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特区改革开放初心牢记新时代特区使命担当

2018-01-26 20:19:44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经济特区特区改革开放

谭 刚

自1979年建市、1980年成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为亮丽的重要窗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2月视察深圳时所说,深圳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也是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的一个代表作,是一个中国奇迹,也是一个世界奇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深圳经济总量从建市之初的约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特区成立以来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3%。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深圳综合经济竞争力近4年连续位居全国第一,宜居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也都进入全国前十。就深圳的国际影响力而言,在中国社科院2017年推出的2017—2018年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榜单上,深圳分别位居全球第6和第35位,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则在2017年推出的全球创新聚落排名中,深圳+香港位居全球第2。从制度创新来看,以目前制度创新走在最前的自贸试验区为例,根据中山大学最新推出的一项研究成果,在由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和法治环境五大一级指标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排名中,深圳前海蛇口位列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之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深圳改革开放仍然走在全国前列。

对于深圳取得的快速发展成就,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得天时之利,优先获得了中央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深圳的发展得地利之便,香港因素对于深圳市场化改革导向和国际化发展,同样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最后,深圳的发展得人和之效,通过大胆改革、开放合作以及创新发展,加之始终保持敢为天下先、勇当排头兵的特区精神,从而比其他经济特区乃至大多数城市走得更快、走得更好、走得更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代表作,创造了中国奇迹和世界奇迹。

展望深圳未来发展,我们首先应当不忘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13日出席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就明确指出了经济特区成立之初心所在,就是要成为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就是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探索出不但可行而且能够复制推广的成功路径。在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经济特区,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通过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论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上,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圆满完成了中央兴办经济特区的初始目的和任务。不忘特区初心,要求深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一如既往地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始终如一地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勇当尖兵继续探路。

牢记新时代经济特区使命担当,是深圳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经济特区的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需要在新征程上明确新的方位和把握新的战略定位,从实质上说仍然需要保持特区初心,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坚定舍我其谁的信念、勇当尖兵的决心,始终站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从而继续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为全国探索新路。

具体来看,深圳在新时代的特区使命担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加快探索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从而继续为全国改革开放探索切实有效的实现路径和实现方式,继续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继续为全国改革开放复制推广更多更好的先行经验和有效做法。二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领者和枢纽城市为牵引,通过更宽广的开放视野、更高的开放目标要求和更有力的开放举措,对大湾区建设全方位和各环节大胆创新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启示,从而为全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做出新贡献。三是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两大抓手,为全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继续探路开路。一方面聚集产业体系这个突出短板,切实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从而为国家弥补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缺核少芯”短板做出显著贡献。另一方面在人民群众感到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方面下大功夫,着力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拓展外来人口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方式,加大力度塑造社会文明新风尚,从而为国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探索实现方式和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经济特区特区改革开放
经济特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者
——评《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南方经济(2022年10期)2022-10-28 04:00:40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4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2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DC炫特区
大学生(2017年12期)2018-03-12 09:05:16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