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军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这片2000平方公里不到的土地,诞生过无数“第一”,创造了世界奇迹,深圳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和象征。
回望过去,深圳最重要的使命是建立经济特区,为我国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展望未来,深圳的发展机遇在哪里?有怎样的使命担当?2017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战略。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共同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是深圳新时代肩负的新使命和担当。
2012年12月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深圳前海,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嘱托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实行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前海湾区改革加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奠定基石。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见证下,粤港澳三地和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后,深圳政、研、产、学各界为湾区发展出计策、献良方。2013年9月,受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委托,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陈可石教授根据研究课题“世界先进城市比较”的成果,在深圳市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中首次提出粤港澳城市群“湾区经济”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2014年,时任深圳市市长许勤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湾区经济”概念。2015年3月,时任深圳市政协主席王穗明和广州市政协主席苏志佳联合26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两会提交提案,建议“环珠江口湾区”城市群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2015年5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在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深圳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枢纽城市”。2017年3月,腾讯公司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向全国两会建议“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2018年4月,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将以即将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为契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
鸦片战争以来近180年的历史,是中国千年大变局的转折,也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粤港澳大湾区是这部历史的起点,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在这里打响了抗击英法鸦片战争的第一炮,康梁变法,孙中山先生提出“振兴中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党、建军大业,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这里鸣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炮,唱响了春天的故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新时代,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百年”目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项目,也不能简单对标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而要从融通中西文化、解决“一国两制”下的法治建设、推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综合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尤其要解决“修昔底德”困境,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而且还会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新贡献,以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青春活力,造福各国人民。
首先,深圳应在探索制度创新上发挥引领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特色在于“一国两制”,也正因此,三地的法律体系、行政制度、监管政策和文化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深圳应积极探索制度创新,既要在战略层面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束缚,也要从细节入手解决“大门敞开,小门关着”的问题。可以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推进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创新等改革举措,推动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
其次,深圳应在推进区域协同上发挥引领作用。纽约湾区、东京湾区都有核心城市,但旧金山湾区没有。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中心”还是“多中心”应在竞合中由市场形成,关键是各城市根据各自特色,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发展格局。目前深圳基本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集聚了金融、贸易、创新等湾区核心功能要素。因此,深圳应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的城市区域发展战略,与周边城市共同打造产业发达、功能强大、开放协同、集聚外溢的一流湾区经济,携手共建更具活力的大都市圈。
第三,深圳应在深化深港合作上发挥引领作用。深圳近40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深圳应该进一步深化深港合作,将其推进到更高层级。要以河套地区和前海片区为“双翼”,带动深港合作实现腾飞升级。要加快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开发,推动深港科技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打造全球创新高地;要积极推动前海扩区,打造“升级版”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加快金融创新,建设世界级的金融中心。
最后,深圳应在加强智库建设上发挥引领作用。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崛起,离不开智库研究的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样如此。要坚持“开放型国际化创新型”原则,引进国内外知名智库进驻,通过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人员互通,形成研究合力,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