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莎莎 用爱培育迟开的花

2018-01-26 20:18刘锦鑫
中国新时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特教自闭症老师

刘锦鑫

这些孩子与普通孩子一样都是玫瑰花蕾,特殊学校的孩子只是迟开的花,只要特教老师能用心浇灌,他们终会绽放。

前几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幅幅小朋友的画作刷屏。用户只需花1元钱,就能购买小朋友们的画作保存进相册作为手机屏保。

看着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人们不禁惊讶、感叹,这些画好美啊!但这些画作的创作者却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当中有的是自闭症,有的是智力障碍,有的是脑瘫。也许正是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份,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也更能体现出爱的纯粹与伟大。

而在这群孩子背后,还有这样一群人,教这些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带着这些孩子认识世界,陪伴孩子一天天改变、成长,他们就是特别的园丁——特殊教育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孜孜不倦地付出与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让更多的人关注与投入到特殊儿童康复与教育事业中。而马莎莎,从学生时代就有着一颗致力于特殊教育行业的心,能够成为这个光荣队伍中的一员,她感到十分快乐,又格外地自豪。

实现年少时的梦想

北京市健翔学校教师马莎莎从小就心怀特殊教育的梦想,而这一切都源自她高一那年,阅读到了海伦·凯勒的自传。海伦·凯勒热爱生命,奋发一生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她,继而她又读到了海伦·凯勒的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安妮莎莉文手记》,了解到了安妮·莎莉文是如何教育海伦·凯勒,助她走出人生困境开启自己的人生,年少时的她便立志成为一名像安妮·莎莉文一样的老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特殊教育这份事业,我会告诉他们这是我儿时的愿望。这不是玩笑话,海伦·凯勒与安妮·莎莉文的故事,当时在我内心就埋下了一颗种子。”马莎莎说,从那时候起,她就立志长大后帮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们。大学选填专业时,毅然选择了在别人看来辛苦艰难的特殊教育专业,志愿成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从西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又被保送到上海的华东师大进修3年,最终,她圆了儿时的梦想,来到了她实现理想的地方——北京市健翔学校。

其实长时间的求学经历,也曾让马莎莎感到迷茫。“在毕业写结业论文的时候,我看到过一个老师的授课,上课时她只是让孩子们看了一节课的动画片,我就想我一定不要做这样的老师,我不想对这个行业失去初始的热情,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个行业,适不适合做特教老师。”

而来到北京健翔学校的那次实习经历,让她确定了特教老师将会是她这一生所追求的事业。“那次实习中,听到的第一节课我仍记忆犹新。那是一节生活适应课。当时授课的老师让孩子们辨认今天是星期几,又拿出一块表问学生现在几点。然而就是这一块简简单单的表,她就设计了方方面面的许多知识点。我当时就认为这就是我想带给孩子们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不是教语文就只去教语文,教数学就只是教数学,而是通过语文这一学科,只要涉及到孩子们其他方面的我也要去涉及,都要传授给孩子们,这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就来到了健翔。”

从青涩走向成熟

初入职场,马莎莎满怀激情,一股热情全扑在孩子身上,然而现在看来,她觉得当初的自己太稚嫩了,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特教老师。

特教老师不能只凭一腔热血来工作,要根據孩子不同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样的教学感悟,是从她与一个学生的交往中学到的。

在她授课的班里有一个孩子,外表看上去和普通孩子没什么区别,乖巧安静。初当老师的马莎莎就想,如果这个孩子学多一点,学深一点,应该是可以学到的,未来的路也可以宽一点,所以她对这个孩子就比较严格,总是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一面,而达到要求时也会认为是孩子能力所及,理所应当。然而后来在与孩子妈妈的一次深刻交流后得知孩子开始变得时常紧张,不敢去做事,不敢面对老师,孩子妈妈希望老师能放松对他的教育。起初马莎莎对此并不认同,因为她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没有错,她是为了学生好,家长应该予以支持。而在后来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已经紧张得不敢和自己说话了,这时她才意识到是她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通过这件事让她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有所改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要从多个方面观察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怎样培养教育他们,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他,告诉他能行,让他看到自己通过努力而取得的进步,树立他的信心,而不是督促他。这句话对于特殊学校的这群折翼的天使们,更为恰当。

经过工作经验的积累,马莎莎慢慢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其实也是五彩缤纷的,他们有自己的表达方式,也许不会用催人泪下的辞藻来修饰,但是那些感情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作为特教教师,更要注意学生的细节,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手势,一个毫无章法的句子,都有可能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在注意到之后,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了解背后的真相,并调动所有的资源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去除困惑。

采访中,马莎莎向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她的班里面有这样一个孩子——小高,小高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儿。在组织教学时,学生不听话的情况对于特教老师来说是见惯不怪的事情,但小高的不听话却有些拧。上课起立,他其实能站起来,但总是不站起来;外出活动站队,男生一排,女生一排,他就站在女生一队里不动,后来马莎莎就让男、女生换了一个位置,小高成功地站到了男生这一队。从这个细节,马莎莎就觉得其实这个孩子是可以改变的,于是她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改变”小高。每次上课起立时,她就会一个一个地表扬起立的孩子,而小高不站起来她也不会去批评他,不参加活动,马莎莎也不会去强迫他。马莎莎发现小高特别喜欢数数,于是每次站好队她都会让小高数一数,然后就会很开心地表扬他,慢慢地小高也偶尔开始加入到马莎莎的教学中,而每次融入到活动中时,马莎莎都会热烈地表扬他。很长时间后,有一天上课起立时,小高第一个站了起来。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身为特教老师的马莎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

春风化雨 润泽童心endprint

欣欣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大家都没有听她说过话,每天来到学校欣欣就在位子上坐着,别人根本看不出来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一次马莎莎和欣欣正在上语言康复训练课,欣欣看着桌子上的饼干,伸手要去拿。马莎莎快速地把饼干拿起来,一个想法出现在了马莎莎的头脑中,欣欣想吃饼干,为什么不能用饼干作为她说话的动机呢?

马莎莎声情并茂地讲述起当时的故事。“‘想吃吗?欣欣看看我,又看看饼干,就是这一个眼神告诉我她想吃。‘想吃吗?想。我问完之后立刻给出答案。‘想吃吗?她的嘴微微地动了一下,我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一定要抓住这个可以让欣欣主动开口的机会。‘想吃吗?想。我继续自问自答。‘想吃吗?我等了她两秒钟,没有期待中的声音,于是我又回到了零秒提示。我就这样反复地尝试,不断地自问自答,‘想吃吗?想。‘想吃吗?想。”……

“不知道试了多少次,当我再次问‘想吃吗?我从来没有觉得两秒钟有那么漫长,可就在那两秒后,我就听到了一个含混不清的‘想,是欣欣的声音,欣欣竟然主动说出来了,我一下抱住她,紧紧地搂在怀里,眼眶湿润了,原来欣欣说话的声音这么好听!那一刻,我感受到欣欣的小手也在紧紧地抱着我。”

她讲着这个故事,仿佛那天的事情又呈现在了眼前,她说,“那种幸福,那个小小的拥抱,对于我来说有不同的意义,它代表着我的努力是有回报的,我的付出是有效果的,它更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意义!”她说着,眼眶湿润了。

特殊学生由于身心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别人不理解他们的时候,往往会对他们产生歧视。他们也会出现自卑感。没有自信心什么都做不好,这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此,马莎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孩子能做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在小事上尝试成功的喜悦。与孩子们一同学习,一起进步,从不退缩,她也把这些当作是生命中难得收获到的快乐。

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对于老师来说,自己的学生能进入名校就读是最好的荣誉,但是对于特殊教育的老师而言,学生的每一个小进步都值得骄傲。

鹏鹏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他不会主动问好,每次都是老师主动和鹏鹏打招呼,他才会给予“爱答不理”式的回应。马莎莎很想去训练他主动问好的习惯,于是在看到每个老师后马莎莎总会提醒鹏鹏向老师问好。但是长此下来他只是在你的要求下去做,并不是孩子自身主动地去做。于是马莎莎在学习了应用行为分析方法之后,便不再要求他,而是在鹏鹏身边以一个示范来做。

遇到王老师,马莎莎会先一步主动说“王老师好”,鹏鹏也会跟着马老师向王老师问好。这时马莎莎就会拿出鹏鹏喜欢的好吃的奖励他,强化他的良好行为。如此以往,潜移默化中,慢慢地鹏鹏就开始主动会向马莎莎问好。“有一次,我在楼道这头,就听到楼道那头传来了‘马老师好!马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声音很特别,即使我看不到是谁,也知道是谁,那是鹏鹏的声音,我和他说‘一看到我就得问好,他看到了我,不管我们离得多远,他真的做到了一看到我就问好,我就赶紧回应他,‘鹏鹏好!”听她这样描述着,我们能感受到她的那份感动和那份幸福。

“我教他的一个知识点,可能一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不会起到变化,但是总会在某一天他们会做出改变,因为他们总是会不断努力地做着改变,而为此付出的每一点进步都让我感到十分骄傲。”

收获快乐和感动

在特教这片特殊的土地上,马莎莎一路撒种,一路收获,享受着特殊教育事业带来的幸福感,和学生们一起快乐成长。

记得一次上课的时候,马莎莎让孩子们拿着小圓凳去坐在那里。为了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她问孩子们:“谁还站着呢?”

开始孩子们觉得老师就应该站着,没有人说。后来她又指着自己和另外的老师问他们:“谁还站着呢?”孩子们就回答说:“马老师、景老师。”因为景老师怀孕了,马莎莎就让孩子为她拿一把高一点的椅子。

这时另一个孩子——小奇就突然站起来,马莎莎刚要批评她随意下座位,却看到了那令人感动的一幕,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小奇也搬了一把高椅子递给马莎莎,只是一个简单的举动,就让马莎莎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她的单纯的爱。

马莎莎时常遇到人对她说,“你是个特教老师,你好有爱心啊,这个工作肯定很辛苦吧。”但在她的眼里并不是如此。马莎莎说:“我们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不是我们一味地为他们付出,孩子们也教会了我们很多,我不觉得辛苦,和孩子们一块我觉得很开心。我有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会来到班里,孩子们和我打招呼,我就会用他们的口吻回应他们,就在这个过程中,之前的不快会一扫而光。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快乐成长,每天都在进步,这就是我们特教老师最大的幸福。”

关爱请从理解开始

现在整个社会对于特殊人群的关注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大家对于这个特殊人群还不是很了解。马莎莎说:“我之前和朋友聚会,就会聊到我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我的一位朋友就曾对我说,‘自闭症不是不会说话吗,这让作为一名特教老师的我感到很是无奈。现在媒体广为宣传的自闭症孩子都是特定的原型,比如他们会宣传不会说话的自闭症,然后呈现在大众面前就是不会说话、会伤害自身,其实不是这样的,有的孩子很善谈。现在大家一直在关注这些孩子,不断地献爱心,但是大家的关注点有些失衡,不是说大家来陪伴孩子一段时间,或是捐一些钱捐一些书,就是关爱他们。其实这样孩子并不能完全感受到爱,我希望大家对于这些孩子先从多了解,多理解开始。”

对于特殊孩子,我们常说关爱、接纳、理解。但是马莎莎认为首先我们要从理解孩子开始,其次是接纳这些孩子,然后才是关爱他们。“一个自闭症孩子在公交车上发脾气,大家异样的眼神对他其实就是一种伤害,大家应该理解他。肯定是这个环境让他感到不舒服,可能公交车太吵或是人太多挤到他,他才会发脾气,他表达不出自己的感情,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的特殊教育尽力在教这些孩子融入社会,但还需要大家的理解,不能因为他是自闭症,就认为他应该有问题,这是不正确的。”

马莎莎表示,“我希望有一天说起我们特教老师的时候,不是再说我们有爱心,也不是再说我们有耐心,而是能够有人说,‘你们真的很专业。我们特教老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孩子取得进步,才是真正的师爱所至。我希望未来的特殊教育注重的不是有多少孩子能够接受特殊教育,而是有多少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特殊教育。只有我们每个特教老师的努力,孩子们才可能接受优质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才能真正地实现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真正地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这些孩子与普通孩子一样都是玫瑰花蕾,特殊学校的孩子只是迟开的花,只要特教老师能用心浇灌,他们终会绽放。”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教自闭症老师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