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南地区区域性民间舞蹈差异的原因及变化

2018-01-27 11:46陈润兴四川理工学院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643000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民间文化区域性

陈润兴 (四川理工学院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 643000)

一、造成西南地区民间舞蹈与其他地区同类别民间舞蹈异同的原因

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当中极带有特殊性的区域性民间舞蹈,西南地区民间舞蹈的特殊性表现在很多方面,而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原因更是由历史、地理、宗教、风俗习惯等众多原因所造成的,下面就这些原因做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一)地理与环境的因素

我国现在西南地区的地理概念主要包括两大块,一块为以现在的西藏民族自治区为主要范围的雪域高原地区,另一块为被美国人类学家斯科特称为“赞米亚”的一部分,即今天的云南、贵州、广西西部和北部以及部分四川地区。西南地区高山众多,雪域高原更是一系列河流的发源地,众多的山和谷导致西南地区的海拔远高于中原地区,也导致了赞米亚地区地理空间上的极度破碎性。这种破碎性导致了这一地区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农耕经济区,此外这种地理空间上的破碎性又保证了文化和族群的多样性。“赞米亚地区的高山大川形成了极大的生态差异性,外部世界难以进去垦殖乃至改变当地生态,由此这一地区便成为了人类极为珍贵的文化与生态多样性的宝库。”1

西南地区的地理和环境的特点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着自身的特性,从总体上来说这种地理和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破碎的山川地理形态导致西南地区得以聚居众多的民族或族群,使得这一地区的民间舞蹈种类丰富多样,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地理空间的破碎性保证了文化和族群多样性的特征;其二,这种地理和环境特征则导致了这一地区形成高原生态文化的审美特征,同时因其所处的纬度又带有了亚热带气候影响下的审美特征,西南地区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地区,这也就导致了其与南亚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明重合。

地理与环境的特殊性促使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带有不同的审美特性,如以藏族民间舞蹈为代表的雪域高原民间舞蹈具有“一顺边”的体态和形态特征,长年在高原与山地上的劳动生活使得这一地区的民间舞蹈的动律和舞姿当中形成别致的“一顺边”美感,除藏族以外,羌族、彝族、纳西族以及苗族、水族、傣族和布依族的舞蹈形态上都有这种“一顺边”美感的存在,羌族是“胴体转动式”的“一顺边”;藏族、彝族是“波浪式”的“一顺边”;傣族是“S型三道湾”式的“一顺边”;苗族形成“钟摆式”的“一顺边”等等。“一顺边”的审美特征,来自于高原的劳动生活,来自于高原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

地理的破碎性一方面导致了多元文化和族群的多样性得以保存,另一方面这种高度破碎却带有极强的流动性,虽有地理因素上高山大河的阻隔,但沿着特定的山川峡谷顺流而下几百公里却仍然可以发现文化认同关系的存在,这就使得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虽然种类繁多,但依然带有相近或相似的舞蹈特征。

(二)历史与社会原因

纵观西南地区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前近代时期的历史,西南地区都处在一种独特的地理—社会—政治结构当中,那就是西南地区的高度自治倾向,这种自治倾向表现为依凭西南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对独立,使之与古代帝国中央的统治有着某种疏离性,从而自古中央对西南地区的控制总是相对薄弱的。西南地区这片土地在古代因地理因素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导致这片土地离文明帝国的统治中心有着相当的距离,在近代以前,中原帝国长期对这里保持一种比较松散的“羁縻”,这也就使得这一地区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原初自由。这里的“社会结构分散而又自主,却仍然能够保持自由的生存策略与社会合作机制。”2在不同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导致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大多都保留着原始舞蹈文化的形态和特征,西南地区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还保留着原始社会时期舞蹈的内容和形式。

今天,研究和分析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是一个艰难的学术研究过程,单一的采风和社会研究很难概括和分析出该地区民间舞蹈的精髓,破碎的地理和历史脉络及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为研究该地区的民间舞蹈带来了极为艰巨的挑战,但对于民间舞蹈的研究者来说研究和分析西南地区民间舞蹈背后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动机是不可略过的过程。

二、区域性民间舞蹈的生态特征和当代文化土壤的变化

(一)区域性民间舞蹈的生态特征

长久以来对于民间舞蹈的研究与往往停留在某一种舞蹈表现形式或某一族的舞蹈种类上面,而往往忽视了民间舞蹈区域性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特征,同时,对于民间舞蹈的研究亦往往局限于舞蹈学科之内,而没有真正建立起更为宏观视野上的立体研究。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理念的兴起,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教育方法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眼帘,在舞蹈学术和教育领域还没有完整地建立起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学科建构和研究方法。就民间舞蹈来说,现阶段和以往的民间舞蹈研究往往忽视了区域性民间舞蹈所处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不仅包括这一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还包括该区域的历史、民俗、信仰等众多人文领域,换句话说区域性的民间舞蹈研究并没有与其他学科建立起真正的连接,从而便无法形成一种立体式的区域性民间舞蹈生态研究体系。

任何一个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必然与这一民族或族群所存在的特定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相关,而对于某些区域来说这种联系则更为复杂,就我国的西南地区来说,前文曾提到西南地区的空间地理带有很强的破碎性,但同时这种破碎性又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这就导致即使在空间上聚居的族群或者部落被割裂成一个个小的区块,但不表示切断了不同区块之间的连接,就是不同的部落或者族群之间虽割裂但却会有相同的文化生态特征,这就要求必须用区域性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民间舞蹈,而不能单独以舞蹈的形式、类型或族群等常规概念来划分。对于西南地区来说还存在很多跨国跨境的民俗舞蹈和民间舞蹈的存在,因此,从民间舞蹈比较文化的研究中,可以探究各种类型舞蹈形式的源流沿革,探索中国与周边国家舞蹈文化的交互和影响。

(二)当代区域性民间舞蹈文化土壤的改变

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人类极为珍贵的文化多样性的宝库,我国的西南地区遗存着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众多人文学科当中的珍贵资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南地区的这种生态和文化土壤正以极快的速度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所导致必然的趋势,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该地区的这种文化资源面临消失的危险,这种危险对于民间舞蹈来说则更为急迫。

首先,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地区原有的历史和地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得以打破地理结构的天然束缚,使得历史上不可逾越的地理阻碍被逐渐瓦解,这就使得西南地区的这种地理破碎性的特征处在趋于瓦解当中。随着而来的便是原有的社会组织结构早已被打破,而原有的社会或民族观念也在逐步消失当中。对于民间舞蹈来说原有的文化生态趋于消失。

其次,文化的发展导致地区审美观念的偏移和转变。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使得人类之间的各种交流变得方便快捷,而随之而来的影响则是原有文化土壤的消失,原有文化土壤的消失导致原有的审美取向产生偏移和转变。不单是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对于整个民间舞蹈来说,原有的审美共识正被逐渐肢解。

第三,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冲击导致原有文化土壤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迅猛的姿态向前发展,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领域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民间文化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对于民间文化来说原有的文化土壤正在发生改变,民间文化原有的功能性正被逐渐取代,更重要的是民间文化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则使得整个民间文化的发展变得复杂。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区域性的民间舞蹈来说更是如此,原有的区域性特征正被逐步打破,当代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使得民间文化所依赖的土壤发生分解。面对当代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区域性民间舞蹈应如何面对当代社会,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当今舞蹈工作者、研究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注释:

1.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 第98页.

2.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 第97页.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民间文化区域性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蓝暖男”落户云南 时速250km 新型“复兴号”在西南地区首次投入运营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夜郎自大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第28届汤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单运动员技术运用区域性对比研究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