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

2018-01-27 00:12
教学与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党报恩格斯报刊

政治传播是一门政治与传播交汇的学问。马克思恩格斯较早地论证了政治传播在政党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发现了传播媒介在政治传播演进中的规律,论证了新闻信息和媒介意见在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不仅丰富了人类政治思想宝库,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活动和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传播的最重要主体,是贯穿政治传播活动始终的一条主线。从政治传播的角度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历史演进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传播、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时期的政治传播、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幵放时期的政治传播、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传播。

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是领导革命的工具,形成了以报纸、期刊为主要载体的特色传播网络,为最终夺取全国政权,打赢和国民党的宣传战争奠定了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边缘到中心的反转。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强化运用党报等新闻宣传工具,在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同时,又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的形势,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形成了从宣传鼓动、新闻报道到创新融合这样的传播格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逐渐表现为政治理论传播、政党和国家形象塑造、动员和沟通民众三大形态。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国内的意识形态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挑战,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面临复杂的生态环境。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化信息化使世界舆论争夺更趋激烈;从政治环境看,中国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效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但西方社会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愈加明显;从社会环境看,社会转型加快,结构出现裂变;从文化环境看,大众文化发展迅猛,文化走向世俗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需要政治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习近平作出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 的重要论断,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传播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产生的,也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系统的政治传播理论。因此,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必须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政治传播思想。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包涵着政治传播理论的方方面面,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和政治宣传思想三个方面。

一、人民报刊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是他们有关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深入探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出版自由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人民原则,进而形成了人民报刊思想。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邦境内的查禁》《莱比锡总汇报的查禁和科隆日报》《摩泽尔记者的辩护》、《报刊的意见和人民的意见》《新莱茵报审判案》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集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报刊思想。

(一)报刊是人民精神的直接表现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中,首先指出现代报刊具有人民精神的“英勇喉舌”和“公开形式”的基本性质。换句话说,作为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报刊,应当是反映人民精神的社会和政治媒介,它本身就是人民精神的直接表现。如果没有现代报刊,人民的精神就无从公开表达。之所以如此,在于报刊是生活在人民当中,它能够真诚地同情人民生活的一切处境和遭遇,反映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状况。[2](P352)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报刊记者应当倾听人民的呼声,并联系民众实际生活来获取“有关贫困状况的直接印象”。[2](P358)只有这样,报刊才能成为人民精神的“喉舌”来存在。[3](P275)这样的报刊才是真正的报刊,[2](P352)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报刊性质的认识,实际上指出了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性质,即社会的公共舆论机构。

(二)报刊是实现人民监督政府的渠道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报刊不仅仅是人民精神的直接表现,而且是实现人民监督政府的重要渠道,这是现代报刊的重要功能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曾公开表明,现代报刊的使命,就是要坚决捍卫社会的公共利益,并揭露政府的不法行为;[3](P275)而监督政府中人民代表的政治活动,既是现代报刊的基本权利,也是现代报刊的重要义务。[4](P203)从这个意义上,现代社会中的政府、媒体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已经为马克思恩格斯完全揭示清楚。即在政府、媒体和人民之间,媒体是人民监督政府的重要渠道。监督政府即是媒体的权利,也是媒体的义务。媒体应当履行其监督政府的社会使命,捍卫人民的利益。因此,报刊不应“以官僚的前提为出发点”,而应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原原本本地把人民的贫困状况反映到”政府那里。[2](P378)也只有这样,报刊才是人民报刊,而不是官僚的报刊。否则,报刊就是官僚的报刊,就是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

(三)人民报刊是自由报刊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报刊思想中,人民报刊是指真正自由的报刊,真正自由的报刊才是人民报刊,二者是高度统一的。没有真正自由的报刊,不可能对人民的实际生活有切实的报道,不能反映出民众的心声,也就不能自由地反映人民的贫困状况。如果不是人民的报刊,也不可能是真正自由的报刊,不自由的报刊只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受统治者的支配和控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反对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时,事实上就是在为人民报刊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权利,保证报刊能够真正成为自由表达人民精神的自由报刊。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自由报刊在本质上应当是自由的,如果自由报刊需要经过强制性的书报检查才能出版,就失去了其自由的本质,就是不自由的报刊。而受检查的报刊就是不自由的报刊,顶多是统治者“文明统治”的一种装饰品,是“洒上香水的畸形儿”,那不是真正的自由报刊。[2](P171)因此,人民报刊应当是自由报刊。

同时,自由报刊要体现出人民性才是真正的自由报刊。马克思指出,“自由报刊的人民性”[2](P153)是自由报刊能够发挥其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自由报刊是由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需要才成为必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通过报刊反映人民的贫困生活就是人民群众对自由报刊需要的实际体现。另一方面,民众承认的报刊,才能生存下去,否则报刊的生存就会成为问题。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生活即是报刊报道的素材和对象,广大人民群众本身又是报刊的消费者。如果报刊不能获得民众的承认,它就不可能成为人民报刊,也就失去了报刊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只能无可挽救地陷入绝境。[2](P381)所以,自由报刊产生的原因是人民的实际需要,自由报刊的存在条件是人民对报刊的信任。自由报刊应倾听“人民呼声”,报道民众生活的“直接印象”,[2](P358)充分体现其所应有的人民性,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报刊而存在下去。

(四)人民报刊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明确指出,人民报刊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这种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界的植物生长所具有的规律一样,是一种内在规律,必须得到承认,而不能从外部强加,也不可能任意摆脱。[2](P397)只有这样,人民报刊才能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政治使命。

在阐明人民报刊的发展规律时,马克思首先指出人民报刊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构成,即现代政治社会的媒体系统。马克思认为,在正常的发展情况下,人民报刊是由各种不同的报纸构成的,但各种不同的报纸首先具有自己的特征,然后又相互补充。正如现代社会中所形成的书籍、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络构成的现代媒体系统一样,虽然系统的各个部分互不相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但它们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现代的媒体系统。在报刊时代,如果一家报纸主要关注政治学的问题,另一家报纸则主要对应政治实践的问题;如果一家报纸主要关注新思想,另一家报纸则主要关注新事实,那么,它们在毫无阻碍、独立自主进行各自的发展时,就自然地形成一个好的人民报刊的整体。在这种人民报刊中,自然而和谐地融合着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2](P397)

其次,马克思认为,人民报刊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尽管人民报刊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人民精神的表达往往存在充满激情的、夸大的和失当的情况,但这是人民报刊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因为生活是常变常新的,那么报道人民生活的人民报刊永远也不可能老成持重。人民报刊在忠实地报道人民生活时,常常是尖锐地、充满激情地、片面地对所报道的事实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与当时的情境是相吻合的,也与人民报刊本身的感情和思想是相吻合的。对于报道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之处,第二天就有可能被自己所纠正。因此,由于刚刚觉醒的人民精神是年轻的、不成熟的,人民报刊也必然是年轻的、不成熟的。而人民精神会在政治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逐步变得老成、确定和周密。同时,人民报刊在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克服因“怀有敌意或缺乏理智而产生的毒素”,逐步显露出其真实和纯洁的本质,成为真正的反映人民精神的报刊,而认为人民报刊不成熟而应当取消人民报刊的观点,只是统治者压制或者剥夺人民新闻出版自由的借口而已。[2](P352-353)

(五)人民报刊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延续

“人民”,也是习近平新闻思想的重要关键词。2016年记者节前夕,习近平对新闻工作者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二是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宣传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行的奋斗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三是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四是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勤奋工作、甘于奉献,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一句话,就是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由此可见,“人民”贯穿了习近平讲话的始终。而回顾近年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成为新闻工作者一直在努力回答的问题。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他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在2016年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则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由“树立”到“坚持”,反映了执政党对新闻工作者的更高要求。这一更高要求,也时刻提醒我们:无论新闻报道、舆论引导还是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新闻宣传的总方向、大方向都是为了人民。

二、无产阶级党报思想

无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新闻出版自由,还是为人民报刊争取发展的空间,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在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做好政治传播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准备,并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传播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运用媒体传播无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理论指南。

(一)无产阶级党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机关报

无产阶级党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机关报,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无产阶级党报所进行的基本政治定位。之所以把无产阶级党报从政治上定位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是当时政党报刊发展的结果。19世纪中期,是欧美国家政党报刊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党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机关报。资产阶级利用他们的机关报传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世界塑造和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而无产阶级要想同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作斗争,需要利用报刊来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形成、巩固以及扩大无产阶级的舆论阵地,塑造和发展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合法性。这样,“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宣传实践,对无产阶级党报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借鉴”,[5](P219)从而为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拥有自己的机关报提供了历史经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就非常注重利用报刊开展他们的政治活动,并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报纸,而且需要的是一个具有政治性质的政党机关报。[6](P360-361)

早在无产阶级政党变得成熟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所领导的《新莱茵报》,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性机关报。尽管《新莱茵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打的是民主派的旗帜,但它在各种具体场合均强调自己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7](P3)1879年8月14日,恩格斯在《致奥古斯特·倍倍尔》的信中,明确指出了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需要这样的政治性机关报,而且应当是真正的党的机关报。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下,德国社会民主党于1879年9月28日开始出版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并成为当时无产阶级政党“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报纸”。[7](P399)

(二)无产阶级党报的使命

无产阶级党报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在任何时代都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对此都做过诸多相关讨论,特别是恩格斯多次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党报所应当完成的政治使命。

首先,无产阶级党报应当阐述党的政治纲领。早在1847年,恩格斯就指出,党报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政治讨论,来论证、阐发和捍卫无产阶级政党的要求,并批判和推翻各种敌对政党对无产阶级政党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和错误论断,宣传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主张。[2](P199)在1884年的《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一文中,恩格斯总结了《新莱茵报》——也就是无产阶级党报——当时的政治纲领,即建立完整统一的、具有民主性质的德意志共和国,并要求对俄国进行一场包括恢复波兰的战争,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德国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并反对外来干涉。[7](P5)事实上,《新莱茵报》是《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第一份无产阶级党报,它不仅针对当时德国革命的具体情况阐述了德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而且在一般意义上阐述了《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这也是恩格斯在《马克思和新莱茵报(1848—1849)》一文中开篇重述《共产党宣言》政治纲领策略部分的重要原因。

其次,无产阶级党报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旗帜。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无产阶级党报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面旗帜。正如恩格斯就《新莱茵报》所指出的那样,尽管《新莱茵报》当时打出的是民主派的旗帜,但它在各种具体场合均强调自己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质,是当时几乎在全欧洲“高举遭到镇压的无产阶级的旗帜的唯一报纸”。[7](P5-8)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则被恩格斯誉为无产阶级政党曾经有过的最好的报纸,不仅是因为只有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人报》享有充分的新闻出版自由,还因为该报极其明确和坚决地阐述并坚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因此,恩格斯明确指出:“《社会民主党人报》是德国党的旗帜”。[7](P284)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领导的两份无产阶级党报始终高举无产阶级政党的伟大旗帜。

再次,无产阶级党报应当完成对无产阶级的政治教育。无产阶级党报不仅要阐述党的政治纲领、高举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还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让无产阶级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他们与资产阶级之间所存在的敌对和对立。这一工作一分钟也不能忽略。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能在与资产阶级一道推翻封建统治阶级之后,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政治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2](P306)恩格斯在《马克思和新莱茵报》中重新阐述了这一科学思想,明确要求无产阶级党报应当完成对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反对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

最后,无产阶级党报是党内思想交流的平台。恩格斯在谈到政党发展时指出,任何一个政党内部都存在“右翼和左翼”,[8](P98)并伴随他们之间的“相互斗争”。[9](P580)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发展过程中,党内偶尔出现意见分歧会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党员能够公开发表意见,总好过暮气沉沉。[9](P683)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成熟之后,“党已经很大,在党内绝对自由地交换意见是必要的。”[10](P435)那么,通过党报完成“党内绝对自由地交换意见”就成为无产阶级党报的政治使命之一。

(三)无产阶级党报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相互关系

无产阶级党报与无产阶级政党的相互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党报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特别是恩格斯晚年就如何处理无产阶级党报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关系,进一步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

首先,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在政治上、组织上处于领导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无产阶级党报应当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以及无产阶级党报应当阐述党的政治纲领并高举无产阶级政党旗帜的思想,已经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处于领导地位。对此,恩格斯在《马克思与新莱茵报》中指出,“编辑部的制度是完全由马克思一人决断……由马克思一人决断是理所当然和毋庸置疑的,我们大家都乐于接受它。”[7](P5)因为,马克思卓越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才使得《新莱茵报》成为那个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很显然,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对《新莱茵报》编辑部制度的决断地位,正是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实施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的具体表现。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就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的领导关系,还进行过更为具体的阐述。他们主张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的领导是一种“道义上的”领导。1891年5月,恩格斯就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的领导方式致信德国党的领导人倍倍尔时说,德国党执行委员会和倍倍尔本人对《新时代》以及其他所有出版物都保持着并且应当保持着相当大的道义上的影响,但这种道义上的影响已经足够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对其党报的领导地位,不可对党报的具体事务施以不合理的干涉。[9](P612)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时,已经指明并强调这种领导是原则性的,而不是具体事务上的。

其次,无产阶级党报对无产阶级政党应当实施政治监督,可以批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和领导机构的缺点和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报刊是实施舆论监督的主要阵地。这种舆论监督不仅仅是开展针对反动当局的揭露,同时也可以针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和领导机构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在这方面,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党报绝不是无产阶级政党机构的简单传声筒。[7](P400)为了保证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健康、纯洁地发展,无产阶级党报具有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和领导机构进行批评的权利。1889年12月18日,恩格斯在致格尔松·特里尔的信中表达了无产阶级党报可以批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和领导机构的缺点和错误的观点。他指出,无产阶级运动的政治基础就是对现存社会进行最尖锐的批评,批评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生命要素。如果我们主张无产阶级享有言论自由,能够批评现存不合理的社会政治制度,那么,我们在不合理的社会政治制度中所争取的言论自由,为什么到了我们自己队伍中就不能享有呢?[9](P580)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党报的领导地位,一方面又极其重视无产阶级党报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监督职能的发挥,以促进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健康发展。

(四)党性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事业毫不动摇的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品格,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事业毫不动摇的原则,更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坚持党性原则的优良传统,开创了新闻传播事业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良好局面,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党性原则的问题,强调这个问题不仅要明确地讲,而且要经常地讲、反复地讲。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新闻媒体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是习近平关于新闻传播事业坚持政治方向的最新指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前进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根本方向。

三、政治宣传思想

如果从政治传播史的角度来考察,19世纪和20世纪无疑可以称为政治宣传的世纪。其中,共产主义学说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堪称有史以来政治宣传的典范,大大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既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又是共产主义学说最伟大的宣传家。他们在共产主义宣传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的政治宣传思想,构成了他们政治传播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政治宣传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政治宣传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宣传思想的首要观点。在从事共产主义宣传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认识到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于宣传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性。在德国开始宣传共产主义时,恩格斯曾致信马克思阐明了这一观点。恩格斯说,在德国进行共产主义宣传时,德国人的表现使恩格斯感到十分惊奇。一方面德国人表现得非常活跃,另一方面德国人表现得又非常迷茫。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基础支持德国人的共产主义行动,一切仍然处于半睡半醒状态,大多数人不得不进行盲目的摸索。[11](P5-6)因此,恩格斯说,进行共产主义宣传,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写出几部较大的著作,明确地阐明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便向许许多多非常愿意从事共产主义宣传和共产主义运动但缺乏科学理论的革命者提供知识基础和理论指南。[11](P18)为此,马克思恩格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一系列有关共产主义原理的著述,直至写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并为此后的共产主义宣传打下了坚实的、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政治宣传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

政治宣传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宣传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1843年,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时就提出有关政治宣传的名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2](P9)可见,理论掌握群众,需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进行宣传,才能变成摧毁反对政治统治的物质力量(实现武器的批判)。换句话说,政治宣传要深入人心,要真正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变成人民群众的行动。那么,政治宣传如何深入人心,理论如何为人民所理解、所掌握呢?“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P9-10)后来,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恩格斯又明确指出,长期的共产主义宣传实践证明,宣传上的正确策略并不单单是争取敌对阵营中的个别人物或一批批成员,更重要的是影响还没有卷入运动的广大群众。[9](P390)如果不进行针对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宣传,宣传者就成为“沙漠中的布道者”。[7](P4)可见,在从事共产主义学说的宣传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主张政治宣传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贯彻切实的群众路线,以彻底的理论说服群众,争取把理论变成物质力量,变成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伟大动力。

(三)政治宣传要讲求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政治宣传应当讲求方式,否则就达不到宣传的目的,甚至会损害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他们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不是大喊大叫的无益鼓动,也不能采取非黑即白的态度。马克思批评英国宪章派领袖厄·琼斯的宣传活动指出,宣传者的大喊大叫,借各种理由所进行的不知分寸的鼓动,以及不顾现实条件而进行宣传的做法,根本达不到宣传的目的,反而会毁掉一切。[12](P433)针对法国社会主义者沙·博尼埃在宣传上把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倍倍尔视为敌人的行为,恩格斯批评道:“他只知道黑、白两种颜色,要么就是爱,要么就是恨……若是根据他的意见来认识德国的运动,那就大错特错了。”[13](P542)在宣传方式上,马克思恩格斯还提出要善于利用敌对者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恩格斯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就是利用了许多敌对者的材料,特别是“用自由资产阶级亲口说出来的话来打击自由资产阶级”,[2](P86)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政治宣传要把握契机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政治宣传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非政治宣传本身,而是经济结构引起的社会变化,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宣传契机。政治宣传只有抓住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契机才能发挥其作用。用今天的话说,要讲好故事。对此,恩格斯曾经指出:“在德国,有许多人……过分重视公开宣传,而轻视历史事件的真正动力。”然而在事实上,“只有事变本身才能唤醒冷淡消极的人民群众……那时解放的语言所起的作用就会更加巨大”。[14](P213)因此,“单靠宣传,运动是不可能开展的。应当由事实来使人们信服”,[15](P348)并说明“彻底改造的必要性。”[16](P594)只有这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才能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才有可能转变成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物质力量。

政治宣传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要讲求方式和契机,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无产阶级政治宣传所做的基本的理论概括,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的宣传工作确立了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方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正是具备了科学的政治宣传理论,有了科学的宣传实践,才使共产主义学说传遍全球,并最终在俄国和中国取得了革命的累累硕果。

(五)政治宣传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延续

政治宣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下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习近平一直关心的问题。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宣传思想,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一论述,更是明确了无产阶级政治宣传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既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也指出了政治宣传的方式方法。当然,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政治宣传工作的需要,习近平进一步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总之,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党报思想和政治宣传思想,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传播思想最为基本的内容。这一系列思想既分析了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又指出了无产阶级政治传播的实践进路,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传播思想历史地、逻辑地和具体地展开。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是在现代政治传播学产生之前理解和认识政治传播现象,但他们仍然是运用现代政治传播学的学术话语,科学地阐明了现代政治传播学的基本原理,揭示出现代政治传播过程中政治组织、媒体、人民之间的基本关系,概括出了现代政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

结 语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具有了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然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意识形态斗争依然严峻,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需要,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斗争严重影响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如何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并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球的传播能力,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研究的新时代课题。如何深入研究和解决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这一新时代课题,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传播的相关理论,则是我们首先要完成的重要工作。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政治传播的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才能在国内外更好地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工作。因此,本文通过梳理提炼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为有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当前,我们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政治传播的基本原理应用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传播过程当中,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的基本要求,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从而达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目的。

猜你喜欢
党报恩格斯报刊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百强报刊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