任医师 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