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格美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2018-01-27 11:44:35季红琴雷安然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410114
大众文艺 2018年2期
关键词:孟子人格美学

季红琴 雷安然(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410114)

引言

人格是中国哲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伟大的中国思想家曾对人格作过深刻阐述,但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孟子最早对人格作过系统论述,孟子的人格美学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不朽的贡献。直至今日,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仍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一、孟子人格美学内涵

孟子从性善论出发,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理想人格的萌芽。所谓的“四心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 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心四端”构成了孟子人格美学的理论基础。孟子把“四心”理论作为测量理想人格的价值尺度。孟子的人格美学可分为善、信、美、大、圣、神这六大层次。“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二、大学生人格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人格状况主流上是积极向上,但在秉持应有的道德标准上也存在着一些素质上的缺失。

1.道德认知失调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的道德伦理价值标准认同度逐渐降低,自身容易受到新兴事物带来的冲击影响,导致大学生们缺乏对新旧观念的整合能力,以至于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从而产生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的心理精神状态。一些学生甚至借口社会中一些不正之风、不公正现象,将自身问题归咎于社会学校,偏离进入大学学习的初衷。

2.存在人际处理问题

部分大学生为人处世皆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生活习惯为准,不顾及他人,容易伤害同学情谊。师生关系也较为疏远,缺乏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上,课后往来较少。

3.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

当代大学生在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感到迷茫。学习上缺乏刻苦专研的精神。相当一部分同学身上存在惰性,一旦离开老师与同学督促,则放松对自身要求,学习上消极应付,得过且过,表现出懒散、拖拉、退缩、逃避等行为。

三、孟子人格美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

朱熹对孟子人格美学的理论基础“四端四心”批注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端,绪也。因其情之发,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犹有物在中而绪见于外也”。由此看来,“每一个人皆可在自己的心上当下认取善的根苗。”作为孟子人格美学的理论基础,“四心四端”的思想内容,必然有利于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有利于指导当代大学生严格遵守做人基本原则。“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应时刻怀有恭敬之心。恭敬之心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责任,对人对事心怀尊重之心,以坚守道德品质引导自身行动,从内心剔除浮躁、轻率的心性。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身具“浩然之气”者,必心怀坚定的信念和志向。然之气的培养并非带有特定目的,是个人时刻遵循正义与道德,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去指导实践,绝非揠苗助长。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道德品质,非一朝一夕所成,当代大学生必须时刻操守本心,坚守自己的道德人格,用科学的思想武装头脑,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孟子人格美学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坚定的意志,刻苦学习的精神。“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中,大学生应当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不耻下问,而非囫囵吞枣式学习。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什么是羞耻,是真正的羞耻。如果一名大学生不以学习不如别的同学为耻,在学习上则永远也不会与其他同学齐头并进。学习无疑是一种意志行动,若缺乏坚强意志的参与,艰苦的学习过程难以为继,繁重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学习中所遇到困难和障碍难以克服,最终导致荒废学业。“故天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告诫当代大学生要勤奋学习,刻苦专研,敢于吃苦,坚持不懈。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与道德素质,以便于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

四、孟子人格美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

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经由“仁、义、礼、智”等“四端”“扩而充之”后,予以壮大充满。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蕴含了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精神根基。将孟子人格美学思想的合理内涵与当代大学生现状加以融合,从而充分指导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动力,在推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教育。

1.教师导向作用

孟子提倡教师“中道而立,能者从之”的导向作用,以及教师的人格感召力和行为示范作用。学校教师必须联系社会和当代大学生素质现状的实际情况,基于孟子人格美学理论基础“四心四端”思想内容,指导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提升的实践。教师应当将时刻将“四心四端”内容铭刻于心,以身作则,通过上课等方式启迪学生心智,充分地调动学生在学习孟子人格美学理论基础“四心四端”思想内容时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触类旁通地去体会和感悟孟子人格美学的其他精华内容,从而指导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一个具备孟子人格美学专业知识的老师,学生在与之接触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其耳濡目染的影响,从而达到学生素质教育润物无声的好效果。

2.创新授课理念

孟子人格美学思想的产生、形成过程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固然存在合理性,但其时代性局限性也较为明显。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以“四心四端”为理论基础的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时,应当及时探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其内容不符合时代的部分应当摈弃,在继承其精华内容时也需要用现代的思维去解读,坚持与时俱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赋予静止的思想内容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使学生们加深对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的了解,产生对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的兴趣与认同。

3.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大学生可创办“孟子人格美学读书会”,重点学习孟子人格美学的理论基础——“四心四端”思想内容。以读书会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对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的研读、了解与把握。学习“四心四端”等人格美学思想内容的方式不拘泥于课堂,当代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采取自愿、自主的方式,共同探讨、会读“四心四端”等经典内容。同时学生们也可采取游学、辩论、参加学术研讨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孟子人格美学思想的精华内容。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不仅可使大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且有助于为传统课堂上学习的孟子人格美学思想内容起到补充作用。

五、结语

孟子人格美学以“四心四端”为基础,分为善、信、美、大、圣、神这六大层次。将孟子人格美学的精华思想内涵与当代大学生人格素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结合,研究孟子人格美学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提高的价值以及孟子人格美学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指导。由于篇幅、所学知识和资料查找等各方面条件有限,很多问题未能涉及和深入讨论。

[1]杨伯峻.孟子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朱熹.国学典藏:孟子 [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67.

[5]朱墨青.试论孟子良心观[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0-44.

猜你喜欢
孟子人格美学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磨刀不误砍柴工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