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 张婧婧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1600多年的历史使得龙泉青瓷成为中国制瓷历史上时间最久的一个瓷系,其在中国和世界陶瓷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历代人们研究且喜爱的对象。其典雅别致的造型、精巧灵动的装饰和青翠欲滴,色如美玉的釉色更是闻名于世。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存在着古老的制瓷产地龙泉窑,历史上烧制开始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的龙泉青瓷在这里历经着兴衰起落,这里山林茂密,有着充足的柴薪资源,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这都是龙泉青瓷烧造以及发展的良好条件,在这里已发现的龙泉青瓷窑址非常之多。龙泉青瓷的主要特点是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较薄。我们主要是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龙泉青瓷的特点,其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的方式及喜好等人文社会方面来研究龙泉青瓷的发展状况。
我们把龙泉青瓷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清代以后至今。每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发展与传承,每个时期龙泉青瓷的兴衰状况也是不一致,但是龙泉青瓷所带来的价值以及文化影响却是一直流传下来的。
2.2.1 宋代龙泉青瓷
2.2.2 北宋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体系是从北宋开始建立起来的,也就是在宋代逐渐成长发展走向成熟。因为自此以后人们对龙泉青瓷的记载以及烧造时间的确认开始有了一定的标准。北宋早中期,文化经济发展繁荣,儒学复兴,政治开明,科技发展飞速,对外交流广泛。因此,龙泉青瓷的发展有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北宋龙泉青瓷胎质以白,灰白为主,施以淡青、青绿色薄釉,并以划花为主要装饰方式。其生产的制品主要有:盘口壶、多管瓶、素面刻花碗等种类。越窑的制瓷工艺对早期北宋龙泉青瓷的有一定的影响,之后便迅速发展,慢慢地形成了龙泉青瓷自己的风格特色。
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工匠地位发生变化,封建人生束缚有所松弛,工匠们可以更好的进行制作。经济繁荣表现在北宋商业发达,纸币的出现更加方便人们的商贸活动。城市增多的同时海外贸易也随之扩大。多种因素造就了龙泉青瓷的成功,并为龙泉青瓷生产,流通,赏玩等开创了新的发展环境。
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北方转向南方,南宋的经济文化非常繁荣,社会进步且开放,尤其是对外贸易联系等程度非常大。 这时候的龙泉青瓷的烧制很大一部分是为满足当时宫廷的需要,宫廷对瓷器的众多高要求使得龙泉青瓷变得更加成熟并走向发展的顶峰。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体在烧制过程中会因为含铁量的高低而形成紫黑和白色两种发色,厚胎薄釉是其最大的特点,最值得历史研究的是当时烧制成功了粉青与梅子青,这两种釉色的出现,无疑是龙泉青瓷的登峰造极,龙泉青瓷也因此来到了最鼎盛时期。龙泉青瓷变得更加广受欢迎,其中包括大量的海外人士。 这时龙泉青瓷的器物类型主要有:碗类、壶类、瓶类、水盂类、炉类、罐类、洗类、墓志类。非常典型的代表就是双鱼图案的器物,釉色莹润,深受世人喜爱。
南宋时期,棉纺织业变得十分发达,南方变成中央地区,因此水田增多使得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当然要提到的是南宋手工业发展,可以用中国历史手工业发展的巅峰来形容,体现在制瓷行业中,制瓷中心由北转移南方地区,南方丰富的资源为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宋时期,商人的数量变多地位也相对提高,加之纸币流通发达,南宋的经济贸易繁荣昌盛,海外贸易是历史上的顶峰,可以说开辟了古代中国东方交流的新纪元。拥有对外贸易港口近20个,使得港口城镇发展迅速,南宋万余里海岸线的全面开放构建了当时的的新格局。 美籍学者马润潮把宋代视为“世界伟大海洋贸易史上的第一个时期” 。 这些因素都为龙泉青瓷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沉船,韩国、近东地区、新加坡等地方出土了大量南宋龙泉青瓷的事实就可以证明,表明龙泉青瓷已成为当时的瓷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便是元代了,也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帝国,疆域范围超过了3500万平方公里,逼近4000万平方公里。元代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封建的朝代,等级制度严明,经济方面单一整体不如宋代发达。虽然元代灭亡宋代建立自己的王朝,但是元代龙泉青瓷的发展并没有走向衰落,而是有一定自己的成就。元代龙泉青瓷仍有较大的发展,但是整体的制作工艺水平较南宋有所下降,可以分粗细高低两个档次。高档精细的瓷器为南宋龙泉青瓷的继续,胎质细密白净,釉色青翠粉润,釉层变薄但胎壁增厚;低档粗制的瓷器制作粗糙简单,梅子青与粉青的产品大量减少,釉色青中泛黄,釉层逐渐变薄,甚至出现了许多瑕疵现象,例如:胎体外的釉不均匀,缩釉、漏釉、流釉等情况。元代龙泉青瓷的器物类型主要有:碗、炉、瓶、洗、杯、罐、盘七大类。元代的器物整体来看器形增大,变得粗犷不如宋代瓷器的精巧雅致。元代统一后开始复苏农业,经济作物棉花在南方种植兴盛,加之提倡商业,且元代拥有着非常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起来的,因此元代商业的发展也非常好,经济文化繁荣。元代对外交流仍然比较广泛,龙泉青瓷外输到世界各地,元代亚洲最大的贸易船从庆元港市舶司签证出航,到朝鲜半岛新安港湾沉没,水下考古中,在出土的22000件瓷器中,龙泉青瓷多达12300件,这些海外出土的元代龙泉青瓷也能证明龙泉青瓷在当时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代的开始,逐渐改变了元末民不聊生的状况,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明代开始萌发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时出现了商业集镇,因此明代的经济贸易繁荣,文化呈现世俗化,手工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明代龙泉青瓷早中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逐渐走向衰落,其质量已大不如前两朝时生产的龙泉青瓷。明代早中期的龙泉青瓷受元代的影响,胎体增厚但不够细腻白净,釉色多为深青绿色,釉层厚重为多次施釉而成,光泽度比较小。明后期龙泉青瓷的胎质变得十分粗劣,胎体不似从前那般轻巧,釉色也大不如从前变得灰绿,逐渐步入了衰落。明代龙泉青瓷的器物的主要类型有:碗类、盘类、盆类、瓶类、壶类、祭器类等。龙泉青瓷的器形又增大,瓶类最大者可达1米以上,盘类最大者可至70厘米。明代龙泉青瓷的生产是无法和前几朝相比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小,但是产品质量既没有继承发展反而下降巨多,整体风格已经大打折扣。
明代龙泉青瓷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洪武和永宣时期,之后龙泉青瓷的衰落与明代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自元代以来,政治中心由南向北转移,地区重要性使得龙泉窑地区不如南宋那么重要。元代开始在景德镇设立官窑,到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白瓷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这些对龙泉青瓷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对白瓷以及青花五彩的热衷,使龙泉青瓷的地位被迫下降,丧失竞争,因此龙泉青瓷的生产受到了巨大的重创。明代龙泉地区矿工起义军和政府敌军产生了矛盾对抗,这对龙泉青瓷的生产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使得龙泉青瓷停烧甚至遭到破坏,这就是当时著名的叶总留起义。明代后期的政治变动对社会的影响非常大,统治者已没有时间对瓷器的生产进行管辖。明代对于宋元以来的外贸政策一直有所反对,除了有限度的由明王朝直接控制的朝贡外贸外,私人的对外贸易活动是被明令禁止的,也就在这时候,龙泉青瓷的出口受到限制,出口量大大减少。现在历史考究的海外明代龙泉青瓷是由郑和下西洋所带到世界各地的,对龙泉青瓷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传播作用。
清代是中国封建历史的结束,是中国由盛转衰,饱受欺凌的朝代。由于清代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导致国家落后,被西方列强侵略,备受耻辱。 据考古资料记载以及实地调查,清代龙泉窑并没有停烧,故宫博物院收藏了6件带有清代年款的龙泉青瓷, 乾隆皇帝曾对龙泉青瓷青睐有加,他的诗集中有五首诗咏的就是龙泉青瓷,诸如:“越治无夏雪,龙泉存晓星。中规体月魄,尚质色天青。珍自等瑶壁,德犹宗土硎。浇书取适可,讵必断茶经。” ,这首诗赞美了龙泉青瓷青翠的釉色,表现了乾隆皇帝对其的喜爱。 虽然龙泉青瓷在清代有少量的烧制,但是不论是出土的瓷器还是历史的记载都少之甚少,可以说明龙泉青瓷在清代的地位已经处在最底端,龙泉青瓷在这个时代彻底走向了衰落。
清代以后龙泉青瓷的影子几乎销声匿迹,人们对龙泉青瓷的认识处在对历史文物的考察与史书的记载,生产龙泉青瓷的作坊非常稀少。1944年,八都瓷业改进研讨会成立,以后便开始对瓷器进行大力的改良,使得龙泉青瓷的质量变得稳定并有很大的提高,当时也开始了对宋代龙泉青瓷制瓷技术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在经过多次的试验失败之后终究取得了成功。1957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恢复祖国历史名窑生产,尤其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生产”的指示,自此,龙泉青瓷的复兴与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前行。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人民大会堂宴会的用瓷便是龙泉瓷厂所产。改革开放之后,龙泉青瓷随着时代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历史制瓷工艺得到了复兴,人们并对龙泉青瓷加以创新,制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率受大家欢迎的龙泉青瓷。在2006年,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便有龙泉青瓷的烧造技术,这不乏龙泉青瓷复兴发展的多年探索和许多制瓷人不懈的努力,他们对龙泉青瓷的复兴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龙泉青瓷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高雅艺术品,在龙泉地区已经形成了庞大的龙泉青瓷产业体系,龙泉青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当地已经逐渐形成了以龙泉青瓷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线和龙泉青瓷由传统瓷向日用瓷、包装瓷和工业瓷发展的体系。龙泉青瓷的复兴与发展已经慢慢走向又一个成熟阶段,相信一定会走向更高的层次。
龙泉青瓷作为唯一进入世界非遗的陶瓷,为我国制瓷史上各种优秀的制瓷技术增添了许多光彩。龙泉窑制瓷历史悠久,萌芽于南朝,结束于明清,至今又重新兴盛。 多个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龙泉窑有鼎盛时期也有衰落时期,它与社会息息相关, 其兴衰与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说龙泉青瓷在中国制瓷业的影响仍是非常巨大的,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史陶瓷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