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8-01-26 23:05张书美
新世纪图书馆 2018年1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张书美

摘 要 《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1731—1951)》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研究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史的学术专著,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绘就了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经纬地图,成为美国图书馆史研究的标志性著作,为我国当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图书馆史 美国图书馆事业

分类号 G259.712.9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8.01.xxx

Abstract A Study of Public Library Thou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731-1951 is the first academic work which studies the history of public library thou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systematically. I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y thou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aspects, and becomes the landmark work on the research of American library history. It provides many beneficial experience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Library history. American librarianship.

中山大学博士郑永田的专著《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1731—1951)》 于2015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梳理了自1731—1951年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演变过程,时间跨度220年,涉及170多个人物,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绘就了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的经纬地图,是美国图书馆史研究的标志性著作。该著作出版后好评如潮,学界反响热烈,迄今为止,已有程焕文、张新兴、梁灿兴、张丽等人撰写书评4篇,分别发表在《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 《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等期刊上。已有书评或高屋建瓴、或深度剖析,很好地对此书作了解读。

1 美国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美国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实质性影响开始于1917年。是年,沈祖荣、胡庆生留美归来后,联合全国基督教青年会,到处宣传美式图书馆思想,足迹遍及湖北、湖南、江西、江蘇、浙江、河南、山西、直隶各省。1918年,沈祖荣发表《中国全国图书馆调查表》 一文,指出我国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良建议[1];戴志骞留学美国,发表了《论美国图书馆》等文章[2],对美国图书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以促进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样,我国借鉴美国图书馆模式的现代图书馆群体初步形成。

在此之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已经展开。1906年,湖南图书馆创设,此后安徽、江苏、陕西、山西、云南等图书馆陆续设立。清末各省创设公共图书馆,多以“保存国粹”为宗旨,在清末新政背景下展开,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纳入政治考量之中。1910年学部颁布的《图书馆通行章程》 强化了“保存国粹”的办馆宗旨。这一时期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或多或少地受日本图书馆模式的影响,湖南图书馆就是在参考日本图书馆模式的基础上创建而成[3]。民国成立初期,日本图书馆模式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继续保有较大的影响,1915年,日本向我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中日关系恶化;1917年之后,日本的图书馆模式影响式微,代之以美国图书馆模式,其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培养了一代图书馆学人

1916年,沈祖荣结束留美学业,回到国内,从事图书馆教育,宣传图书馆运动;1917年,胡庆生继沈祖荣之后,结束在美国的图书馆学留学生活,回国服务;1918年,戴志骞在美国取得图书馆学学士学位,不久回到清华大学,继续主持图书馆事务;洪有丰于1919年赴美国攻读图书馆学位,1921年回国投身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大潮。1921年,杜定友在深受美国图书馆教育影响的菲律宾大学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后回国,开始从事图书馆实务;李小缘于1921年赴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New York State Library School)学习图书馆学,后获得学士学位,1925年回国,开始图书馆实践活动;刘国钧于1922年前往美国攻读图书馆学,1925年回国,积极参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活动;1923年,袁同礼获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学学士,次年回国,投入到图书馆实践中。上述八人为我国第一代现代图书馆专业学人,为我国现代图书馆学教育与实践奠定了组织基础。

1.2 形成了美式图书馆观念

美式的图书馆观念是什么?就是供众阅览。供众阅览内涵丰富。一是阅览免费。1918年,沈祖荣调查我国图书馆后指出:“凡取资之图书馆,阅览人数较少”。他表示:“图书馆为公共求学之所,该持开放主义,不取分文,以资提倡”。他说:欧美、日本的公共图书馆都不收费,因而读者纷至沓来。阅读免费为“诱导人民阅书之良法。况取有限之资财,生极大之障碍,所得亦不偿所失也”[4]44。二是书籍适宜。沈祖荣强调:图书馆收集书籍,不在美备,而在“适切地方人民之需用”。现在我国各省藏书,备参考者占多数,与传统藏书楼无异。他提出,今后购置书籍,“必求其当,种类毋求其备,以能培养国民之常识为要旨”[4]45,提出书籍适用,推广阅读。三是有读无类。刘国钧表示:“近代图书馆之最大职责不在仅守馆内所藏之书,而在使其馆中之书皆为人所阅读”“近代图书馆乃为多数人而设,而非为少数人者,故其目的在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不问其年龄阶级与性别之如何,皆得有其适当之读物”[5]。这种有读无类的近代图书馆观念,实为美国图书馆观念。刘国钧表示,美国图书馆因强调自由阅览,与欧亚图书馆观念不同,当其创始,人或訾其狂妄,后为他国接受,“欧洲且从而学步焉”[6]。这三个观念相互关联,为美国图书馆观念的核心内容,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深远。endprint

1.3 提供持续的图书馆发展经费

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迟缓,制约因素之一为经费缺乏。我国教育经费一向不充裕,清末新政展开后,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没有图书馆的专项经费。也因为如此,1910年学部公布《图书馆通行章程》,其第18条规定:“京师图书馆经费由学部核定筹拨,撙节开支;各省由提学使司核定筹拨,撙节开支;各府厅州县,由地方公款内撙节开支”[7]。“撙节开支”成为图书馆创设和维持的经费来源。1912年民国成立后,图书馆经费依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而图书馆又为社会教育之必须。为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北京政府鼓励捐资兴学,其中包括图书馆。1913年7月,教育部公布《捐赀兴学褒奖条例》,其第1条规定:“人民以私财创立学校或捐入学校,准由地方长官开列事实,呈请褒奖。其以私财创办或捐助图书馆,……准照前项办理”[8]。不过,中国没有如美国卡内基那样的大资产慈善者,无法为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提供数量庞大且持续的经费支持,零星的社会捐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馆事业经费缺乏的窘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国会议员提出续退庚子赔款。这一建议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机。私立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主任韦棣华女士获知消息后积极奔走呼号,1923年,韦棣华草拟了一份请愿书,请中国名流签名,要求美国政府退还多余庚款,用于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图书馆事业。请愿书上的签名者有黎元洪、顾维钧以及王正廷、颜惠庆等,凡145人。除了35人外,韦棣华与其他110人一一会面,请求支持,包括黎元洪[9]。1924年,韦棣华赴美遍访国会议员,要求退还多余庚款。同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将庚款余额完全退还中国。6月14日,美国国务卿照会中国驻美公使施肇基,宣布续退庚款,并规定了款项用途:“为发展科学知识之用,并为提倡科学试验之专门训练,训练科学教授方法,与增进永久性质之文化事业,如图书馆等项之用”[10]。照会中关于图书馆内容的规定无疑是韦棣华女士长期努力的成果。美国续退庚款,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国立北平图书馆、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即因得到持续资助而不断地发展。

美国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深入而持久。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人回国时,大多二三十岁,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且长期从事图书馆教育或实务。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近代中国唯一的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简称“文华图专”) 培养出来的文华一代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也崭露头角。文华图专一代,是美国图书馆模式在我国的隔代产物,可以说是美国图书馆模式在我国的生长发展。而民国时期或在欧洲、或在日本接受教育的图书馆专门人才,如在德国接受了系统的图书馆学教育的蒋复璁,在日本接受了社会教育学马宗荣,这些零星的来自欧日的图书馆人无法改变美国图书馆模式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第一代图书馆学人或文华图专毕业生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有影响的图书馆举措在那时都难以展开。

2 美国图书馆史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2.1 系统性研究匮乏

早在1910年蔡文森翻译日本学者服部教一所著《欧美图书馆之制度》 时,即对美国图书馆有不小篇幅的介绍[11]。1913年,知非所著《美国之图书馆》发表[12]。此后,沈祖荣、戴志骞等介绍美国图书馆的文章相继问世。1924—1936年,我国学者介绍或翻译美国图书馆的文章达到鼎盛时期,涉及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包括图书馆员训练、图书馆经费、图书馆标准等各种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比美国图书馆事业更受中国学者重视。尽管如此,系统地研究美国图书馆史的专门著作依然空白。

虽然我国学者对美国图书馆的介绍和研究兴趣非常之高,但系统地研究美国图书馆史的论著却一直付诸阙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任何一种学术都有自身的发展历程,都有自身的内在理路,只有厘清了发展历程,厘清了内在纹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学术的未来走向,也就是说,只有把握了图书馆的前世今生,才能预知未来的发展趋势,那些割裂历史的著作,都是孤立的,难以行之久远。美国重视习惯或惯例,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或惯例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图书馆法规至今还保留着19世纪初的基本内容。这种尊重法律,尊重惯例的优良传统,使美国图书馆事业尤其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传承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因此,要想深入地理解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借鉴其经验,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其发展历史,这让严谨治学的图书馆学人前辈们不能轻易动笔。

2.2 忽视理论探讨

美国图书馆史,或者说图书馆史在我国研究力度有限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为图书馆史是冷门专业,距离现实遥远,对当下图书馆事业没有直接影响。现在图书馆学术的功利倾向明显,往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重视技术运用,而忽视理论探讨。笔者这么说,不是否認图书馆的实用价值——因为图书馆本身就是提供信息的公益机构,而是说不能轻视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包括图书馆史研究。实用至上或许在短时期内看不出来其消极影响,但如果置于长时间、大环境下,必将迷失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

我国学者应该重视美国图书馆史,尤其是美国公共图书馆史研究。之所以如此,不只是说美国对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有着深远影响,而在于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代表了国际上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正如刘国钧所说的那样,欧洲大国都纷纷仿效美国,那至少说明美国公共图书馆有值得借鉴之处。处于发展中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有什么理由不去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经验呢?只有借鉴先进的公共图书馆经验,中国图书馆事业才有可能飞越,甚或引领世界图书馆发展潮流。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加强对美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这是必然之途。郑永田博士的《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1731—1951)》 则是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领域的鼎力之作,为我们揭开了美国1731—1951两百年来公共图书馆思想发展的神秘面纱。

3 美国公共图书馆思想研究(1731—1951)的写作特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
浅谈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在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