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

2018-01-27 11:44:35河南理工大学454150
大众文艺 2018年2期
关键词:图书师生数字

张 辉(河南理工大学 454150)

采购、编制、收藏、管理、流通等环节为以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传统流程,这种管理模式对图书馆图书资源的有效流通造成了阻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可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将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用户实际需求紧密连接起来,利用更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图书馆资源结构配置,促使高校图书资源利用程度不断提升。

一、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现状

1.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互联网+”时代,社会中资源共享效率逐渐提升,同时资源的共享也导致资源信息网络传输、数字资源库服务器等环节的安全风险逐渐提升,再加上高校图书馆资源构建过程中,对各个学科的实际需求不够了解,导致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实际利用程度不够,如哲学、社会科学、外文等科研型资源过于薄弱,而自然科学、中文资源等教学型资源过于饱和情况的出现也导致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不能有效的提升。此外,高校图书馆与师生的互动程度不高,也导致高校图书资源构建与实际用户需求出现偏差,影响高校图书资源建设的顺利进程。

2.数据资源比例不够合理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已经构建了初步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库,但是由于对师生实际需求不够了解,往往会出现数字资源与实不符,大量数字资源闲置的同时师生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情况。如在高校图书馆资源中大多是摘要类、书目类的数字资源,而多媒体文献、全文文献等数字资源份额较少,从而导致数字资源库各种资源的比例过于失衡,且高校图书馆中资源更新间隔时间过长、更新内容不稳定等原因也制约了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资源访问权限、图书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出现也导致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质量不能达到有效的提升。

3.用户阅读模式改变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也为高校师生提供了新型的阅读模式——数字阅读,新型阅读模式的出现对传统纸质阅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同时社会生产生活节奏的变化也导致整体阅读出现碎片化的特征。一方面高校师生对阅读资料由专一系统转化为休闲娱乐,且对于书籍的精简性要求更严格;另一方面,图书馆内长时间阅读的模式也逐步转化为课下间断的碎片式阅读。这种情况下,数字阅读模式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同时纸质报刊、书籍在高校师生阅读中的占比也逐渐下降,因此互联网信息时代为高校图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也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筑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优化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在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下,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然后可制定以下措施:

1.完善图书馆管理机制

以往高校图书馆单一的管理制度已经不适用与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因此高校图书馆需求根据实际发展,增设管理标准制度,如数字化服务标准、用户需求调查、用户隐私保护条例等,1从而为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提供规范的依据。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影响力度,高校图书馆可以加大高校图书馆宣传力度,如将现有图书馆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者视频等模式,增加高校图书馆与全校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网络促使高校图书馆不断的改革创新,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正确认识到数字资源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加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快数字资源的更新速度,从而在完善高校图书馆结构的同时,也可以保证各类数据资源配置更加完善。

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与相关资源供应商签订相关协议,即为高校用户提供图书预定服务,高校师生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在高校图书馆平台上预定图书,然后由高校图书馆买单,高校师生只能拥有借用观看权,然后在规定时间内返还给高校图书馆,最后高校图书馆对返还的书籍进行进一步管理,全程可在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中进行,这种管理模式在降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负担的同时,也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

2.构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

为了进一步丰富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内容,各高校可通过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加强之间的资源交流,优势互补,然后促使高校图书资源竞争力不断提升。如建立统一的图书馆网站网址,2然后在网址中提供全国各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各高校师生通过在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中可增强文化沟通教学,同时开展有效的科研合作,对于高校整体竞争力的增强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中可以制定书籍订购服务及阅读反馈栏目,从而依据用户的评价及书籍的订购比例,为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采购提供借鉴,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互联网+”时代,高校师生的阅读模式的变化也为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增设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该对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增加关注力度,如借助高校图书网站开展调查活动,然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促使数字资源购置更加合理、规范,平衡各学科、教学资源与科研资源的配置结构,从而促使数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同时高校在进行图书馆资源建设时可结合优势学科需求,加大图书馆资源中优势学科的资源建设力度,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提升。此外为了保证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可定期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开展图书资源管理培训,同时增加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建设力度,如服务器等,在节省高校师生信息检索时间的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网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采取维护措施,促使高校图书馆资源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3.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由于高校图书馆资源构成的变化,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为了促使图书馆数字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在高校图书馆中可以设置一些网络咨询管理机构,然后图书管理人员就需要在管理以往纸质图书资源的同时,熟练运用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然后定期进行用户需求调查,切实了解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定期组织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图书管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同时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内容,促使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数字资源网络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为学校各机构科研工作提供更优异的服务。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应逐步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3保证高校师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主旨主要为高校科研及教学进行辅助,为学生课下提升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正确认识到自身的工作职责,为全校师生提供完善的图书资源,同时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师或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模式,促使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库质量不断提升。此外,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模式中,本地镜像需购买相应的电子设备且数据更新时间较长,但本地镜像的购买方式可以保证图书馆详细掌握全部的数据资源;而远程访问则可以节省大量的网络后期保养、服务器购买的费用,但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管理权在运营商手中,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资源采购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采购方式,如使用本地镜像购买一些电子图书等时效性较短的数据,而用远程访问的采购模式购买一些时效性较长的数据,如论文、期刊等。同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注意与高校各个教学、科研部门的有效联系,从而时刻更新自身在图书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模式等,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完善图书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约束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行为,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图书馆架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管理观念不够先进等原因导致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不能有效的提升,因此为了提升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应正确认识自身在高校教学、科研过程中的重要辅助作用,然后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平台,从而与高校师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均衡高校图书馆各学科、教学与科研等数字资源,促使高校图书馆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注释:

1.王咏梅.“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0):21-22.

2.张兵."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5,29(4):87-89.

3.谭芬梅.“互联网+”时代医学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2016(15):88-89.

猜你喜欢
图书师生数字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答数字
班里有个图书角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成双成对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