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2018-01-27 11:49黄玺新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习惯

黄玺新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促使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大学体育课程。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另一部分是课外锻炼课程,二者具有共同的教学目的,利用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水平。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体育课程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也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

1.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缺失的因素

1.1 个人原因

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自身的锻炼意识与兴趣是促使学生锻炼的重要动力,对于学生的锻炼效果与锻炼习惯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缺失的个人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1.1 大学生自身的锻炼意识不强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对于锻炼没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健康的定义存在误解,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缺少锻炼意识,并对身心健康与锻炼效果缺少体会,导致体育锻炼效率不高。甚至,部分大学生会将课外锻炼时间用来学习专业课程,将专业课程与体育锻炼变成对立,最终导致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缺失。

1.1.2 大学生自身锻炼兴趣缺失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大学体育锻炼缺乏兴趣,未能养成相应的习惯,导致在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对于体育锻炼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严重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最终导致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得不到提高,与当前的新课改培养全能型、综合型素质人才的理念相悖[1]。

1.2 学校原因

大学生自身锻炼习惯的养成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影响,另一方面是大学体育教学制度与管理的影响。体育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外体育锻炼;另一部分是课堂知识理论,只有两者同时有效的进行,才能达到原本的教学目的。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体育课程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教学效率,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2.1 高校大学体育锻炼管理效率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主要是“两年制体育教学模式”,对于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与大学生自身的锻炼习惯养成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与局限性,同时,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力度不足,对于体育课程的宣传教育、设备设施建设、体育锻炼管理等内容实施效率不高,导致大学生锻炼习惯缺失现象始终没有转变,形成恶性循环,制约体育教育发展。

1.2.2 大学体育教学制度的设计不合理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教学制度设计主要依据相关的课程教学指导条例,要求学生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修满体育学分即可,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导致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课程设计不合理现象,难以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并且缺少相关的学生锻炼习惯评价体系,影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率[2]。

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缺失的改善对策

2.1 个人因素的改善对策

2.1.1 提升大学生自身的锻炼意识

想要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当前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效率,应首先从大学生自身入手,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促使其在日常锻炼中进行自我监督、督促,激发锻炼的动力,从根本上提升锻炼效率。加大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内涵与意义,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锻炼动力,从而进行自主锻炼。例如,山东某大学体育教学组定期举办有关体育锻炼与健康的知识宣传活动,加大体育健康宣传力度,利用定期的宣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自身锻炼意识,以满足当前新课程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1.2 增强学生自身的锻炼兴趣

由于当前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不够浓厚,导致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甚至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心理,课堂锻炼效率较低。基于此,为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养的教学目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深刻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激发自身的兴趣,自主进行锻炼,提升教学的时效性。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可以从课堂教学方式入手,改变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将学生转变为学习主体,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如,山西某体育教师将体育锻炼与比赛相结合,举办相关的竞赛,在进行跑步锻炼时,设计了不同程度的长跑比赛,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路程的竞赛,通过竞赛氛围,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学生积极参与竞赛中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

2.2 学校原因的改善对策

通过上述问题分析研究,能有效的看出导致学生锻炼习惯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学制度的不完善与教学评价体系的缺失,因此,改善当前现状的重点在于管理制度的充分发挥与教师的创新,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2.2.1 提升现阶段大学体育锻炼管理重视力度

加强学校领导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力度,完善体育教学的设备设施,定期举办体育锻炼与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严格对体育锻炼进行管理,同时提升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利用专业的人才来保证体育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综合能力较强、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某大学定期举办“体育教师交流会”,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累积教学经验,吸取其他教师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2.2 完善课外体育锻炼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评价体系与管理制度,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与课外锻炼情况进行评价,从根本上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同时,建立完善的学生自主评价体系,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打分,并寻找出体育锻炼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进行改进加强,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校也应建立完善的体育锻炼检测制度,可以成立相关的测评学生会或组织等,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测评,从根本上调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者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提升教学的时效性[3]。

2.2.3 改革当前体育教学的两年制模式

将现阶段的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两年制模式尝试改革为四年制,明确体育教学的实际目标与要求,并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教育人员应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完善大学体育四年制教学。例如,将原有的大学体育学分适当的进行增加,或者将原有的学分从原来的四个学期教学转变为八个学期进教学等,同时将体育教学中的体育锻炼与体育理论教学的学分进行明确,利用学分制的明显优势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养水平,培养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2.2.4 尝试制定课外体育锻炼导师制

将体育课外锻炼实行导师制。能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督促,通过体育教师担任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导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课间操、课后时间等进行体育锻炼,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长,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导师作用,利用开放式、自主式教学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扩展体育锻炼时间,加强体育锻炼效率。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知道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缺失是由于学生自身与学校教学两方面因素导致,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锻炼兴趣的引导,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积极主动锻炼意识,同时改便当前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完善体育课外锻炼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景会锋.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 崔晓妮.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现状分析及促动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6.

[3] 吴谋林.苏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习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