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丽芳
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微学习资源开发的思考
葛丽芳
(天津农学院 基础科学学院,天津 300384)
对儒家优秀思想的研究和运用已成为当前社会文化的一个热点。研究开发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微学习资源,并将其渗透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当中,可避免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淡化中华民族的本根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交融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微学习;资源开发
自2014年以来,对儒家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儒家政治哲学的构建;对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阐释;对儒家经典进行政治哲学的诠释;对历代思想家的学说、观点进行政治哲学的解析;对儒家思想与理想政治形态及社会治理关系的探讨等。当前,挖掘儒家思想理论的创新成果与面对当代问题的实际需要相比,已显得非常不足和薄弱,尤其是在儒家的基本义理和社会科学及社会政策相结合方面,更是有待于学术界持续不懈地去努力。
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1]。
2015年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并使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互联网文化的微时代,因此关注微时代的文化传播也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热点之一。就高等教育而言,随着高校微课实践与应用探索的研究、微型数字化课程资源包的开发,人们已从认识微课、理解微课到开始设计微课、应用微课。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领域,外语微课大赛等学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些活动旨在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此同时,儒学普及是当前社会的一个文化热点问题,尤其是儒学文化中蕴含的儒家优秀传统道德,应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立、公民道德修养的培养以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相承接,要解释并加以现代转换,重视儒学教育的当代价值[2]。
当前国内对儒学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现代新儒学家对儒学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思想价值的研究。学者杜维明认为:学术之儒不能只是专家、学者或教授,而必须透过深切的人文反思把大学通识教育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政府之儒不能只是按规章办事的官吏,而必须以身作则并提升政治文化的素质[3]。当前,在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把儒家思想中的许多内容视为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不论是在亚洲还是在西方世界,儒学现代思想的运用已获得极大关注,其思想、言论及功用已被广泛传播,且被许多国家所应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阿拉伯人就能详细记载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此后,还有不少著作被编译出版,儒学对阿拉伯思想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当前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也发挥着现代新儒家思想的作用。美国学者列文森所著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对于传统与现代、保守与激进、东方与西方、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深刻见解,尤其着力于揭示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及其所决定的儒教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功用。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对儒学思想颇有研究,他坚持认为儒家思想及其现时代的运用,对中国的发展乃至世界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对人们的思想净化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并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3]。
综合国内国外相关研究的整体状况而言,相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儒学现代化思想的研究,起步比较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国外也非常重视儒学现代化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儒学思想的改造和儒学新思想在现时代的运用,尤其受到重视。
就大学通识教育而言,各国都重视道德教育。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国外学者提出了隐性德育,认为各学科教学共同和首要的目的是德育教育。学校生活、各科教学都有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不必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而且学校生活、教材、教学方法都可以被视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4]。鉴于学者的隐性德育观点,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是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训练上,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思考,加强人文知识渗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隐性德育的一种途径,切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度地进行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内容的补充,寓德于教之中,在教授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从理论上讲,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隐性德育的一种途径,可以很好地丰富和完善隐性德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利用“互联网+”,探讨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微学习资源的开发与研究,运用新技术手段开发以微课为代表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微课件、微课堂等),并将其引入到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同时也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有效补充,使学生在接受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同时,不会淡化乃至忘记中华民族的本根文化,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有效化解西方文化中不良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5]。这种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跟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中西两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将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手段的改革与提高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并具有较高的实际推广和应用价值。
3.3.1 教学内容的选取
基于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关西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点或面,挖掘出相关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内容,对其进行经典阐释、现代赋义并配以英语释义。教师需要将儒家的主要代表作《论语》(The Analects)中最能代表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思想的语录选取出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内容,通过一定的课时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进行渗透。例如,“仁”“义”“礼”“信”“孝悌”“道”“德”“忠”“恕”“君子”等儒家道德思想的基本概念词和道德纲目在《论语》中反复出现并贯穿全书,构成孔子思想的完整体系。这些哲学概念词的翻译是理解和掌握儒家思想的重要钥匙。另外,孔子还主张“仁”(true manhood; kindness)、“恕”(forgiveness; forbearance)、“信”(being one’s true self; honesty in social relationship)、“德”(virtue morals)、“礼”(ritual; ceremony)等道德条目。孟子(Mencius)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的德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同孔子一道并称为“孔孟”。其主要道德学说是性善论,他的许多著名言论对今天高校的道德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3.3.2 教学方法的引入
采用有效的教学内容引入方法。通过制作素材微课件、开展微课堂、构建微课程、微讲座等第二课堂的学习环境和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开发 “互联网+”条件下的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为学习资源,并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形成课上与课下优势互补、课内资源与课外拓展的立体化教学体系,探讨信息化时代的外语微课学习模式。通过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恰当适度地渗透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既可寓德于教学之中,又可在教授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6]。例如,根据《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Home thoughts”引入儒家传统思想的“齐家观”,并对其解读、释义和讨论,启发学生对于家庭观念的理性思考。
在立足于完成正常的课堂教学任务、教授学生习得语言能力及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透过教材中融入的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折射出的价值观念等思想题材内容,挖掘出与课程内容相切合的有关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引入、学生讨论、素材课件演示等渗透一些儒学典籍的内容来启发学生对本根文化的思考;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开展微课设计,以内容选取形式构建电子虚拟课堂,努力做到精确选题、精制素材、精心设计、凝练题目、提纲挈领、图文并茂、信息可视化等微课设计的通用原则,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努力打造出“互联网+”条件下的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微课学习资源来,开辟第二课堂的校园网络学习平台,既丰富和补充教材内容,又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融意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隐性德育教育形式[7]。
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思想微学习资源的开发,不仅使英语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改变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被弱化的现状,还可通过渗透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8]。同时,能够较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并为该领域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1] 习近平.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R/OL].(2016-05- 22)[2016-12-28]. http: // www. chinanews. com /gn/ 2016/ 05- 22/ 7879284. shtml.
[2] 许宏. 儒学普及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管子学刊,2010(3):89-91.
[3] 常俊贤. 国内外儒学现代化研究现状述评[J]. 法制与社会,2010(2):228-229.
[4] 李秋菊. 大学英语教学中儒家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
[5] 刘长青,张秀梅.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4):96-100.
[6] 黄辉.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其途径[J]. 东岳论丛,2009(4):182-184.
[7] 张燕. 论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教育[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8] 沈小碚,袁建琼. 普及儒学教育的当代价值探索[J]. 教育探索,2014(3):19-20.
责任编辑:宗淑萍
Thought on the micro-learning resource exploring of Confucian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GE Li-fang
(College of Basic Scienc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onfucian excellent thoughts has become a hot cultural topic in today’s society. So research into exploring the micro-learning resources of Confucian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and seeping them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t can avoid the gradual fade of our root culture while learning western culture, thus enhanc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help them set up the correct culture values.
Confucian excellent tradition and morality education; micro-learning; resources exploring
1008-5394(2018)04-0094-03
10.19640/j.cnki.jtau.2018.04.020
G64
B
2016-12-28
葛丽芳(1965-),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普通语言学理论及英语教学。E-mail: gegelif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