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红艳(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333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陶瓷包装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特性成为了当代的潮流。虽然我国作为陶瓷主要的生产国,出口量排名靠前。但是我国生产的产品层次较低,都属于中低档的产品,在国内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因此,我国要加强陶瓷商品包装设计,将我国文化融入其中,帮助我国发扬传统文化,重新把“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设计理念提上日程。然而,在陶瓷商品包装中融入中国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将中国文化以及特性进行简单机械复制,而应根据当今时代特征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进行归类与总结,寻找适合中国发展、具备商品时代性与民族性的陶瓷商品包装,为陶瓷商品包装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指明方向,最终通过陶瓷包装赋予的审美理念与新的表现形式,实现陶瓷文化的伟大复兴。
中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历史,陶瓷文化作为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谓漫漫长路。从东汉发明瓷器至今,陶瓷通过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风采和魅力,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陶瓷文化的不断完善,让其在商品包装设计中赋予特有的涵义。一方面,陶瓷包装它是时代的镜子,反映着特定时代特征,另一方面陶瓷包装又是现代科技跟文化艺术共同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科学技术水平高低,同时也展现了特定区域内文化艺术的特色,彰显民族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进步,任何艺术的包装设计中都具有时代性。陶瓷包装亦不例外。事实上,陶瓷包装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其功能性,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使中国陶瓷商品能够更好的立足当代,同时还能顺应时代潮流。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当前的陶瓷包装设计都要求内容要简单明了、清晰易懂、特点明显,将包装画面以及生动活泼的图案运用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的目的。同时,在将中华民族文化融入陶瓷商品包装时,也要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优势和精华,将西方艺术中最精华的部分用于丰富自己的艺术,比如运用美妙的色彩、抽象图案的构思和原理,使西方文化能够在我国的陶瓷商品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陶瓷商品的包装中融入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能够体现陶瓷商品包装设计的民族性。民族风格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多数运用在艺术作品上,使其形成了表现中审美和规范的标准。在以往的历史中,民族风格在不断的发展和前进,并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逐渐让人们继承、借鉴,成为了优秀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调查,具有民族风格的陶瓷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心理和情感中是占有优势的,在目前的陶瓷商品市场上,很多消费者都是其他国家的人,在购买陶瓷商品时更倾向于通过商品了解中国的文化特性。因此,我们要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和传统发挥到极致,突显陶瓷商品中的文化特性,将强烈的民族形式感融入到包装设计中。
1.应用民族色彩心理
对于商品来说,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商品的包装,而在包装设计中,色彩是最直接的语言,我国传统艺术经过不断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性的色彩体系。比如在中国的古建筑上,就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朱红色的屋身,黄色、绿色的琉璃瓦片,屋檐下蓝色、绿色的彩画,将整体的色彩调制的更加强烈且具有协调性。同样的,对于中国来说,红色是最重要的一种色彩,在中国的婚礼或者是喜庆的节日上多数都运用的红色。因此其他国家为红色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中国红”将中华民族喜爱红色以及善于运用红的传统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在进行陶瓷商品包装设计时同样也要充分考虑民族心理的色彩表达,使我国的陶瓷商品包装中独特的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审美感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展现,使商品的民族风格更加鲜明、强烈。
2.运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人们生产劳动不断积累下来的,能够完美体现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当代的包装设计中,不仅要运用工业技术水平,还要将人们的审美特点融入其中,同时要吸取传统审美中的精华,合理的运用到现代设计的思维中。比如:在包装中运用我国民族特有的文字符号,让商品具有很强的表演力以及艺术感染力,能够使陶瓷商品包装具有更好的审美价值以及浓郁的中国风格。或者将京剧中的脸谱、生肖图案、中国结、民间剪纸等,运用到包装设计中,使独特的中国味得到良好的展现。其次,可以在包装设计中运用中国画元素,将国画以及其中的形式语言和内在含义相结合,从而表达民族个性。事实上,在陶瓷商品包装设计中运用中国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使包装具有民族性的同时还能够具有时代性。在陶瓷商品包装设计中融入中国的人物、名胜古迹、优美风景等其他形象,可以促使陶瓷商品的包装中具有非常浓烈的中国地区特色。
陶瓷商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够顺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前进。在陶瓷商品包装设计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并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完善设计,这样不仅能够促进陶瓷商品提高销售量,还能够促进时代发展改革,使陶瓷包装既能反应时代特征,又能展现中国特色,让陶瓷文化具有新的精神和活力,以促进我国陶瓷事业的发展。
[1]张尧,曹慧子.以醴陵陶瓷产业为例浅谈陶瓷包装设计[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47(Z1):46-47.
[2]李金忠.陶瓷包装[J].河北陶瓷,2017(01):33-36.
[3]肖禾.浅谈陶瓷包装与装璜[J].中国陶瓷,2015(0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