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利
钱伯应邀参加某生物有限公司组织的老人茶话会。活动中,钱伯被自称是国家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症状,“医生”告诫他需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并推荐其购买保健品——某品牌“熊胆汁”,能治百病。钱伯遂花了74580元买了5盒。
经调查了解,证实所谓的“熊胆汁”仅供制药厂作原材料用途,尚未有成品直接供应市场。经消委会努力,最终商家同意全额退款。
中消协请老年消费者切记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药品,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
青岛某投资有限公司以“免费听讲座送礼品”形式邀请70岁高龄的王女士等多位消费者参加了一期理财讲座。该公司宣传称,购买其理财产品,高利息,低风险。王女士只是听工作人员介绍,签字时并没有看合同,结果回家后才发现经营者与之签订的是借款合同。
合同到期后,经营者无法还款,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王女士认为是非法集资,但有自己签字的书面借款合同,难以证明此公司的违法行为。
中消协提醒,购买理财产品时要牢记五个“不等于”:银行理财不等于储蓄存款;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口头宣传不等于合同约定;别人说“好”不等于适合自己;投资理财不等于投资发财。老年消费者应合理科学配置资产,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