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信阳西亚和美商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世泉
采访记者:龙商网&超市周刊&今日零售记者
记者:我们搞商业的天天讲管理,您也从事管理多年,您对管理怎么看?
沈世泉:是啊,我们每天从事企业管理的工作,但是我们很少能够静下来看一看,反思一下自己如何做管理,“管理必须管理”,这句话是日本全品质管理大师提出来的一句话,他说管理必须是管理。我理解这句话,我们自己每天都在从事管理工作,我们在如何做管理,我们的高层干部、中层干部又在如何做管理。
记者:前些年沃尔玛、家乐福、欧商来了,对我们本土零售企业形成了冲击。后来发现在竞争当中也没有那么可怕,接下来是电商来了,您对这些变化怎么看?这些变化对企业利润会有什么的影响?
沈世泉:这几年开始讲电商,网络对实体电商的冲击,讲了有两三年,现在终于是线下在往线上走,线下在往线上走,最近在讲供应链,供应链这方面就比较多了,供应链组合。最新流行的是企业把商场的雇员也好,甚至把商场做成迪斯尼乐园。所以我就感觉零售人真的也挺辛苦的,他们天天在外面奔,向同行学习,到国外学习,学回来很多东西,都在往里面打。大家有没有去看看自己的企业,你的企业是什么状况,我的体会就是,我们许多零售企业要有一个比喻叫做“竹篮子”,什么意思呢?叫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你学习再多的、赚再多,如果你企业的管理全是漏洞,那你也不会是沉下去。企业跟做人一样,我们做人必须要吃饭,只有吃饭才能合作。但是人合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吃饭,做企业必须要有利润,因为你有利润才能合作,做企业的目的绝对不应该是利润。对于这种理念和价值,有人可能会问,企业存在不是为了利润为了什么?
我要说的是你首先是合作,合作才有机会谈其他的。好多企业真的活得好辛苦,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市场已经充分竞争,现在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或者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大家可以去感受,十年前可以说随便一个人,今天只要你有100万块钱,你开一个超市就能赚钱。现在你试试看,也就是说,现在不是机会时代,现在必须靠管理,必须靠你管理的品质。
记者:就是说,管理还停留在形式上,没有真正进入管理者的思维中形成系统化的东西。
沈世泉:就拿我们西亚公司来说,我的感受就是我们的管理还是停留在拍脑袋管理、反应式管理,哪有问题我们就扑向哪里,很少能够比较系统地去思考一下我们的管理行为。包括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企业理念跟我们企业管理行为之间的距离,好多的企业理念非常好,但是那个理念是挂在墙上,是印在纸上,很多企业的理念被我们的管理干部拿来对付员工,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因为你用你的文化理念去要求员工,而你自己没有能够履行它、没有能够做到,对员工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员工产生了不信任。所以对于管理这件事,我觉得现在的管理效率非常低。我们天天在讲销售,有没有去看一看你的销售或者利润所占用的成本有多高?你用多少资源创造一百万销售?将来的竞争一定是企业管理品质的竞争,没有好的管理,根本就没有办法生存,也就是说你的企业没法盈利,我们的管理效率太低。
所以管理效率第一个就是流程,第二个是管理效率,今天我们每个领导都有部下、都有员工,你能不能非常清晰地告诉你的部下,你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就叫好?比如说我们的店长,你能不能告诉我,我今天做这件事情要求是不准讲,销售、毛利、库存,这三个指标不准用,然后你告诉我,我这位店长做成什么样子叫做好店长。昨天和我的女服务员讲,我说你到这个通道来,你只要做好这四件事就是我的好员工。第一件你管的这个通道商品陈列整齐、地面干净卫生。第二,你热情地接待好每一个走到你区域来的顾客。第三,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保证你货架的丰满。第四,你自己保持好你自己的状态,并目愿意学习成长,你就是我的好员工。
记者:你是说岗位建设最基本的就是今天领导要跟你的部下说清楚,你做成几件事,是吗?还有,您的管理里面精细化达到什么标准?
沈世泉:你的员工做好了事情就是好员工。就跟家人一样,你有老公,老公你做好了什么就是我的好老公,老公说好,我做好了,好轻松啊。可是我们的管理^员没有这样管理,领导有一个非常讨厌的东西,我过去也是这样,现在也在改,叫做抱怨式批评,义正严词。可是我们领导干部都叫抱怨式批评,你怎么这样呢?你怎么搞的,要反应式管理,没问题。今天的各位领导早上一来到办公室,如果没有人给你反映问题、给你报告,你坐在办公桌面前会干什么?你会觉得今天怎么没有事了,这表示你没有思路、没有路子,你不知道每天該干什么,如果你很清楚每天该干什么,你就不会被那些琐事打扰,就会很清楚。
另外,在管理上我们绝大多数是靠经验、拍脑袋。我最近要开一个配送中心,请了美国团队来帮我做咨询,他就来了两天,我算了一笔账,至少能给我省了好几千万,就给我讨论了两天。我才知道美国、日本他们的管理的深入和细节。他说我们配送中心大概三千平方米,然后他说这样的配送中心在美国大概用八到十个员工就够了,我们的企业是三十多个员工,这些员工听说还很累。这里面最重要的什么呢?三十多个员工所带来的生鲜损耗还很大,就意味着你的员工在这里都累倒了。美国团队连上厕所的位置都告诉你,要让员工走最短的距离,如此精细、如此数字化,每个员工每天要配多少单品,每天走多少路,全部是数字。
所以两天时间,我给了他们一万美金,我觉得太值了。因为将来的劳动力成本,一定是企业最大的一块,特别是零售企业。所以我又联想到,我参观过很多企业生鲜配送中心的冷库,很多企业的冷库基本上一半是空的。后来他给我分享,你不用给我提供数字,你有多少水果,该如何保存,需要保存几天,这就决定了你需要建多大的洞库面积。过去我觉得三万平米、两万平米,人工就一千,好有魄力啊,但是那个运转费用是非常高的。所以数字化的思维是我们现在管理当中最缺的部分。
记者:对于成本您是怎么实行管理的?endprint
沈世泉:对于提高管理效率,我们绝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显形的成本,看不到隐形成本,美国的配送中心做了一个例子,有一个返厂库,如果物品不合格可以返给工厂,我们觉得占了大便宜,因为可以退给工厂了,原价进原价退,觉得占了大便宜。但是他问了,你就没有算过,这个东西配送成本是多少,大概配送是三个点吧,一来一回有六个点。也就是说你这个东西今天返厂,返厂的成本我就没算过。他说在美国80年代、90年代也有这种现象,门店要的货卖不掉会返厂,现在美国的超市也解决这个问题了,叫你补的货必须给它卖出,没有返厂。所以配送中心给我做咨询,名字我记不住,他说你如果让我给你做设计,我一天不用返厂?你行不行,美国人很有意思,你要不同意他就不给你做,很多时候你给钱他就给你做事了。后来我就想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返厂返货,因为有了返厂返货业务部就不认真了。如果能返厂就好谈,如果不能返厂,很多业务人员就要考虑,也就是业务人员不认真。
这就是显形成本跟隐形成本的关系。而且在管理当中我还发现,因为我们老总每天都在解决问题,我们很少去考虑你的解决方案的成本和问题本身的代价是什么关系。有时候那个问题本身可能是很偶然的一件事情,可能它的价值或者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并不大,但是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增加了很多无限责任。各位老总,你们每天都在做决策,你有没有计算每个决策的成本跟效益之间的关系?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公司曾经有一次一个小孩在电梯上摔倒了、受伤了,最后这个小孩我们去把他就医、住院,包括到最后理赔,大概赔了六万块钱。人事部就给我一個经验,一个是我们非常同情这个小孩子,另外一个觉得一次赔六万块钱觉得太多钱了,所以给我们建议每个月都要增加防水,后来每个电梯都有一个人。我们就没有去考虑成本效益。一个防水员的工资一年只要五万块。可是我们现在就这样解决问题。
记者:未来的发展中,您对管理有什么新的思维理念?
沈世泉:零售企业流程再造一定是未来这段时间每个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你不要开很多店,你在外面开得越多,企业的漏洞就越多,叫做累得半死,最后竹篮打水。流程再造、岗位建设,静下心来,把我们的岗位建设做好。改变我们的管理习惯,我们必须要有数字思维,必须要有成本艺术,每一个管理行为跟管理收益之间到底有没有算账?我期待我们同行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百年企业。日本有百年以上的品牌,有两万多个,百年以上的品牌就意味着是百年企业吗?你要做一百年,那你的品牌就是百年品牌了。所以我们企业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寿命的一个基础,否则你根本就活不下来。
记者:谢谢沈总接受我的采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