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翀
鞍山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二科 (辽宁 鞍山 114001)
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多发急重症之一。多是由颅脑出现外伤造成的,通常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间,其主要表现为创伤部位快速有瘀血聚集,脑部出血,继而产生继发性病变,硬膜下血肿占全部颅脑外伤血肿的33.33%左右[1]。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以传统开颅清血肿为主,该术式尽管有一定效果,但因具有一定创伤性,对整体疗效、神经功能、并发症和预后均有一定不良作用[2]。而伴随临床介入措施的不断完善,脑室镜的介入治疗在硬膜下血肿中取得一定进展,本研究现将本院有关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92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92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入选标准[3]:①行颅脑CT扫描确诊为硬膜下血肿;②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存在局灶性脑损害、颅内压增高指证;④小脑幕下血肿超过10mL,或幕上超过40mL。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②既往有颅脑手术史者;③合并脑疝者;④有尿激酶过敏史者。根据不同治疗术式,将应用传统开颅术治疗的44例称为对照组,将48例应用脑室镜联合开颅术治疗的称为实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8~72岁,平均(59.73±4.28)岁,病程1~5年,平均(2.73±1.06)年;实验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4~75岁,平均(62.42±5.07)岁,病程1~6年,平均(3.12±1.17)年,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均予以术前基本治疗,包含利尿、止血、脑保护、防止脱水、维持呼吸顺畅等。以CT扫描划定硬膜下血肿部位。两组均以气管内插管全麻为麻醉手段。对照组行常规皮骨骨瓣开颅,按照CT测定出的血肿大小,制定合适的手术入路和骨窗大小,剪开并悬吊硬脑膜,实施血肿清除,待清创满意后,冲洗术野,回置颅骨,出血部分实施电凝,留置引流管。实验组以CT扫描下最大出血量的部位作为手术入路,切口直径约为4~5cm,待颅骨外膜切开后,牵引头皮,使颅骨完全显露,对颅骨进行钻孔,成为直径2cm左右的小骨窗,置入脑室镜,调整角度,吸附血块。清理完毕后,反复冲洗,以电凝止血,检查无误后,最后置引流管。
比较两组术后1周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GCS评分改变情况。硬膜下血肿开颅术治疗常见并发症有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术后出血、血肿复发、脑膜粘连。GCS评分共15分,有语言能力、睁眼功能和肢体功能三个维度,分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越好[4]。
术后1周,以其他文献所给出的疗效评价标准[5]记录两组治疗效果:①痊愈:患者能够进行常规生活与工作,疾病体征消退,血肿消失;②进步:患者具有一定活动能力或恢复大部分活动能力,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血肿消失,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仅存在少部分神经障碍;③无效:患者生活能力基本丧失,术后无好转或加重,症状均未改善。有效率=(痊愈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术前,实验组GCS分值(6.38±1.25)分,对照组(6.52±1.36)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实验组GCS(12.05±3.14)分,对照组(8.94±2.82)分,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痊愈12例(25.00%),进步33例(68.75%),无效3例(6.25%),有效率45例(93.75%);对照组痊愈8例(18.18%),进步26例(37.82%),无效10例(22.73%),有效率34例(77.27%),两组差异显著(P<0.05)。
实验组并发症率3例(6.25%),包含血肿复发1例,颅内感染1例,脑膜粘连1例,对照组并发症率10例(20.83%),包含颅内感染3例,术后出血2例,血肿复发2例,脑脊液漏1例,脑膜粘连2例。差异显著(P<0.05)。
硬膜下血肿多发于头部损伤后的3周以上,其发病部位多位于硬脑膜和颅骨内板间,通常以老年人发病较为多见。由于多伴有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外伤性损害,临床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若此时治疗延迟,颅内血肿可迅速增大,颅内压急剧升高,对预后造成负性影响[6]。当前治疗硬膜下血肿仍以手术疗法为主,本研究通过分析传统开颅术和脑室镜介入治疗,发现两组中,实验组(即脑室镜介入开颅治疗组)预后GCS分值、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治疗意义更好。这可能与传统开颅治疗创伤性较大,手术时间偏长,患者易缺血,而脑室镜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创口的大小,可根据临床实际,放大显示、转换角度,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尽管本研究对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作出一定探讨,但样本选取病例有限,更为周密的调查需大样本支持。
综上所述,脑室镜辅助开颅治疗应用于硬膜下血肿清除,对患者神经功能反应、疗效有积极促进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产生。
[1]曲志峰,鲍艳春,陈文理,等.常规开颅手术和脑室镜治疗硬膜下血肿的对比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7):1313-1316.
[2]潘仁高,谢溢升,梁青青.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硬膜下血肿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1):44-46.
[3]张崇.外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皮瓣开颅术与小骨窗开颅的疗效对比研究[J].医药,2016,2(12):156.
[4]李楠.比较微创引流术与开颅术式在治疗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120-121.
[5]田海东,张俊义,王建军,等.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94):296.
[6]张龙.常规开颅手术与脑室镜辅助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哈尔滨医药,2016,36(5):5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