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
【摘要】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将6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一组患者实施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月经不调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安全有效,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关键词】 妇科; 月经不调; 中医; 辨证治疗;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6.031 文獻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6-0061-03
妇科中月经不调属于常见病症,中医将其归纳于“月经先后无定期”“崩漏”“经期延长”等范畴,以经期紊乱、月经量异常等为主要表现,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3]。临床上使用西药治疗月经不调患者的效果较差,相关研究表明,中医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以西药治疗为对照,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对象展开研究,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60例(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计算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排除存在凝血障碍、器质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60例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26.54±2.17)岁,病程1~3年,平均(1.52±0.41)年,月经周期16~20 d,平均(18.15±0.76)d,月经量90~200 ml,平均(145.96±20.48)ml;未婚19例,已婚11例。对照组:年龄22~40岁,平均(26.62±2.22)岁,病程1~2年,平均(1.48±0.39)年,月经周期17~21 d,平均(18.08±0.72)d,月经量95~208 ml,平均(146.12±20.54)ml;未婚20例,已婚10例。两组月经不调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月经不调患者实施西药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适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进行克罗米芬促排卵法。
为月经不调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组),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辨证治疗。(1)肝血亏虚型:当患者出现心悸、脉细、面色苍白、头晕、腹痛等症状时,采用中药方剂大补元煎,具体药物包括杜仲、炙甘草、人参、当归及枸杞各9 g,茱萸和熟地各14 g,山药23 g。(2)血寒凝滞型:若患者出现小腹冷痛、脉沉紧、四肢畏寒及月经色暗有血块等情况,则使用中药方剂温经汤治疗,方中包括肉桂4 g,川芎5 g,白芍、丹皮、甘草、牛膝、莪术、人参及当归各9 g。(3)肝气郁滞型:主要症状表现为乳房胀痛、胸腹胀痛及舌苔薄白、月经量少。对出现此种症状的月经不调患者使用逍遥散治疗,药方中含有白芍、白术、制香附、首乌、丹皮、茯苓、丹皮、甘草各9 g。(4)肾气不足型:以面色苍白、小腹冷痛、乏力、色淡且经期长为主要症状,予以固阴煎治疗,固阴煎方中包含人参、山茱萸、五味子、炙甘草及熟地等中药材,剂量均为9 g。(5)肾阳亏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腰膝酸软且夜尿多、色红量少。予以患者归肾丸治疗,方中包括当归和枸杞各9 g,山药、茯苓、菟丝子、杜仲、山萸肉及熟地各14 g,山药19 g。(6)采用苍附导痰丸治疗痰湿阻滞型月经不调患者,选用生姜3片,甘草5 g,苍术、半夏、枳壳、陈皮、香附、神曲、胆星各9 g。6种方剂均水煎取汁,1剂分两次温服,连续治疗一周,共计治疗3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月经不调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此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月经不调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月经周期和月经量恢复正常以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月经量以及月经周期均有较大改善。无效: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月经情况均未发生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文数据录入到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月经不调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数据相差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观察组月经不调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人工流产、宫外孕、生殖道感染、器质内生殖器官病变、肿瘤等因素会导致妇女月经失调,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也会导致月经不调情况的发生[5-6]。中医认为妇女在正常经期前后由于气血充盈容易使外邪入侵,使经血在下腹部瘀阻,进而引发腹部疼痛[7]。临床治疗月经不调时应以调整气血、祛瘀补血为主。
西医治疗月经不调的药物种类多,但长期使用西药治疗会影响患者的内分泌,使患者需要长期用药调节,在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同时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endprint
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患者可通过辨证分型,在掌握患者禁忌证的情况下按照患者的病因病机及所属类型实施对症治疗,从体质上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大改变[8]。中医将月经不调分为肝血亏虚型、血寒凝滞型、肝气郁滞型、肾气不足型、肾阳亏虚型及痰湿阻滞型六种类型,从虚实、寒热方面选择药方,方剂中的党参、茯苓、人参、甘草及黄芪等药材具有益气调经、健脾活血等效果[9];熟地、首乌、川芎、当归及白芍等中药材可补血消肿;生姜和枸杞能够暖胃补血;陈皮、茯苓能够起到健脾化痰、和胃燥湿之功效[10];柴胡、牛膝、香附能疏肝通经、活血理气;白芍和枳壳具有清热行滞、理气滋阴的作用。中医辨证治疗可灵活掌握月经不调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对应的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疼痛感减轻以及气虚血弱症状得到改善,有利于患者免疫能力的提高和情志的改善[11]。同西药治疗相比,中医辨证治疗可标本兼治,且不良反应轻微,具有较多的优势。在临床治疗月经不调时需注意对病因进行仔细辨证,确定适合的中医辨证方法,有效调节内分泌失调和气血虚弱等情况,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12-13]。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月经不调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实施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更高(P<0.05);两组月经不调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明显是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P<0.05)。
总而言之,中医辨证治疗适合推广应用在月经不调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宝红.中医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199-200.
[2]王伟瑛.中医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分析[J/OL].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8):18-19.
[3]董洪根,丁冬生,茅莉萍.基于数据挖掘的贺玥名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诊治规律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11):32-34.
[4]袁琳.中醫辨证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25):5247.
[5]杜永红.中医治疗月经不调90例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7):36-37.
[6] Pan J C,Tsai Y T,Lai J N,et al.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pattern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in Taiwan:A large-scale cross sectional survey[J].J Ethnopharmacol,2014,152(2):314-319.
[7]蔡勤萍.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80-81.
[8]李景池.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J/OL].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9):1610-1611.
[9]金秀.基于“治未病”思想从中医体质论月经不调的防治[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3):53-55.
[10]肖惠.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0):71.
[11]王明俊.月经不调的中医辨治方法及预防[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3):152-153.
[12]赵金华,李萌萌,张树英.中医疗法治疗月经不调患者55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6):68-69.
[13]毕会新.中医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J/OL].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5,2(9):66-67.
(收稿日期:2017-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