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汉明
摘 要:课堂讨论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对深化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邾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熊使学生获得在个体学习中收获不到的东西,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给课堂注人活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讨论;实效性
我校近期正在开展深入贯彻“学教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造有效课堂的活动。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我认为要打造有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必须要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
一、把握课堂讨论的“度”
在教学过桎中,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太浅显,学生可以在教材中很快找到答案,这样组织讨论,表面上看学生很活跃,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僵化的,课堂的繁荣是虚假的,这样的讨论根本没有价值。有的老师设置的讨论问题太大太深,让学生无从下手,致使讨论陷人尴尬的局面,这也会降低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二、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不够充分
新教材较直观,可读性强,但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只是关注图片、事例,并不能深人去思考,这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产生厌倦。如果教师对学生课前自学没有引导好,处理好,课堂上再让学生参与讨论效果自然就不理想。
三、学生知识面不够宽广
尽管现在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与渠道多了,但是接触的东西多是表面的、肤浅的,也不懂得筛选,许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求知的习惯没有养成,个性偏激,语言贫乏,缺乏逻辑性,合作学习的技能偏弱。所以在课堂讨论时会因知识的狭隘造成讨论不能深人。如果加上讨论时间不充裕,更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堂讨论中要及时总结,反思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难易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既要使学生有能力去思考,又要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明白学生讨论要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要精心设计讨论话题,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否则,就有可能使学生认为“讨论”没有什么意思,时间一长,对讨论就缺乏积极性,也不可能主动参与。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而产生观望态度;问题太浅,学生感到无味,没有思考的兴趣,会有厌倦情绪。
例如,在学习《神奇的货币》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对货币的产生过程难以理解的困惑,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图示中的物物交换的例子,让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商品所有者扮演买者和卖者的角色进行循环交换,让他们在模拟生活实践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扩大的物物交换所面临的困难,并引导学生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形成书面文字,并在课堂上交流学习心得,使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2)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讨论可有可无时宁可不要,不要为了讨论而讨论。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为教学效果服务,这是教学的常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要讨论,讨论后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以及得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就可以讨论,否则就没有必要。
(3)重视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问题。例如,在学习“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时,引用一个亏损企业濒临倒闭的材料。学生阅读之后,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家企业的总经理,你将如何带领这家企业走出困境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激起学生兴趣,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我又让各组负责人把讨论结论写成简单的书面文字,并代表小组发言。当小组间观点不同时,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辩论,把课堂讨论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最后我又作了启发和总结。整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而调动的关键在于选择了一个具体且能激起学生兴趣的生活化议题。
(4)安排充足的讨论时间。要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不能在提出问题后象征性地留一分钟就迫不及待地收场。否则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丧失热情不再主动思考。既然要安排讨论,就要留足时间,充分考慮可能遇见的各种情况。在讨论之前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讨论前的独立思考看起来好像浪费一点时间,其实很有必要,是值得的,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先独立理出思路,带着自己的观点参与讨论,可以为后面的讨论节省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避免盲目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讨论的成果要有学生代表发言,集中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整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到讨论有所收获。
(5)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做好主持人和参与者。在课堂讨论中,有一些学生是积极参与者,还有一些是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的。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的倾听、思考,还是神游课外,或者是很被动的接受?对于被动参与或不参与的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设法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及时发现性格内向不擅长发言的学生,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可以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集中到小组观点中,由代言人汇报时可以点明这是某某同学的观点,让胆小内向的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活动的一分子,慢慢引导他们提升参与的层次和质量。对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教师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当出现错误时、出现停滞或争执不休或忽视主题时,教师要适时介人,做简短阶段小结,引导下一步讨论方向等。对学生的总结汇报,教师应作点评或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要进行有效的梳理,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形成正确的观点。同时对于争议较大或较难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给学生一个较清晰的轮廓,以利于知识在课后的延伸与重建,也是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行为导向。
总之,搞好课堂讨论,提升课堂讨论质量,对于深人贯彻“学教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造有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反思的重要问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