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丕,储蓓林,何 彬,黄慧玉,诸群瑛,陶红霞,陆 萍
(1.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上海 201600;2.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上海 200032;3.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 200032;4.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上海 201999)
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完好性,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老年人健康既要符合健康的定义,也要强调老年人群的特殊性。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是提供社会养老服务的前提[1]。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413.98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28.8%[2]。据上海市民政局统计数据,上海17个区分别下设19~113个不等的养老机构,另有市民政局直属养老机构3家。按照上海市“9073”养老服务格局,将有约12.4万老年人需要入住到养老机构。如何掌握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更好地服务好老年人,将是养老机构面临的巨大难题。老年人综合健康评估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工具。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旨在了解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健康评估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指导养老机构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提升养老机构照护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1.1 对象 2015年8—11月入住上海市民政局直属的3家养老机构(第一社会福利院、第三社会福利院和第四社会福利院)的全体老年人。纳入标准:年龄≥60周岁,认知、思维、表达能力均正常的老年人。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老年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结合上海市养老机构实际情况,对美国杜克大学“老年人资源与服务评价量表(older American resources and services,OARS)[3]”进行修订,形成“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评估表”。评估内容主要涉及躯体健康、日常生活能力、精神健康、社会健康和经济状况5个维度,结合调查者本人回答、知情人提供的信息和调查员的观察综合进行各维度评定。每个维度均采用6分制评分,依次为:优秀(1分)、良好(2分)、轻度障碍(3分)、中度障碍(4分)、重度障碍(5分)和完全障碍(6分)。5个维度评分之和为综合评分,代表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综合评分越高其综合健康状况越差,总分5~10分为综合健康状况优良,11~14分为一般,15~30分为较差。
1.2.2 调查方法 开展调查前,对所有参与调查执行的医师、护士及社工进行统一培训和模拟调查。实施调查时由医师负责询问及记录被调查者的回答,护士和社工进行复核和录入。调查时,如老人无法理解或回答相关问题,则由其亲属或养老护理员代为补充回答。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数据采用Excel表格录入,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的差异,采用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2.1 养老机构老人一般资料及综合健康功能状况
此次共调查养老机构老年人310名,其中男119名,女191名,年龄60~103岁,平均年龄(84.4±9.0)岁;其中,综合健康优良者70名,占22.6%,一般者74名,占23.9%,较差者166名,占53.5%。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状况、不同经济收入及不同患病情况的老年人,其综合健康状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健康状况比较详见表1。
表1 上海市属养老机构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状况
2.2 养老机构老人各健康功能维度得分情况 所调查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各维度健康状况优良者占33.9%~43.5%,存在严重功能障碍者占 19.0% ~26.1%,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养老机构310名老年人各维度健康状况
2.3 综合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以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为因变量,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病情况等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Multinomial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病情况均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因素(P<0.01),见表3。即文化程度越高,经济收入越高,患病种类越少的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越好。
表3 养老机构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1 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综合健康优良者占22.6%,一般者占23.9%,较差者占53.5%。提示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较差者居多,这与李倩等[4]对福州市16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调查的结果不同,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一般者占46.9%。这可能与各地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标准不同有关。上海市属公办养老机构优先收住高龄以及失能老人,因此综合健康状况较差者更容易被收住相关养老机构。
3.2 养老机构老年人单项健康与综合健康状况 老年人综合健康包括躯体、精神、社会心理、自理能力等方面[5],几个维度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单项健康维度评分优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精神健康(43.5%)、经济状况(43.2%)社会资源(42.9%)、日常生活能力(34.8%)和躯体健康(33.9%),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健康状况优良率较低,这与黄海蓉等[6]对深圳市退休老年人进行综合健康功能状况的调查结果相同。相关结果提示,躯体健康和日常活动能力损害是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躯体健康与日常活动能力关系密切,躯体健康状况差者,日常活动能力多受限制,故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并加强躯体功能的康复工作。针对一些有躯体功能障碍的老人,可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躯体功能尽快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现有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帮助老人达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维持其社会性,提高其综合健康水平。
3.3 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综合健康的影响 此次调查结果提示,文化程度对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文化程度越高综合健康状况越好,这与陈先华等[7]在武汉市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与李倩等[4]对福州市16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调查结果也相同。主要可能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使老年人获取和理解保健知识的能力出现差异,文化程度低者,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往往不足,最终影响到综合健康状况。相关结果提示,养老机构在开展健康指导工作方面,应对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采取差异化指导,对于文化程度低的老人应着重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和健康行为的能力,对于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应着重提供自我保健和健康行为的规范化指导。
3.4 经济收入对老年人综合健康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经济收入越高的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越好,与王伏兰[8]、李倩等[4]相关调查结果一致。经济收入是健康管理的经济基础,收入低的老年人因经济条件的限制,医疗和养老保障相对不足,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投入也不足;相反,经济收入高的老年人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医疗和养老保障,还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自我健康管理中,这些最终都可导致综合健康的差异性。提示我们,在社会救助方面应增加对低收入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养老保障及医疗保障,使低收入者也能有一定的资源用于健康管理,从而提高其综合健康水平。
3.5 患病情况对老年人综合健康的影响 结果显示,患病种类越少的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越好,这与王黎等[9]在北京市养老机构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躯体健康损害是养老机构内老年人最主要的健康问题,老年人躯体健康损害又以慢性病患病率高、关联性强为主要问题。此次调查的310例老年人中,未患病者仅占9.0%,总体患病率较高为91.0%,有28.1%的老年人患有2种疾病,37.1%的老年人患3种以上疾病,与殷志刚等[10]在上海市的调查结果(60岁及以上老人总体患病率达80.0%,患2种慢性病者占43.4%,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者占21.6%)相似。可见,养老机构已成为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的聚居地,相关机构在做好日常生活照护的同时,还应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维护。目前,“医养结合”工作正在上海稳步推进中,养老机构应抓住这一机遇,提高机构内老年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改善老年人躯体健康,提升养老机构的综合照护能力。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属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综合整体健康状况受到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患病情况等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针对老年人的不同的健康状况提供差异化的专业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机构服务水平。
[1]杜鹏.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6:3-9.
[2]上海市民政局.2014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信息[EB/OL].http://www.shmzj.gov.cn/gb/shmzj/node6/node592/u1ai39716.html,2015-04-10.
[3]George LK,Fillenbaum GG.OARS methodology: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geriatric assessment[J].JAm Geriatr Soc,1985,33(9):607-615.
[4]李倩,林芳,曾小珊,等.福州市16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综合健康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5):602-605.
[5]王家翼,李芳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24):1-2.
[6]黄海蓉,张素珍,陈晓峰,等.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多维健康评价和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7):760-763.
[7]陈先华,卢祖洵,董超群.武汉市社区老年人多维健康功能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8):2620-2621.
[8]王伏兰.1520例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0):47-50.
[9]王黎,郭红艳,谢红.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75-1976.
[10]殷志刚,周海旺.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发展报告(1998—2013)[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