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心成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小儿支气管结核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观察组予以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痰菌转阴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显效23例
(76.7%), 有效6例(20.0%), 无效1例(3.3%),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显效14例(46.7%), 有效
9例(30.0%), 无效7例(23.3%), 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支氣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小儿支气管结核疗效显著, 对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还可提高痰菌转阴率,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18
支气管结核发病部位不明显, 初期诊断难以发现, 随着病情的进展, 极易出现支气管狭窄以及组织增生的现象, 甚至会出现肺不张等严重病变,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患儿支气管局部内增生肉芽组织的几率较高, 还会导致患儿出现管腔狭窄现象[1]。支气管结核会破坏患儿的支气管壁结构, 药物治疗难以深入病灶, 不但会延长疗程, 还会出现肺不张以及肺阻塞等情况, 不利于患儿生活质量的提高[2]。本次研究主要对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支气管结核患儿进行研究, 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2例;年龄17~78岁, 平均年龄(47.5±10.5)岁。对照组男20例, 女
10例;年龄18~79岁, 平均年龄(48.5±11.5)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给予患儿异烟肼(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0699)0.3 g/次, 1次/d;
利福平片[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1210]0.45 g/次, 1次/d;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1022349)0.75g/次, 1次/d。
1. 2. 2 观察组予以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后将支气管镜经鼻腔或经口插入, 观察患儿气管以及支气管内情况, 确定病变位置, 使用活检钳清除病变部位的坏死组织以及分泌物, 使用75%酒精将软性冷冻头消毒并插入支气管工作孔道。将探头顶端放置于病灶内或放在病灶上, 保持探头末端远离支气管镜远端5 mm, 冷冻开关采用脚踏控制, 冷冻时间持续30~50 s, 温度在-50~-70℃左右, 当患儿组织出现发白脱水现象时将冷冻开关关闭, 保证1 min的自然溶解后完成解冻, 溶解2.5~3.0 min/次, 每个点需要重复冷冻、溶解3~5次[3]。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 支气管管腔通畅且黏膜平滑, 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患儿管腔内的病灶也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支气管管腔通畅且黏膜部分平滑, 管腔内瘢痕狭窄但通畅, 肺部病变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且病变部位未发生任何改变, 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病变未好转。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BACTEC MGITTM960分枝杆菌快速检测系统进行痰菌培养, 比较两组1、3、6个月痰菌转阴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气管壁穿孔、大出血、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结核病灶播散)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显效23例(76.7%), 有效6例(20.0%), 无效1例(3.3%),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显效14例(46.7%), 有效9例(30.0%), 无效7例(23.3%), 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 P<0.05)。
2. 2 两组1、3、6个月痰菌转阴情况比较 观察组1个月痰菌转阴患儿5例(16.7%), 3个月痰菌转阴患儿10例(33.3%), 6个月痰菌转阴患儿14例(46.7%), 总转阴率为96.7%(29/30);对照组1个月痰菌转阴患儿4例(13.3%), 3个月痰菌转
阴患儿8例(26.7%), 6个月痰菌转阴患儿11例(36.7%), 总转阴率为76.7%(23/30);观察组痰菌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 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现1例气管壁穿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对照组患儿出现气管壁穿孔、大出血、血氧饱和度下降以及结核病灶播散共8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8/3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 P<0.05)。endprint
3 讨论
支气管结核属于较为特殊的疾病, 多继发于活动性肺结核,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患儿主要表现为咯痰、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5]。发病早期患儿的症状以及影像学检查无显著的特异性, 会出现较高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 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病情恶化, 致使患儿发生肺部感染以及支气管扩张率较高, 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到患儿的日常生活, 导致疾病预后较差, 所以及时诊治至关重要[6, 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显效23例(76.7%), 有效6例(20.0%), 无效1例(3.3%), 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患儿显效14例(46.7%), 有效9例(30.0%), 无效7例(23.3%), 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总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①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可保证疗效, 经过冷冻治疗患儿的病灶组织部位会产生冰晶, 有助于促使细胞内机能发生紊乱, 导致细胞死亡。另外, 通过对患儿实行冷冻技术治疗还可改变酶系统, 使得患儿病变部位的酸碱度得以改善, 破坏细胞的代谢功能, 直至细胞死亡。冰晶出现在细小血管内会阻塞血管, 减缓血液流速, 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有助于后续治疗的顺利进行[8]。②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还可使得辅助性T细胞以及免疫细胞总T细胞的含量增加, 进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新型冷冻探头在简化手术的同时还可降低治疗费用, 有效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降低腔内燃烧以及穿孔等情况的发生, 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9]。③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可有效清除坏死组织, 冷冻处理病灶可帮助坏死的溃疡黏膜愈合, 通过注射异烟肼可将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提高, 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 在清除肉芽的同时病变组织还可进行自我修复, 不但可促进坏死黏膜的愈合, 还可有效避免气道狭窄的出现, 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10]。
綜上所述,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小儿支气管结核疗效显著, 对痰菌转阴率具有提高作用, 还可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 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患儿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杜江渝, 赵懿.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装备, 2016, 13(9):86-89.
[2] 于丹. 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临床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8):82-84.
[3] 桑卫东, 余夏发.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术治疗支气管结核临床疗效研究.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31):139-141.
[4] 李平. 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临床研究. 吉林医学, 2014, 35(22):4860-4861.
[5] 刘军, 罗勇飞.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加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观察. 现代临床医学, 2017, 43(3):216-217.
[6] 姬文兰. 经支气管镜冷冻治疗36例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观察. 吉林医学, 2015, 36(3):510-511.
[7] 陈乐蓉, 陈中书, 邹禄如, 等. 经支气管镜介入冷冻加注药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观察. 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9(9):986-989.
[8] 刘和平, 唐成, 王琼, 等. 支气管镜介入氩气联合冷冻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26):37.
[9] 王晓洁, 牛建明, 李润浦. 经支气管镜冷冻联合氩气刀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2):127-130.
[10] 孙扬, 王瑜玲, 狄岩, 等. 支气管镜介入对溃疡型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临床分析. 河北医药, 2017, 39(11):1612-1615.
[收稿日期:2017-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