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培训对提高护理应急队员应急水平的作用探讨

2018-01-26 03:26:20田晓岚朱晓萍刘聪香
上海护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批量护理部伤员

田晓岚,朱晓萍,刘聪香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上海 200072)

近年来,全球灾害形势严峻,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及自身所具备的灾害应对能力对控制灾害蔓延及有效救援至关重要[1-2]。缺乏灾难护理技能培训及经验、自身身体及心理不能适应高应激状态,是导致护士在灾害救援中难以起到应有作用的重要因素[3]。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人才并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知识全面、技术精湛的应急储备队伍显得异常急迫。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上海北区急救创伤中心,承担着上海市北区的急救、创伤救治工作。我院护理部于2010年起构建了应急护理人力资源库,定期进行培训、演练,以应对批量伤员的救护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护理应急队伍的组建

1.1 应急护理人力资源库准入条件 ①参加过医院急救实战演练3次以上;②各科室专业导师(科室高年资护士,通过护理部培训考核颁发专业导师证书,承担科室教学及质量管理工作)及住院总护士(协助各科夜间护士处理疑难事件,提高夜间护理质量,住院总护士从高年资护士中遴选,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③工作年限10年及以上;④职称护师及以上。

1.2 应急护理人力资源库的组成 根据准入条件,共遴选出护士70名,年龄30~42岁,平均年龄(36.3±4.56)岁;学历:硕士 6名,占 8.57%,本科 45名,占64.29%,大专19名,占 27.14%;职称:护师 25名,占35.71%,主管护师 45名,占 64.29%。

2 应急库人员培训及管理

2.1 培训方法 2010年建库后,发现护理应急队员并不能很好执行相关流程并发挥作用,故于2013年组织应急库成员进行系统培训。以院内培训为主,由职后培训小组集中进行4个月的理论及操作培训,理论操作培训各2个月,培训形式多样,包括讲座、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知识测试、互助式培训、团队合作等。培训后考核并选出综合考评前10名者参加外出培训及进修等。

2.2 培训内容

2.2.1 理论培训 包括7个方面:① 批量伤的相关知识。②法律法规知识,主要是学习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③院内应急流程及应急预案。④相关药理知识。包括常用急救药品的作用机理、应用剂量和观察要点。⑤隔离与消除污染。当生物、化学或放射性灾害发生时,如何通过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判断患者的暴露种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交叉感染及传染病,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做好紧急手术的排污工作。⑥灾害心理知识。通过心理护理消除家属恐惧,给予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⑦自身准备。快速适应角色转变,进行心理自我调适,快速进入备战模式。

2.2.2 技能培训 ①急救基本单项操作:CPR、简易呼吸器使用、给氧、吸痰等。②抢救模拟演练:每月组织应急库成员进行抢救模拟演练1次,请各科护士长进行考评,给出指导评价,反馈到护理部,护理部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方案,进行强化训练。③心理支援技能:自我隔离技术、放松技术、自我减压技术、心理不适自查等。④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多项应急演练,进一步巩固急救应急核心能力(每年1次)。⑤与当地“120”联合进行急救技能与生存能力比赛,全面提升备灾护士的综合素质,考核成绩与年终绩效、晋升、晋职挂钩(每季度1次)。

2.3 确定抢救模式 一旦有批量伤员送到我院时,护理部主任下达命令给急诊科科护士长,急诊科科护士长通过医院OA网快捷上报系统发通知,所有应急库成员收到短信后快速赶到现场,分工合作,从分检、运送、临时简单处理到安抚患者家属,形成一条龙服务,工作井然有序。批量伤员应急抢救流程图见图1。

图1 批量伤员应急抢救流程图

3 应急培训效果评价

3.1 临床资料 以2010—2012年收治的批量交通事故伤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35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36±5.78)岁;损伤部位:颅脑25例,胸部28例,腹部及骨盆17例,四肢20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25分28例,26~35分26例,36~45分20例,46~55分17例。以应急库成立后,2013—2015年收治的批量交通事故伤患者8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34.56±9.44岁)。损伤部位:颅脑22例,胸部27例,腹部及骨盆15例,四肢24例。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16~25分29例,26~35分24例,36~45分17例,46~55分18例。两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严重程度比较具有均衡性(均P>0.05),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评价指标

3.2.1 护士培训效果 培训前后由考核小组组织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根据三级甲等医院教学管理目标,理论知识≥80分、操作技能≥85分为合格,分别统计培训前后护士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的合格率。

3.2.2 急救能力 比较培训前后成批伤员的急救效果,统计批量伤员从来院到接受治疗、特殊检查、转手术室的时间,伤员救治期间死亡例数。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4 结果

4.1 培训前后护士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培训后,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合格率均显著提高,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应急库护士考核合格率比较 [n(%)]

4.2 培训前后护士急救能力比较 观察组伤员从来院到接受治疗、特殊检查或转入手术室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4.3 两组批量伤员救治期间死亡例数比较 对照组91例伤员在救治期间死亡7例,占4.1%,观察组88例伤员在救治期间死亡1例,占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0.04)。

表3 两组批量伤员从来院到接受相关处置的时间比较

5 讨论

5.1 构建护理应急库的重要意义 灾害护理指应用有关应急护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4]。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高低将影响灾害救护效果。国内研究显示,只有少数部队院校的护理学院开设了灾害护理学相关课程,其他学校尚未将灾害护理知识纳入课程[6]。李素珍等[6]研究表明,83.6%的护士从未参加过灾害医学救护,78.3%的护士从未参加过有关成批患者抢救模拟演练。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教育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整体水平,对于减轻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5.2 院内培训模式可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我院职后培训小组成员集中4个月对应急库人员进行理论操作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后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明显提升(P<0.01)。表明在批量伤救护中,对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应对突发灾害的核心能力和专项技能。

5.3 针对护理应急库成员的系统培训可提高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 在灾难救援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发挥迅速有效的救灾能力,及时得当的灾害救护对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降低心理应激压力、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7]。从结果可见,护理应急人员库构建后,伤员来院到接受治疗时间、检查时间显著缩短,死亡例数也较成立应急护理人力资源库前减少。通过启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应急库人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各组人员明确具体负责的工作,使抢救工作能够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地进行,既缩短了接诊时间,也保障伤病员在入院后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1]陆皓,张华,李娟,等,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灾害救护核心能力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16-319.

[2]崔琳,罗羽,陈国俊.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0,25(4):94-96.

[3]杜娟,童宇平,王子秀.急诊科护士灾害护理知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J].全科护理,2014,12(23):2178-2179.

[4]张利岩,韩淑贞.论灾害护理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123-125.

[5]张清.我国灾害护理学及灾害护理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J].护理研究,2009,23(4A):923-924.

[6]李素珍,钱思兰.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现状与需求[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6):92-93.

[7]叶小兰,杨芳,占彩华.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在批量烧伤伤员早期救治中的应用[J].2011,11(11):772-773.

猜你喜欢
批量护理部伤员
伤员呵护队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批量提交在配置分发中的应用
科学家(2021年24期)2021-04-25 12:55:27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11-25 04:06:23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浅议高校网银批量代发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8
基于AUTOIT3和VBA的POWERPOINT操作题自动批量批改
考虑价差和再制造率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生产批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