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群英+阮巧玲+陈岚+刘美梅
【摘要】 目的:分析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在PICC置管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2016年2月,医院共收治肺癌并以PICC为化疗通路治疗的患者84例,入选对照组,常规护理。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肺癌并以PICC为化疗通路治疗的患者95例,入选观察组,推行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对比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血栓、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输液侧导管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行家庭自我护理理念,提高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自我护理水平,可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 PICC; 肺癌; 化疗间歇期; 家庭自我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4.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4-0107-02
我国已成为世界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的国家,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32~35/10万,因居民平均年龄增长、吸烟人数居高不下、城市空气质量的恶化等,肺癌的发病率仍逐年上升[1]。化疗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化疗常用的静脉通路,综合价值高,但也存在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等,患者在间歇期的自我管理水平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绝大多数PICC相关并发症与化疗间歇期自我管理不当有关[2-3]。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患者PICC管理水平,医院尝试将家庭自我护理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间歇期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推行家庭自我护理理念之前,医院于2015年4月-2016年2月共收治肺癌并以PICC为化疗通路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54.4±6.2)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5例、高血压14例;置管部位:左侧22例,右侧62例;置管血管:贵要静脉74例,其他10例;一次置管成功80例;有颈部以及胸部手术史12例;化疗期间联合放疗36例。在推行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后,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4月-2017年
2月共收治肺癌并以PICC为化疗通路治疗的患者95例,其中男60例、女35例;年龄(57.2±9.5)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6例、高血压15例;置管部位:左侧28例,右侧67例;置管血管:贵要静脉80例,其他15例;一次置管成功86例;有颈部及胸部手术史13例;化疗期间联合放疗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置管部位与血管、置管一次成功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患者置管前,填写评估单,分析置管风险,符合条件,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导管类型,在置管中心B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管,置管护士做好置管后护理的健康宣教,病房护士按规范做好封管、冲管、更换敷贴等工作,使用PICC期间对症处理静脉炎等并发症,化疗期间做好管道的管理、并发症预防,嘱患者出院后做好导管出口保护、患肢保护,若出现异常及时返院[4]。
1.2.2 观察组 推行家庭自我护理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健康教育:①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采用真实的数据资料、案例,分析家庭自我护理与PICC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家庭护理问题所致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程度;②编写发放《PICC自我管理手册》,主要内容包括PICC原理、常见并发症及其经典案例、自我护理方法,如患肢保护、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并发症的预防策略,健康教育活动,在住院期间开展,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让家属知晓配合开展饮食管理、心理支持、督促的重要性,提高家属的支持水平。出院前,进行测评,评价患者及其家属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对于仍存在困惑的知识,再次进行宣教,务必使患方完全掌握《PICC自我管理手册》内容。(2)随访管理:①与患者或家属建立联系,比如邀请加入微信群,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进行信息更新、用药提醒、饮食运动管理督导等工作,同时免费提供咨询服务。②群共享有关化疗、肺癌、肺功能康复、PICC管理知识指南。③建立病友群,鼓励病友交流经验,组织相关活动,相互督促、鼓励、支持。④建立风险等级管理制度,采用量表评价PICC患者自护能力水平、并发症发生风险,如对于有血栓疾病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关注并发症高风险且自护能力水平低的患者,给予更多的服务支持,加强随访督促。⑤设立家庭监督员,指导家属做好现场督导工作,配合做好定期复查、运动督促、饮食管理工作。⑥若患者及其家属有PICC问题,可进行视频对话,视频中检查PICC导管、输液侧肢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导管功能检查、病理征检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导管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皮肤过敏、导管脱落,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输液侧导管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当前,有关于PICC的并发症相关研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改良穿刺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导管、规范导管预处理、控制导管端出口位置等护理技术都被认为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5]。但这些护理内容都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质量改进,实际上对于PICC置管患者而言,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里度过,即化疗间歇期,主要护理工作由患者自身及其家属成员承担。患者自身及家属成员自护能力直接影响预后,受所学知识、专业限制,自护存在风险。从护理系统理论角度,有必要提供更多的支持,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屬的护理水平,构建完整的护理系统。endprint
本次研究中,在推行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后,观察组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8.42%)低于对照组(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不同医疗机构调查显示,不同并发症发生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一项meta分析显示显示三向瓣膜导管导管堵塞发生率约为1%[6],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约为0.5%~4.4%[7],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达5%~20%[8-9]。本研究各类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与改良穿刺技术、导管预处理、体外测量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关[10-12],同时与本研究对象均为肺癌患者、样本数较少有关。
对于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国内外开展了许多循证研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置管部位、PICC类型、手术史、相关并发症、住院与导管留置时间、APPT等有关,并发症的发生互为因果、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如血栓形成是堵管的危险因素,其中绝大多数是可以控制,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饮食管理,需要重视饮食的管理,减少脂肪摄入,减少含维生素K的食物,避免剧烈的体位变化活动,降低体位性高血压风险,以改善代谢,降低脉压差,咨询专科医师后,安排黄芪、红枣、乌鸡等活血化瘀食物,多饮水,多食富含植物纤维蔬果,如蘑菇、芹菜、豆类等,应避免使用富含维生素K食物,降低血液黏度[13];(2)适当康复训练,以维持较好的导管功能,避免导管受压受损,避免频繁的接触儿童,避免小儿不当的接触导致导管脱出,避免出现导管扭曲变形等异常情况。(3)积极防治静脉炎等并发症,合理地应用马铃薯片或芦荟的材料外敷,减轻过敏症状[14-15]。(4)加强睡眠的管理,必要时进行辅助固定,以避免患肢受压,采用按摩等方法提高睡眠的质量,减少夜间翻身。(5)遵醫嘱做好随访,定期来院监测凝血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指导强化饮食、运动管理、药物治疗[16]。
综上所述,推行家庭自我护理理念,可提高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化疗间歇期自我护理水平,降低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婷,李超,梁锌,等.中国癌症流行的国际比较[J].中国肿瘤,2016,25(6):409-411.
[2]王万玲,卢美玲,罗倩,等.循证护理对减少或预防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5,44(30):4247-4251.
[3]周英凤,胡雁,张晓菊,等.PICC输液技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6,31(7):90-94.
[4]江文,何海燕,彭娜,等.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2):1466-1470.
[5]于瑞,陈利芬.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6):738-744.
[6]李全磊,颜美琼,张晓菊,等.不同PICC导管对并发症发生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390-385.
[7]李丽蓉,陈甲信,傅桂芬,等.PICC相关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113-115.
[8]王清羽,张慧,史黎,等.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15,1(2):54-62.
[9]曹晓欣,侯香传,关伟丽,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169-171.
[10]王苏兰,申一凡,刘华,等.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传统置管术效果及并发症的Meta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4,28(3):197-201.
[11]申冬琴,杜一,张彩云,等.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预防PICC相关静脉炎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4):478-483.
[12]张晓菊,胡雁,李全磊,等.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系统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4,29(6):678-82.
[1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J].中华外科学杂志,2012,50(7):611-614.
[14]刘书红,梁晨,白慧霞,等.中药贴敷降低肿瘤患者PICC术后静脉炎发生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5,34(8):649-651.
[15]姜赞英,曹岐新.马铃薯片外敷与50%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炎Meta分析[J].新中医,2014,46(9):165-168.
[16]王虹,胡君娥,陈红宇.荆州市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7):518-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