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滨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0)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作曲家塑造音乐形象的脚本。由于幼儿处于知识启蒙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都是友善、天真而幼稚的,他们充满着成人很难预料的幻想,而且有着不可小觑的观察力。因此,幼儿歌曲的歌词都围绕着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归纳起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例如歌曲《小闹钟》的歌词:“小闹钟,声声脆,赶紧起床莫贪睡。穿衣刷牙洗好脸,动作要快像部队。”歌词通过积极向上的小闹钟形象,提醒与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及学习态度。
歌词段落的规整,是指歌词整体由2句、4句或8句组成,同时句子的长短一样,即句子的字数相同。例如,歌曲《爱护花和草》的歌词:“小草微微笑,请您走便道。小花点点头,请您爱花苞。”歌词有两段,每段为4句,每句字数相同。再如,歌曲《夏天的歌》的歌词:“小青蛙,爱唱歌;夏天到,呱呱呱。小朋友,爱唱歌,音乐响,乐呵呵。”歌词句式类似“三字经”,每句字数均相同。
幼儿语言发展尚处于学习初级阶段,在语言上,幼儿歌曲的歌词不但注重文学的艺术性,更需要适合幼儿语境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例如《小白兔盖新房》的歌词:“小白兔盖新房,小猴小狗来帮忙。拿的拿,扛的扛,小房盖得好漂亮。进屋一看黑漆漆,咦?原来忘了留个窗。”歌词利用口语化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热火朝天的盖房子场景,结尾还留出一个充满诙谐色彩的房屋常识性问题。此外,在幼儿歌曲的歌词中,还使用较多的象声词、语气助词、叠字。例如,歌曲《袋鼠妈妈有个袋袋》的歌词:“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藏个宝宝。”歌词出现了较多的叠字,如“袋袋”“觉觉”等。
由于受到幼儿生理条件的限制,幼儿歌曲的音域窄,以致旋律音通常集中在c1-c2之间。例如歌曲《知了》,它的音域为五度,即:c1—g1。
旋律进行方式多以二度级进和三度小跳进为主,偶尔出现大跳。如上例《夏天的歌》,歌曲前三小节的旋律均以三度小跳的方式进行,而在歌曲的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两个音之间出现了五度大跳。再如歌曲《春来了》的旋律,两个乐句中,除了第2小节出现的la-mi四度大跳外,其他均是以级进与小跳为主的旋律进行(见下谱例)。
节奏简单但不单调是幼儿歌曲旋律的节奏特征。首先以大量使用由不同基本音符组合而成的节奏最为常见;其次较常见的为附点节奏的使用;最后常见的是以某种简单的节奏型为基础,在旋律进行中,对节奏型做些变化,以获得简单而不单调的效果。此外,旋律中偶尔也会出现切分节奏。例如,大班歌曲《等妈妈》全曲运用了三种节奏型:(1)节奏型A:基本音符与附点音符组合,并以此为主贯穿A段。(2)节奏型B:大附点节奏,运用在第二乐句的开始,并且在第三乐句中;(3)将A、 B节奏型进行组合,形成了节奏型C,运用在B段(见下谱例)。
旋律发展手法简单。由于幼儿歌曲受到其年龄及音域的限制,幼儿歌曲旋律发展的手法简单表现为多使用重复的手法。重复手法,是指旋律发展过程中,整体或局部出现之前的旋律。常见的重复手法包括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
完全重复:例如小班幼儿歌曲《小蜜蜂》,歌曲的前两小节,就是运用了完全重复手法。
再如小班幼儿歌曲《春来了》,这首歌曲一共有两个句子组成,第二句与第一句的前四小节的旋律是一样的,运用了完重复手法(见文中第2个谱例)。
变化重复:下面谱例中,第2小节与第6小节是第1小节的变化重复。其中第2小节通过添加G音,变化第1至第2旋律音之间的音程关系;而第6小节则是根据第1小节旋律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将音高移高五度,这种变化重复手法也叫做模进。
贯穿:在歌曲作品中,以特定的音调或节奏,以原形或变形多次重复出现在音乐进行中,这种重复手法被称之为贯穿。例如歌曲《小花猫》中第三小节的音调do-re-mi-fa分别出现在每个乐句的第3小节(见下谱例)。
由于幼儿园孩子年龄及生理条件的限制,幼儿歌曲结构普遍特征是篇幅短小、方整。曲式结构上多为单乐段(一段体)或带有再现的二段体。
单乐段(一段体)的歌曲。例如歌曲《小蜜蜂》,这首歌曲四个乐句一气呵成构成的一段体(见文中第4歌谱例)。
带有再现的二段体。例如歌曲《小花猫》,歌曲结构图示:A(a句+a`句)+B(b句+b`句),其中B段两个乐句的后半部分均运用了A段两个乐句的素材。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中“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的描述,笔者认为幼儿歌曲的题材可以分为:
反映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排椅子、浇花等。例如歌曲《春游》,描述了小朋友春游时愉快的心情,在一路上看到春天的景致后,唱出了欢乐的歌。
再如下面这首歌曲《啄木鸟》,它表现的是赞美啄木鸟为树捉虫治病医术高。
表现幼儿遵纪守法,从小养成做人的好品质,如排队、遵守午休制度等。例如歌曲《安静》,看似发生在童话世界的场景,实际是通过告诉小狗狗、小猫猫,游戏时不要打搅鸭宝宝们的休息,告诫幼儿爱护比自己小的朋友,同时不要打搅他人休息。
1.反映幼儿感恩父母、爱家人、尊重老师和长辈
例如歌曲《知了》,通过孩子告诫“知了”不要打搅妈妈的休息这一事件,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爱(见文中第1个谱例)。
2.反映幼儿爱家、爱国、爱集体
例如歌曲《祖国好》,歌曲借花朵与太阳、森林与雨露、小鸟和蓝天之间的爱恋,表达了幼儿园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
以幼儿养成生活、学习的好习惯为内容,如吃饭、刷牙、洗手等个人自理能力的养成。例如歌曲《吃饭不挑剔》,这首歌曲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小动物喜爱其对应的食物,教育幼儿、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就餐习惯。
幼儿对于世界的认知充满着渴望,认知题材的歌曲主要是借助歌曲,帮助幼儿认识事物。例如歌曲《小蝌蚪》,这是一首介绍小蝌蚪的歌曲,旨在帮助幼儿认识它。
反映幼儿活动游戏时的情景,介绍某个游戏的规则或其趣味性。例如歌曲《荡秋千》。
歌曲内容与人们丰富的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使歌曲的体裁也变得丰富多彩。幼儿歌曲的体裁类别也不例外。常见的幼儿歌曲体裁有:
游戏歌是以幼儿游戏活动为内容,其歌词以介绍游戏的过程或规律、帮助幼儿掌握游戏规则为目的,旋律活泼,节奏与游戏速度吻合的幼儿歌曲体裁。节拍多为四二拍、四三拍,有时也使用四四拍。例如上一谱例《荡秋千》。
为配合幼儿律动(舞蹈),一种旋律欢快、段落结构规整、节奏与律动节奏吻合的,可载歌载“舞”(律动)的幼儿歌曲体裁。例如三拍子的歌曲《小小船》。
进行曲节奏明快,旋律激昂,段落结构规整,有较强的行进感。主要用于幼儿到户外出操的行进或做操。常用二拍子、四拍子。例如歌曲《解放军叔叔真伟大》。
劳动歌情绪活泼、乐观,节奏感较强。旨在帮助幼儿明白劳动的价值意义,或帮助幼儿掌握某项劳动技能,培养幼儿勤劳的美德。例如歌曲《小蜜蜂》(见文中第4个谱例)。
诙谐歌的歌词与曲调一般都具有幽默、谐趣、夸张的特点,旋律局部有宣叙调或说唱的痕迹,很受幼儿的喜爱。歌曲作品通过塑造滑稽、诙谐的音乐形象,启发幼儿明白某些道理或找到乐趣。例如歌曲《小老鼠》(民间童谣)。
摇篮曲音调平和,旋律优美,节奏舒缓,速度较慢,音响平静、温和,让人感到舒适和惬意。常用三拍子。例如歌曲《小小船》(见“歌舞曲”中的谱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对杨滨幼儿歌曲的分析发现,幼儿歌曲就是歌曲中属于“小麻雀”类型的一种。虽然它的篇幅短、结构小、音域窄,歌词内容浅显,旋律发展手法较为单一,但它包容歌曲的所有基本要素,并且形成独树一帜的特征。对于作曲者来说,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约束作曲者在创作技法上的发挥。因此,也有些人说,幼儿歌曲没啥好写的。幼儿歌曲确实不好写,其原因就是这些基本特征对于创作技法等方面的制约,使作曲者时常会遇上“江郎才尽”之尴尬境地。但换一种角度思考,正是由于这些“苛刻”的基本特征,让作曲家在基本功上下苦工,为完成更大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有更大的创造,笔者希望创作者不要忽略了未来的听众及未来的创作者们。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更加美好。最后,笔者希望通过分享本文能给予同行们一些思考。
[1]樊祖荫.歌曲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沙汉昆.旋律写作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龚耀年.儿童歌曲作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