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动画短片中的角色塑造

2018-01-27 11:44:35北京电影学院100088
大众文艺 2018年2期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

崔 曼(北京电影学院 100088)

一、引言

在动画创作中,创作者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角色进行造型设计,性格设计以及动作表演设计,通过这些设计塑造出一个角色的外在形态和心理内在活动,展现出角色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塑造出一个生动形象的角色。

在所有构成动画的元素中,动画角色是最重要的一个,它与动画故事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动画角色”一直以来以其类型化的角色塑造方式区分于其他类型影视作品角色,其特有的典型性与独特性应受到更多的研究与关注。一个成功的动画角色,可以拓宽整部影片持续盈利的后续空间,由动画角色形象衍生出来的各种类型的产品,蕴含着比传统商品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1

近年来的动画电影受商业效益影响偏大,使动画电影的创作偏于故事的套路化以及角色的单一化,逐渐模糊了这两个重要元素的作用。各类电影盲目追求感官刺激以及直白的商业效果,对角色塑造与故事编排的忽视使得电影与观众在主观情感上的交流逐渐减少。

在这样“病态”的创作大环境下,皮克斯对其电影的艺术创作维持了一贯的水准,纵观其发展历史,仍然可以总结出其不断追求前进的发展轨迹。在这之中,皮克斯动画角色的创作与塑造具有代表性,并占有明显的重要性,而动画角色塑造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会随着艺术、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动画角色的形成过程,包含着当下所处环境中的主流或者引人瞩目的非主流价值观,也体现了艺术创作发展到今天的成果。

二、皮克斯早期(1984-1989)动画短片中的角色塑造

1.皮克斯动画短片创作历程

在成立的第一个十年中,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一直在生存和死亡的边缘徘徊,他们只是制作了一些短片和广告。但是在这十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养精蓄锐,逐渐夯实了自己的创意与技术基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计算机制作的动画电影。正是这十年的准备工作,对最后的功成名就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早期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还处于技术尝试阶段,每一部短片的出现都代表了一项或几项新的技术和尝试。由于计算机发展下建模系统的局限性,每一部短片的角色造型塑造,都是在现阶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上,做的最安全的设定。在技术日渐更新的基础上,创作者会不断的提出他们的难题和新的要求,技术工作人员制作出来的东西,也会给创作者带来新的灵感。“艺术挑战技术,科技启发艺术”这种工作关系最终也成为了皮克斯动画电影工作室电影制作方法的基础。2

2.《安德烈与威力的冒险》(1984)

这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还是卢卡斯电影公司时的第一部动画短片。故事本来是描述一个叫安德烈的机器人,因为当时建模系统只能处理简单的几何形状,所以计划将主角设定为一个机器人。但拉塞特认为,不能因为形状上的局限性,就将人物设定限制在机器人身上,迪斯尼早期很多人物形象也都是由几何形体构成的,如早期的米老鼠等。所以他从米老鼠身上汲取灵感,设计了一个手指是椭圆体,胳膊是管状的,头是球体,帽子是圆柱体,身体是一个圆锥体和球形做成的倒立的冰淇淋结构。就此,故事的主人公就诞生了,但是因为拉塞特对人物身体部分的结构没有足够的表现力,又想做一个身体能够轻易弯曲的形状,通过卡特莫的帮忙,拉塞特想出了第二个角色,一只圆滚滚的大黄蜂,整个故事的基本主线也清晰了。3

大黄蜂的出现成为了整个故事推动的元素,它是使安德烈动起来的原因。在整个短片中,角色的造型设定和角色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刚睡醒的安德烈遇到了一只圆滚滚的蜜蜂,蜜蜂想要调戏安德烈,不想却被耍了,然后一路狂追着安德烈到处跑的故事。安德烈和蜜蜂沃利都是在当时现有的技术上,用不同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人物形象,虽然造型设计和动作设计都很简单,但是创作团队在人物表演上还是下了大功夫,两个人物在交流的过程中,眼神表演都非常到位,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是观众还是看明白了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这也正是整个片子的亮点。

3.《顽皮跳跳灯》(1986)

《顽皮跳跳灯》是皮克斯唯一一部先有角色,才有故事的短片。跳跳灯这个个简单的动画角色对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意义非凡,相当于米老鼠对迪斯尼动画工作室。他们给予了跳跳灯生命,而跳跳灯也给他们带来了事业上的转机,自此之后,跳跳灯也成为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标志。

跳跳灯的形象来自于一堂计算机建模课,拉塞特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自己的手绘板上制作了跳跳灯的模型,并为它准备了一系列的动作分析,并把它带到了比利时动画节。比利时动画大师劳尔·瑟瓦斯对跳跳灯的动作分析大加赞赏,并疑惑为何一个角色没有故事情节:“不管一个片子如何短小,都应该建立在某个故事上,这个故事应该有开头,发展以及结尾” 。拉塞特明白了叙事的重要性,自此之后皮克斯的每一个项目都会有一个故事,即使他们再短小精悍。

一次偶然的机会,同事的跟自己的儿子在办公室里嬉戏玩耍,给了导演灵感。故事之间的两个角色的关系也就明了了,一个是家长,另外一个是喜欢蹦蹦跳跳活力十足的孩子。整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两个看起来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台灯了,但是因为皮克斯创作者们赋予他们生命,通过丰富的角色表演,让角色呈现出来了惊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观众觉得这些栩栩如生的角色就好像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一样。角色和故事显得比计算机技术还要重要,这在动画制作史上还是第一次。

4.《独轮车的梦想》Red's Dream(1987)

《独轮车的梦想》是围绕着一辆在自行车店铺卖场的一角半价出售黯然伤神的独轮车所展开的一系列的幻想故事。相较于《顽皮跳跳灯》这部作品从复杂程度来讲有了明显的提升。作品中结合下雨、复杂的机械与有机模型,使用了不同的光源,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换了三次。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被半价打折出售的红色的独轮车。独轮车因为只有一个轮子,所以从造型设计来看,就比普通的两轮自行车要孤单的多。独轮车的车身选用了红色,说明了这是一个有梦想,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的角色。通过雨天凄凉的衬托,独轮车和自行车商店内其他山地车的对比,以及角落里各种打折清仓出售的字条,生动的向我们塑造了一个不甘寂寞爱幻想又不得不面对自己被打折清仓的独轮车。虽然结局不免让人叹息,但是不得不说,这的确是皮克斯为数不多的以悲剧结尾的短片,影片中孤独凄凉又让人心疼的独轮车,给观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5.锡铁小兵Tin Toy((1988)

《锡铁小兵》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只上发条的乐队玩具,玩具的造型类似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点像英国大兵,身后背着一个只要移动就会被敲响的鼓。整个短片中,玩具的各个部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动,代表了动画团队在技术层面的巨大飞跃。故事的另外一个角色,则是人类的婴儿。这是皮克斯第一次真正尝试做一个生命体角色,技术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做出来的婴儿效果有点恐怖,但是在技术上,已经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技术的局限性,才能把婴儿恶魔的本质用外在形象表现出来。

影片的主角锡铁小兵三头身形象,红黄蓝的服饰搭配,天真无邪的大眼睛,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可爱的的小兵形象。婴儿的形象谈不上可爱,反倒看起来有点恐怖,正好直接通过角色外在造型,形象的表达了婴儿给大多人的印象:乖的时候是天使,躁动起来就是恶魔。婴儿暴力的对待玩具,拿起东西就往嘴里塞,拿到受伤的玩具玩两下就扔掉,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演设计,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婴儿,虽然他的造型在当时看来并不那么美观。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导演的姐姐,给他看的一段外甥自己玩耍的视频,在半个小时之内,外甥把所有可能拿到的东西都往嘴里塞了一遍,每一个东西上都涂满了口水,他由此想到落在婴儿手里的玩具得有多惨,对于玩具们来说,婴儿可能像个怪兽一样。这个想法就是《锡铁小兵》的灵感来源。这部短片荣获了1988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3D动画电影。当年的荷兰国际动画节上,迪斯尼的兰福特告诉导演拉塞特:我非常喜欢给玩具赋予生命这个想法,玩具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从这个想法出发,你可以讲述更多的故事。也正是他的这个提醒,才有了之后的《玩具总动员》系列。

6.小雪人大行动Knick Knack(1989)

一个待在雪景球里的雪人,偶然看到了雪景球外架子的另一端各种摆件玩具正在开party,其中一位美女很自然的向它打招呼,小雪人激动地想出去融入他们的圈子。在想尽各种出逃的办法后最终出逃失败的故事。

因为《锡铁小兵》的制作难度实在太大,所以皮克斯动画团队想接下做的这个项目一定要简单一点,乐趣更多一些。《小雪人大行动》不论是在对小雪人的造型设计上,还是对其他玩具摆件的造型设计上,都有点恶意搞笑和简化的意思。这些角色虽然建模简单,进行动画处理也相对节省时间,但是因为故事的完整性和趣味性,又给这些看起来不怎么讨喜的角色增加了很多趣味。

7.皮克斯早期动画短片角色塑造小结

因为技术的局限性,这一时期的皮克斯动画短片中所有角色在选材上有一个共同特性:它们本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没有生命的物体,在皮克斯创作团队日益精湛的叙事能力和逐渐提高的技术水平下,把一个个没有生命的物体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也为他们要“创造一个让人信服的世界”做了很好的积累和铺垫,也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更多灵感来源。

三、皮克斯中期(1996-2005)动画短片的角色塑造

1.皮克斯短片创作的培养人才方式

在1989年的《小雪人大行动》之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就不再关注短片制作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长篇制作上。在1996年玩具总动员》公映一年之后,他们认为是时候重新制作短片了。“短片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标志之一,这是我们白手起家的地方。随着我们的不断发展和壮大,我们都希望短片在未来成为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一部分。我们喜欢这种艺术形式,所以我们希望利用自己已经得到的关注让人们更多地注意到这种艺术形式,同时也希望它能成为电影院的主角之一。”4

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制作短片电影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培训人才和进行技术试验的绝佳机会,他们希望通过制作短片来多做一些尝试。任何一部短片都是一件不讲回报的工作。但是可以通过动画短片的制作和研发,壮大自己的技术力量。因此而带来的研发方面的好处会让这份投资变得有价值。从这一时期开始,短片制作也逐渐成为了公司培养技术与艺术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2.棋逢敌手Geri's Game(1997)

经历了两部电影之后,皮克斯希望制作一部以人物角色的动画短片。得到这个机会的新人导演平卡瓦决定制作一部只有一个角色的故事,一是想让故事尽量简单,二是想将全部的技术资源都倾注在这个角色上,让角色展现出最佳效果。因为第皮克斯第一次出现的有生命物体的角色是《锡铁小兵》中的婴儿,所以这次他想制作另一个年龄的极端,就是老年人。他的象棋手外祖父给了他无限的灵感。

整个影片的镜头语言很简单,从头到尾都在棋桌的一侧或者另一侧,为了让观众可以更快的进入角色Geri自娱自乐的世界,分别用仰拍和俯拍来显示出人物的强弱对比。用眼镜作为其中一个道具,完美的营造出了“两个人”下棋的假象。通过“两个人”背景中树的颜色,向观众展示了两人不同的性格。不戴眼镜的Geri后面的背景以红色的树为主,表示具有攻击性和强势威胁性,戴眼镜的Geri背后的树以黄色的为主,表示安静祥和富有智慧。通过用道具和背景以及人物表演,很容易把观众带入到Geri的游戏里。整个影片所追求的并不是深刻的道理,作者的初衷只是想向观众展现一个认真搞笑不甘寂寞的老头儿,但是因为每一位观众有着不同的立场和视角,所以本片和Geri也被赋予了很多不同的含义。快乐本身是一个很主观的事,每个人所理解的都不一样,但是至少在我看来,导演成功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乐观开朗有自娱自乐精神的老头儿。

3.鸟!鸟!鸟!For The Birds(2000)

这部作品的主角是一只瘦长的呆鸟,它满心热忱地想跟一群小鸟做朋友,结果被排挤的故事。原本设定的角色原型为火烈鸟,但是为了风格统一且画面效果更加完美,换成了一只不知名且具有卡通效果的蓝色的鸟。因为身材瘦高加上有点爆炸感的发型,一个呆萌的主角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其他配角小鸟,造型设计上圆嘟嘟的,大眼大嘴,单看一只感觉萌萌哒,但是通过一开始的表演,导演就很明确的告诉了观众,这是一群可以为了一点小事就吵翻天的“市井小民”。因为一点点的占位,就互相排斥和争吵,直到遇到了跟他们不同的“异类”之后,突然意外的团结,一致对外。站在远处一点的不明事理的小鸟,跟着群众一起“鼓劲加油”。

这部影片虽然不是什么技术研究实验室,但是技术人员还是突破了两个小问题。一个是羽毛的模拟问题(这个问题出现在《怪兽大学》苏利文的毛发问题之前),另一个是体积交叉问题,技术人员需要在小鸟互相接触的边缘部分,应用触点技术,真实的表现他们互相挤在一起的效果。

因为皮克斯动画团队赋予角色生动的表演,所以这部影片在带给观众欢乐和思考的同时,这两种大鸟的形象也深刻地印在了观众们的脑中。大鸟的憨厚呆萌执着,小鸟的市井和愚蠢,通过一个个表演小细节,都展现给了观众。最后大鸟给掉光羽毛的小鸟递树叶的小细节感动了无数观众,即使你们如此排挤和嫌弃我,但是我还是想和你们做朋友。

4.跳跳羊Boundin(2003)

这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的第一部有会说话的角色的动画短片。一只会跳踢踏舞的小羊,有一身漂亮的羊毛,因为这身漂亮的羊毛,小羊很是骄傲。影片的开头用台词向观众介绍了小羊生活的环境,有山有水有植物还有其他各种小动物“邻居”,小羊每天站在一块岩石的顶端翩翩起舞,还总能带动周围的动物跟着他一起跳舞,它每天都过的很开心。影片中,小羊每天跳舞的岩石“家”跟周围的小鱼,土拨鼠,蛇等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对比,小羊高高在上,因为跳舞好又有漂亮的外衣,所以被所有的小伙伴追捧,此时的镜头有一点偏仰视,也是为了表现小羊的傲慢和虚荣。

虽然是一部有唱有跳的动画短片,导演却很直白的用台词告诉观众,这是一个关于生命变化莫测的故事,其中想表达的生活哲理也用台词赤裸裸的表达了出来。但是影片用了借动物喻人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类的情感,用一只可以让观众心生怜爱的小羊,把原本听起来枯燥的大道理,通过两只羊的互动交流,生动形象的传达给了观众。

5.单人乐队One-Man Band(2005)

该片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第一部由两位导演共同监制的作品。两位导演Mark Andrews 和Andy Jimenez 关系和短片中角色的关系不同,他们之间不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激励从而做的更好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更加接近故事原本的设定,最终,两位音乐家互相合作,谱写出了新的乐章。但是他们要让角色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因为合作并不搞笑,竞争才有笑点。

6.皮克斯中期动画短片角色塑造小结

在这期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四部短片每一部制作初期都只是一个小点子加上一些角色选材的不同,但是因为皮克斯越来越独具风格化的叙事方式,让每一部短片看起来都那么与众不同,却又都深受观众期待和喜爱。

四、被迪斯尼收购后皮克斯动画短片的角色塑造(2006-2016)

1.新阶段皮克斯动画短片的角色塑造延伸

2006年1月24日皮克斯被迪斯尼收购,自此以后皮克斯作品的角色类型和选材范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无生命物体和有生命物体,延伸到了外星球和大自然以及一切可以赋予美好幻想和想象的事物上。

不论角色题材怎么创新更换,皮克斯一直没有放弃他们最初的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赋予宇宙间一切事物以情感和灵魂,将他们当成是我们生活中的伙伴来进行创作。亦或者是赋予生活中除人以外的有生命物体以人的情感和生活,也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和理念,造就了皮克斯的无限荣誉。这种有意或者无意形成的创作风格或者说是理念,逐渐成为了皮克斯动画创作的一种风格,也让皮克斯动画的识别度越来越高。

2.《绑架课》Lifted(2006)

该影片是皮克斯第一次制作外星题材的动画短片,相比较之前赋予无生命物体以生命和性格和对角色进行拟人化创作,这算是皮克斯的又一个新的创新和挑战。

整个短片一共三个角色,外星人考官,小外星人和睡不醒的农夫。外星人考官的造型借用了美国经典的考官形象,体型高大,胖到没有脖子,对待考生认真严肃绝不含糊,但是私下里有很有人情味。小外星人是一个学艺不精但又没有耐心,在考试的时候还抱有投机心理的半吊子学生,在接连几次失败后,面对操作台上2000个一模一样的操纵杆彻底崩溃,一顿发泄之后,慌乱地翻书查找资料。整个过程中,老师都超级有耐心的在等待它。结果,在成功即将到来的时候,小外星人因为一时的得意,最终还是没能绑架成功。这一细节也将小外星人容易骄傲自满的性格表现了出来。酣睡的农夫角色是美食总动员里男主林奎尼,在短片里就是一个怎么也睡不行的人类角色。

除了造型设计上外星考官和小外星人的体积差别外,在质感上,外星人鼻涕虫质感的设计,不仅打破了我们对外星人刻板丑陋的样子,还创造出了全新的形象,让观众很容易接受。在两位外星人的颜色设计上,采用了象征生命的绿色。以此告诉观众外星人也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我们没有必要对他们产生太多的畏惧。导演巧妙的用浅墨绿和嫩绿色来区分两个角色的年龄差。浅墨绿色的考官沉着稳定,一看就是阅人无数的江湖老手;嫩绿色的学生,莽撞没耐心,形象的展示了一个学生的状态。

3.《魔术师和兔子》Presto(2008)

本片是皮克斯被迪斯尼正式收购后的第一部皮克斯动画短片。,影片的开头并没有用跳跳灯,而是还原了老式的二维动画,从开场字幕和音乐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复古的味道。影片开始时的画面有"Walt Disney Pictures Presents"和"A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Cartoon"字样,是对迪士尼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短片开头致敬。

影片的两个主要角色魔术师和兔子,一个训练有素有点古板却很自我的魔术师和一个外表呆萌学习能力强且有造反精神的兔子。影片在塑造两个角色性格上打破了观众对传统魔术师和兔子的印象。原本人们印象中掌控全场且善于表演并给观众制造惊喜的魔术师,变成了迟钝呆板自被一只兔子左右的倒霉鬼。原本人们印象中乖萌的兔子,不仅学习能力超强,而且还可以为了一根胡萝卜进行造反。这种造型和性格上的强烈反差,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即使是老套的人物关系,但是因为角色设定不一样,给观众带来的观影感受便大不一样。

4.《暴力云和送子鹳》Partly Cloudy(2009)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动画电影《小飞象》。云创造万物,鹳负责传递万物。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负责创造具有暴力性和攻击性生物的云朵和自己搭档鹳之间互相陪伴,不离不弃的故事。

影片中每一次阶梯式的小起伏,都会让观众为“鹳”捏一把汗,越来越糟糕的体力,随着“乌云”创造的新生命越来越暴力,以及乌云每次都会沉浸在自己的新创造中,虽然心疼伤痕累累的伙伴,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实际改变。观众可能会觉得要么是一个最后“鹳”离开的故事,要么就是一个搞笑的故事。但是这一切却因为“鹳”的回归再一次升华。暖化了所有观众的心。

5.《昼与夜》Day and Night(2010)

《昼与夜》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一个新的尝试和挑战。两个角色“昼”和“夜”都是用手绘和2D动画制作完成,而“昼”和“夜”身体剪影中的场景则用3D技术完成。皮克斯将传统手绘动画和电脑CG动画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虽然整个短片从美术风格看,并没有明显的皮克斯风格,但是这部短片为当时关于3D动画即将取代2D动画的谬论之战画上了一个句号。即便是昼和夜都可以完美的融合,更何况是动画创作这种艺术形式呢。

影片中的两位角色“昼”和“夜”在造型设计上采用的是迪斯尼式的经典卡通小人物的形象,一个圆胖的“昼”和一个相对瘦长的“夜”;在动作设计上采用了迪斯尼一贯的流畅步伐和肢体语言,通过角色的表演,将两个性格不同的角色展现给观众。这两个外观看起来并不皮克斯式的角色,在皮克斯的创意故事里,表现力并没有减分。相反这种尝试还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6.《月神》La Luna(2012)

该影片是皮克斯第一次创作关于三个主要角色的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三代人的矛盾关系都表达的很明了。影片的灵感构思来源于导演Enrico在热那亚海边长大的故事,将自己从小看到的父亲和祖父的关系紧张关系当做了故事的主线之一。在画面风格和故事模式上,受到了《小王子》和宫崎骏动画的一些影响和启发,通过讲述一段发生在月球上的故事,给我们讲述了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父子情。

影片对人物的塑造有着独到的特点。通过角色的服装:背带裤加衬衫,以及重要的道具:帽子,来告诉观众,这是一家人。同样的装扮但是因为身形和细节的不同,又创造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之处。爸爸的形象高大健硕,性格刻板保守,从他压低的帽子,齐刷刷的胡子,以及教孩子扫星星的方式都可以看出来,巨大的星星落在月球上,他能想到的方式就是用手去推。爷爷的形象则相反,身材瘦小干练,性格俏皮自信,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是戴帽子总是喜欢将帽檐抬的很高,浓密的胡子和眉毛俏皮却不失层次,喜欢用跟自己胡子一样有型的扫帚尖,去扫星星。当巨大星星落在月球上时,他用扫把去撬星星的底部。导演用外在这些细节将祖父和父亲的性格交代清晰,通过三次争吵,将二者的性格之间的不同很客观地表现了出来。

7.《蓝雨伞之恋》The Blue Umbrella(2013)

该影片无论是从技术创新上还是在角色和故事塑造上,算是皮克斯的一部神作。故事的灵感来源是导演在旧金山街头发现的一把被废弃的雨伞,看着躺在水沟里的破雨伞,导演思考着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于是脑洞大开,便有了这部六分钟的浪漫爱情故事。

影片中所有闹市和街景都是用电脑做出来的,为了达到现实世界实景的视觉效果,皮克斯使用了很多之前没有使用过的技术,使每一副画面都包含丰富的光影和景深,也正因为如此,影片中所有拟人化的场景才能完美呈现。当然,对于皮克斯而言,技术永远都只是辅助手段,故事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片最大的亮点其实并不是赋予雨伞生命来讲爱情故事,而是皮克斯将生活中我们以习为常存在的东西全部拟人化,排水管、红绿灯、邮箱、遮雨棚等等,这些生活中我们从来不会仔细观察的东西,竟然也都是有生命的,而且还都是一群富有爱心且安管闲事的“群众”。

虽然导演是想通过两把雨伞来讲述一个懵懂的爱情故事,但是因为皮克斯在此次短片中技术的再次尝新,不得不说,皮克斯这一次炫技,高超技术下所展示出来的所有“生命”对观众的震撼,已经超越了故事本身。

8.《岩浆》Lava(2014)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导演对夏威夷岛屿的喜爱以及其在那里看到的一座活火山模型,由此脑洞大开想象出的一个关于火山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的男女主角的形象,跟皮克斯历年来创造的所有角色相比,除了3D技术,没有任何美观可言,因为过度的还原现实,很多观众并不能接受这种形式。

9.《鹬》Piper(2016)

影片讲述的是一只有恐水症的小鹬,学习觅食的故事。影片的灵感来源于导演在海滩跑步时产生的,他看到很多鸟在海面捕食但是却碰不到海浪,因为这一现象,一部从雏鸟的视角看世界的短片就此有了萌芽。该片的主角小鹬也是皮克斯在尝试某项新技术时做角色测试时所产生的。

虽然只是短短的六分钟,但是皮克斯依旧是用自己精湛的讲述方式,给观众展现了一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关于爱和成长的温暖故事。撇开技术不说,皮克斯用大自然的教育和启示,让观众回味了一把成长中的囧事和乐趣。

10.小结

虽然这一时期有几部短片打破了皮克斯独特风格的完整性,但是因为公司被收购等一系列的变故,对于皮克斯而言,这种变化也是必须要面对的。

这一时期创造的所有角色从造型设计上,各具特色,当然这也离不开皮克斯精湛的技术,从人物性格设计和表演设计上看,因为选材范围的广泛,皮克斯所设计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从人类到动物界再到大自然和宇宙间,但是不论是那种形式的角色,皮克斯都可以巧妙地利用其生命特征去进行创作,且将每一个角色都深入人心。

五、对于皮克斯动画短片塑造角色研究总结

皮克斯工作室从创立至今,其工作室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备受瞩目且获奖无数。他的过人之处不仅仅在于他日益精湛的电脑技术,最重要的是其每一部作品都是完全独创的,不只是一个创意点,而是整个故事,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叙事方式等,都是原创的,这是我们创作中真正难做的部分。

皮克斯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永远可以把平凡简单的故事和道理,用我们意想不到却又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永远不晦涩难懂,从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最精彩的闪光点。很多创作者都会奉行“故事为王”,皮克斯也一样,但是不同于其他公司,不仅将故事为王当作了自己奉行原则,更重要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为了这个原则做出不懈努力和改变。这也就是为什么皮克斯创立至今一直在坚持做原创故事的根源所在。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而这个世界,皮克斯在一点一点通过他们的创造,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他们在创作中,赋予了每一个角色不可思议的力量和生命。他们深知:故事永远比技术重要。动画角色要比真人演员更难被观众接受,创作者们要想说服观众,让他们抛弃对虚拟角色的怀疑,把动画角色当做是具有各种现实问题的鲜活人物,就必须用行动创造出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这个生命并非角色与生俱来的。

注释:

1.杨萍萍.《千玺动画角色的性格》.《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年第9期,第171页.

2.凯伦.派克(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版,第43页.

3.凯伦.派克(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版,第42页.

4.凯伦.派克(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版,第138页.

[1]派克 [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幕后创作解析[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01.

[2]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 [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孙立军,李捷.现代动画设计 [M].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

[4]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美国卷)[M].海洋出版社,2005.06年版.

[5]马华.动画影片分析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8年版.

[6]葛竞.中国动画研究院-动画剧本创作[M].京华出版社,2010年版.

[7]冯文,孙立军.动画概论 [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8]南茜·贝曼[美]准备分镜图:动画编剧与角色设定[M].六合出版社,2011年版.

猜你喜欢
皮克斯动画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8:56
拿开以后
读者(2018年21期)2018-10-17 03:31:08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 07:01:39
我是动画迷
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 05:45:06
“动画圣地”皮克斯
我们只有120只了!
用品牌力量打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