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清乐围棋学校 秦铎运
现阶段,许多初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不重视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使知识点散落,影响学生的复习进度;长久困扰学生的计算能力低下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使数学的学习停滞不前;课堂的效率得不到及时反馈,使查漏补缺的环节消极滞后。针对上述现状,教师们应积极创新教法并探究、实践来缓解这些问题。我认为,初三数学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知识体系让学生将知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而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点建立联系,有机地整合知识,并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资源。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构建学科体系。
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完成“相似三角形”这一部分的学习后,我制作了相似三角形的思维导图,想通过思维导图来组织学生开展一堂复习课。我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了思维导图,图中开始只出现核心内容——“相似三角形”,于是我说:“提到相似三角形,我们最先想到什么呢?”有同学回答:“判定。”我向他们点头示意,然后点击“相似三角形”这一按钮,出现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一分支,我再问大家:“我们通常判定三角形时把三角形分为几类呢?”同学们马上反应到通常分为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普通三角形的判定,于是我又点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一按钮,出现了“直角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两个分支,之后我让学生们回忆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大家都提出了通过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以及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来判定,我又追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同学们又想到了还可以按照普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通过点击按钮,屏幕上出现了这两种方法的分支。我又让学生们回忆普通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大家都能迅速地说出常用的本部分主要学习的四种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学生们回顾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相似多边形以及图形的位似这几个大组块及其涵盖的十多个小知识点的内容,对这一章的内容完成了整体的审视和复习,并找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大家一致认为思维导图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工具。
初中数学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同学存在考试时间不够用的现象,考试题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或者完成试题后没有检查的时间,对此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中,老师们还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喜欢以课堂小测的形式在课堂中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的时间是宝贵的,我经常会在课堂的尾声留出5至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限时随堂小测,同时我还会在随堂小测中多设置些需要计算的题型,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等。我要求学生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完测试题,然后随机指定同学念出自己的答案,让大家一起核对测验结果,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努力争取又快又准确地完成测验。有了测试的压力,更容易激发学生们做题的动力,再加上长期的限时训练,无形中会提高他们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这样在考试时,不仅有利于避免因为学生计算能力差而耽误时间,导致会做的题来不及做、白白丢分,还可以帮助他们省下不少时间用来检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完善其数学的综合能力,值得教师们引起重视。
许多初中数学课程的查漏补缺环节是在教师批改过家庭作业之后才开始进行的,而这时候往往下一节的新课已经开始讲授了,查漏补缺不能及时进行,还会影响后续的新课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验的方式在课堂中及时反馈授课成效。
比如“矩形的性质与判定”这一课的重点内容是理解矩形的概念、特质,掌握判断四边形是否为矩形的条件。在授课结束后,我利用课堂最后的一点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内容是一道习题,它涵盖了对矩形特质的理解,如求某一点是其所在线段的中点;还涉及了矩形的判定,如通过给出条件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并证明。待学生们完成小测后,我让同桌间交换试卷,然后进行讲评,学生根据讲评内容对同桌的试卷打分,之后我会把学生们的小测卷子收上来,分析这一课的授课效率。随堂测验及时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教师及时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对于初三的数学课程来说,首先,构建学科的体系十分关键,它能够让复习变得轻松、简单,让学生深入感知知识;其次,要重视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和基础环节;再次,要注意及时反馈课堂成效,以适时查漏补缺,完善教学。以上是我关于初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带给其他教师新的思路。未来我会继续钻研教材、创新教法,争取将初中数学的课堂组织得更加高效。
[1]孔令伟.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2]宋阳.初中数学教学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