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晴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价值性不仅对人们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产生了影响,同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带来了一定机遇与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并且借助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良好传播载体,充分发挥它们的传播价值,创造新时期新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通过信息网络引导学生、规范学生行为,通过一些开放的论坛以正确舆论引导学生,通过各方面相关数据信息为学生提供服务,营造新的思政教育工作环境,创造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它是硬件设备与互联网环境整合的产物。硬件是实现数据数字化的前提和保障,数字化数据借助互联网得以共享。互联网+大数据的整合赋予大数据以全新的活力,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全新环境[1],这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环境下所带来的教育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及时的予以面对解决,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法。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从随机性时代进入到数据全面性时代。在传统模式下,人们得到的是随机性数据信息,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整合使人们能够便捷地获取全面的数据信息,大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加上云技术的运用,使得人们能够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全面的记录,避免随机抽样存在的缺陷。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与计算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使得人们对数据的分析从寻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向寻求相关性转变,更好地获得“是什么”,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内涵,从而基于事物的本质更好地、快捷地了解世界,把握高校思政教育客观规律,构建新型教育模式。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丰富的数据将借助互联网高速信息通道得以有效传播,而且数据信息处理能力与存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信息价值密度,降低信息受众信息筛选难度,使数量巨大的信息、各种渠道的信息、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得到快速传播,并有效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技术将大大节约人力资源,将人们从繁重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使人们的思维得到解放,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思维创造活动中,使人们的思维具有前瞻性,基于高校思政教育既有的数据信息资源,去发现其发展趋向,从而根据高校思政教育客观规律提升教育有效性。
可见,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对象将发生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也必然随之发生新的变化,教育环境的变化将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相对固化,具体体现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固化为统一的生产式教学模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将面临挑战。
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地位,并牢牢掌握课堂话语权,教师的权威性一直以来不可改变。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缺乏话语权,处于不均等对话状态。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教师角色将实现重构,教师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渠道,学生提升技能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学将占据相当比例,学生选择信息源自主性更强,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教师将成为学生思政学习的对话者与引导者。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课堂为主,学生学习模式主要是集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讲授下被动地接受教育,学习模式相对固化,需要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缺乏灵活性。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丰富的信息数据,例如借助微课、慕课等,在人机对话中进行学习,打破高校思政教育时间与空间束缚,开展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对学生学情了解,不能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学习能力等实施思政教育,忽视学生思政学习体验,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准确把握学生学情实际,实施思政教育,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等。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必须将信息技术优势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完善的思想教育资源体系。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需要数据资源作为支撑,教师不能简单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而是应该基于思政教育目标、内容与学生学情实际,建立起与教材相匹配的数字化资源体系。例如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发挥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作用,将课堂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视频,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练习、热点问题等相关的配套资源上传到资源库,发挥大数据与互联网优势,为教师教学与促进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支撑。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核心要素仍然是人,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依据特点与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团队信息化素养,组建能够胜任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教学要求的团队[2]。教师团队信息化素养不仅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与教学内容等,快速地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够熟练掌握教学视频制作常规技巧,并不断提升教学视频制作水平,不断提升完善网络化思政教育资源能力,掌握利用现代信息交互平台与学生进行学习互动能力等。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团队信息化素养,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构建新型教育模式。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基于互联网搭建了丰富的学习平台。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自己的见解与更广泛的学习者进行互动,与时代相结合,而不是被动接受既有的思政理论成果,在广泛的互动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同时,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展高校思政实践性活动阵地,开辟网络思政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社会实践案例,学会运用典型的案例支撑观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放性,这就需要高校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求,搭建共享性思政教育平台。首先,高校要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校际共享、区域共享奠定基础;其次,高校要基于资源共享视域积极推动校际思政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资源链接的方式,为学生搭建更为广泛的思政学习平台,构建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影响力与渗透力[3]。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要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需求,准确把握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新环境以及新挑战,抓住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机遇,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与互联网+大数据的有机整合,不断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从而为社会输送思想素质过硬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奕.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政教改研究[J].今日湖北旬刊,2015(4):89-90.
[2] 何平月.“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模式发展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0-101.
[3] 周迪.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J].知识经济,2017(11):144-145.