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平
中国古代医书《难经》将人体消化系统的七道门户称为“七冲门”,“冲”即要冲的意思,分别包括飞门、户门、吸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它们是食物进入消化道后及排出人体的必经通道,也是保健的关键部位,形形色色的胃肠疾病常和这七道门有关。
飞门,即口唇,是消化道最外围的一道门,也是整个口腔的防护墙。口唇的色泽和形态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口唇红润有光泽说明身体健康,口唇淡红失润则可能有贫血,口唇发绀多为血液循环障碍、重症心脏病,上唇焦枯暗红可能是大肠有病变,下唇暗红则属胃热,口唇苍白为胃虚寒,口唇暗浊则表示肝胆不佳。
飞门保健以润为主,首先要养成多喝白开水的好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另外注意不要常舔口唇,可涂抹润唇膏或用蜂蜜、黄瓜汁、番茄汁等涂抹。
户门,即牙齿。牙齿健康与否反映人体脏腑功能状态以及肾气的盛衰,故而牙齿保健十分重要。户门保健以固为主,即滋肾降火、固牙健齿,远离牙周炎、龋齿等。
叩齿为固齿的好办法,长期坚持,效果显著。可于起床前和入睡前做。平时要少食冷、硬、酸、甜食品,禁烟少酒,饭后及时刷牙或漱口。
吸门,即会厌,位于人体咽喉部,呼吸、说话时会厌开启,吞咽食物时关闭。此门若发生病变,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吞咽,如肿胀过度会导致窒息,危及生命。
养护会厌,以松为主。放慢说话速度,注意休息和补水,放松颈肩,可以减少喉部压力,减轻声带振动时的负担。日常可饮蜜酿银耳雪梨:雪梨1只,水发银耳30克,放入砂锅中加水炖熟,食用时调入适量蜂蜜或冰糖。
贲门,胃之上口。食物由贲门入胃。作为入口,这个部位最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贲门口张不开,医学上称为“贲门失弛缓症”。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贲门入胃而滞留在食管,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增大、蠕动减弱甚至扩张,继而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日常养成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为防止睡眠时食物溢流进入呼吸道,可用高枕或垫高床头。另一种情况是贲门松弛,也就是这道门关不紧了,致使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炎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对于这种情况,建议晚饭不要吃得过饱,七分饱即可,且不宜吃太晚,最好饭后两小时再睡觉。
幽门是消化道最狭窄的部位,长期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容易导致幽门梗阻,临床上除有反酸等溃疡病的表现外,还伴有上腹饱胀、呕吐隔夜宿食等。
溃疡多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研究发现,西蓝花中的异硫氰酸酯能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西蓝花凉拌吃美味又防病。
阑门,即阑尾,是小肠下口和大肠上口相接之处,由于形容其犹如门户间的门阑,因此称其“阑门”。这道门被堵了,就会导致肠痈,也就是阑尾炎。中医认为,肠痈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败血浊气壅阻于阑门所致,必要时须进行阑尾切除术。
在中医学上,阑门穴是经外奇穴,按摩此穴对于促进胃肠蠕动、发挥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有很好的作用。该穴位于肚脐正上方两横指处,自我按摩时两手相叠,掌心对准阑门穴的位置,用一定力度分别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30圈。力度由小到大,以感觉到腹部深层得到按摩为宜,饭后半小时按摩。
魄门,指胃肠道的最下方之终极处,即肛门。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藏魄,故与其相表里的大肠之端叫魄门。临床上有时治疗与大肠相关的疾病需要从治肺入手,比如有些习惯性便秘,吃通便药没有效果,但一降肺气就好了。
有些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如果同时存在便秘,则通便后咳嗽就好了,这就是“见咳不治咳”。
另外,久坐、长期便秘或腹泻、过食辛辣肥甘,都容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风燥湿热下迫,气血瘀滞不行而阻于魄门,结而不散,从而导致痔疮。日常要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大便时不要久蹲;保持肛门部清洁,坚持便后用温水清洗;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多吃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